文|何敬麟
“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屬微型經濟體的特區面對自然資源匱乏和內需市場規模狹小的發展障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破解特區經濟社會發展中關於經濟結構單一深層次問題的必由之路。“國家所需 特區所長”,為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九市與特區融合發展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是建議粵港澳機場合作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民用運輸機場和通用機場建設,全面提升機場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在“十三五”時期“5+4”骨幹機場布局的基礎上,規劃進一步提出完善“3+4+8”運輸機場布局。“3”即廣州白雲機場 - 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等3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4”即珠海金灣機場、揭陽潮汕機場、湛江吳川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4個地區性樞紐機場,“8”即梅州梅縣、韶關、陽江、雲浮、肇慶懷集、清遠連州、河源、汕尾等8個支線機場。此外,再加上香港國際機場和澳門國際機場,粵港澳將成為全球最密集機場群的地區之一。為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並避免重複設置、資源浪費,建議粵港澳機場群合作在區內各市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提供直達至區內任一機場的海、陸綜合交通運輸、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直掛等一站式便捷服務。
二是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技術性貿易障礙”是以單獨關稅區的技術法規、協議、標準和認證體系(合格評定程序)等形式出現,涉及的內容廣泛,含蓋科學技術、衛生、檢疫、安全、環保、產品質量和認證等諸多技術性指標體系,運用於跨境貿易當中,呈現出靈活多變、名目繁多的規定。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度下,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三個單獨關稅區,除通過推進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外,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促進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議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設立大灣區跨部門合作檢討機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術性貿易障礙清單,落實到具體負責部門按既定時程執行。
三是建議適時探索將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創新制度延伸至全國適用地區。興辦經濟特區,是我們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40年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5個經濟特區不辱使命,在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我國經濟特區的發展成就,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經濟特區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許多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取得巨大成就,為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的推出,是有利於推動更高水平的港深合作,發揮兩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雙引擎”功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公布,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舉措,將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建議在《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實現階段性目標並經總結經驗,探索把兩地的創新制度複製至全國適用的地區。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與港、澳特區社會各界要心連心,埋頭苦幹、奮勇前進,為加快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
(作者系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何敬麟,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