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兵 |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台港澳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已經是第四個年頭,粵港澳大灣區不斷的沉澱和集聚新的產業要素和新的發展能量,各大中心城市也在不斷的刷新著各自發展與轉型的記錄。在實現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還為世界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之源,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生活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樣態。
一、粵港澳大灣區:百年未有之
變局下主動求變,以變應變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轉眼之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已經是第四個年頭,粵港澳大灣區不斷的沉澱和集聚新的產業要素和新的發展能量,各大中心城市也在不斷的刷新著各自發展與轉型的記錄。在這幾年的時間裡,世界經濟產業格局繼續不斷地發生著深度的調整,國際政治秩序體系也在經歷著深度重塑,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也在加速推動世界產業格局和國際政治秩序體系的重塑。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就顯得更加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從香港和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發展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台和落實為香港和澳門保持繁榮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戰略支撐,與港澳基本法實施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支撐。從中國和世界的關係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實施四十多年取得巨大歷史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特別是在中國面向世界提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之後,圍繞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和體系中新的角色和新的地位而重新自我賦能、自我超越的深遠謀劃布局,這是在世界變局中主動求變、以變應變,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失速的世界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之源,在不斷創造出新的生活方式和品質的同時也為人類社會未來的生活探索出新的模式和樣態。
二、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一國兩制」實踐的不斷發展和豐富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前言中明確指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香港、澳門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讓港澳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戰略的提出是在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日漸豐富的背景下逐漸成型而浮出水面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質性的推進則是在香港和澳門相繼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的歷史時刻逐漸成為現實並逐步展開的。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見證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正式啟動。協議所確立的合作宗旨提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完善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按照該協議,粵港澳三地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中共十九大全面總結國家治理的歷史經驗,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治理現代化規律有了更為深刻的把握。香港和澳門特區的治理和「一國兩制」實踐的發展是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中央全面管治權和港澳特區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還是推動港澳特區實現憲制秩序的重塑,以及夯實憲法和港澳基本法共同構建的憲制基礎,港澳特區的治理過程和法治實踐實際上已構成國家治理現代化和依法治國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香港和澳門特區治理和發展的目標與「一國兩制」實踐的經驗亦應納入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的總體思路和體系中進行總結和闡釋。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並明確指出香港、澳門發展同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中共十九大報告還特別提到,讓香港、澳門同胞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這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發展和豐富。港澳特區和內地人民攜手共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共創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實現港澳特區發展與國家發展大局的協調以及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之間的深度參與聯動,共同分享國家全面進步、繁榮富強和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共同體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帶來的榮耀和自豪。因此,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於港澳特區治理新的目標的提出,為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不斷發展和豐富,以及港澳特區未來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港澳回歸以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不僅實現了繁榮穩定發展的基本目標,也在時代發展的大潮推動之下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之上。同時,港澳特區各自經過二十年左右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各自也面臨一些新的發展難題和新的社會矛盾,需要以創造性的實踐和獨特的發展思路來加以應對和化解。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大幕徐徐啟動,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香港和澳門特區都需要重新進行自我定位,深刻認識「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在中國當代歷史進程中的偉大意義,並通過積極的探索為「一國兩制」實踐尋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在新的歷史階段,香港和澳門特區的「一國兩制」實踐該如何展開,在全面實施港澳基本法的基礎上,如何提升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高度和層次,如何拓展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廣度和寬度,如何保持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開放性和創造性,這是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走向更大成功必須要考慮的基本問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港澳特區的發展與內地的發展實現了全面連接和深度聯動,不僅為港澳特區治理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港澳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還為港澳特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三、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
今天的中國正在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推進標誌著中國正在深度參與新的國際秩序規則的塑造和全球治理的進程,在這樣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香港和澳門特區也應該保持開放的胸襟繼續積極助力並深度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以港澳特區的發展全力支持國家的發展。同時,國家發展也為港澳特區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和舞台,既能夠為港澳特區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源,也能夠讓港澳特區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源源不斷地釋放出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香港和澳門特區的創建和「一國兩制」實踐是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背景下全面展開的,港澳特區是開放的特區,是不斷發展的特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啟動,對於推動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創造性實踐的展開,豐富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有重要的意義,不僅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特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港澳特區全面參與國家發展戰略,鞏固和提升競爭力,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而且全面助力香港和澳門特區「一國兩制」實踐順利實現從統一到治理、從區隔到融合、從洗刷民族歷史恥辱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轉型。
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裡,從粵港、粵澳、港澳三地之間的合作模式探索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啟動,不論是珠三角城市與港澳特區之間的常態化分工合作,還是設立橫琴自貿區開啟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新模式,以及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兩項世紀工程建成通車實現粵港澳三地之間高標準硬件建設的連接,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合作安排在西九龍落地實施和粵港澳大橋在珠海和澳門之間施行「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型邊檢通關模式的探索在管理制度方面實現了創新與突破,包括蓮塘/香園圍口岸和橫琴新口岸大型跨境基建項目相繼投入使用,粵港澳三地之間開闢互聯互通新通道;香港在滬港通、粵港通基礎上再實現債券通,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橋頭堡的地位;科技部、財政部聯合推動中央財政資金通過科技計劃項目資助形式撥付過境港澳使用;國家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港澳居民可在多方面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讓港澳特區居民在內地生活、發展實現深層次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大灣區中心城市開展香港法律執業者和澳門執業律師取得內地執業資質和從事律師職業試點工作,等等,諸多重大舉措密集出台。
伴隨著中國突飛猛進的發展和在世界舞台上的影響力日益突出,香港和澳門特區也獲得了更加廣闊的戰略發展空間,從昔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經轉換成為中國與世界開展高端合作對話的全新的交流平台,港澳特區以其特殊地位和獨特優勢在新時代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角色和作用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香港和澳門特區更加積極主動地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地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加積極地深化與內地之間的融合發展,共同促進社會整體進步與民生改善,更加積極地全面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和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國際人文交流,這些都是港澳特區在新的歷史階段創造性的展開「一國兩制」實踐的應有之意,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基本主題和重要內容。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這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基本精神一脈相承。這是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對深圳這座應改革開放而快速成長起來的城市進一步賦能和重新定位。深圳城市發展和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同頻同步,有制度創新和高科技創新的環境和土壤,有高速發展的衝勁和活力,華為、騰訊、大疆等高科技企業為中國在世界創新科技產業競爭中贏得了尊重,以全新的理念推動科技創新和應用引領人類未來生活方式。深圳以其獨特的城市精神、發展態勢、發展速度、水平和質量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引擎,以其智慧和貢獻服務於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新的發展思路和模式與大灣區其他中心城市共同成長,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是新的歷史時期豐富和發展「一國兩制」新實踐的創造性之舉。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勾勒出新藍圖。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實施範圍總面積約106平方公里,作為豐富「一國兩制」實踐新的示範區域,旨在打造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以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高地。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印發《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前海合作區總面積由14。92平方公里擴展至120。56平方公里,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先行先試,推進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豐富協同協調發展模式,這是作為支持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粵港澳合作水平、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對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增強香港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港前海深圳前海現代服務業深港合作區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建設計劃相結合,三個區域密切聯動呈品字形展開,這必然會重新塑造港澳特區「一國兩制」實踐的新格局,也標誌著「一國兩制」實踐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四、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治理、
全球治理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揮香港、澳門優勢和特點,鞏固提升香港、澳門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航空、創新科技、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地位,深化香港、澳門同各國各地區更加開放、更加密切的交往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
今天,世界各國都面臨新技術革命突飛猛進帶來的強勁動力和加速發展,曾經被各種力量控制和固化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日漸被打破而呈現出自我解構的態勢,既有的國際秩序隨著新的產業要素和新的經濟發展動力的注入而深度重塑,新的全球性的發展和治理難題層出不窮,全球治理赤字不斷擴大的趨勢日漸明顯,建構新的國際秩序的制度規範體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需要日漸迫切。一場影響廣泛而深刻、持久而深遠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發生,每個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和整個人類的生存發展狀況緊密聯繫、相互交織,大變局為這個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和民族帶來的巨大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風險與挑戰,影響世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複雜性和衝突性顯著增加,當前和未來全球發展面臨巨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對於每一個國家發展無疑也會帶來影響的深遠性。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這樣的形勢和背景下深度謀劃、果斷決策部署並穩步推進全面展開,這不僅是粵港澳三地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國家在新的發展起點上實施的重大發展戰略。從香港、澳門特區和廣東省的發展來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粵港澳三地發展的產業要素、人力資源和制度優勢進行深度整合,對大灣區各個中心城市的角色和發展方向進行重新釐清定位,並推動粵港澳三地在大灣區層次展開新的區域治理和融合發展的歷史進程。未來,粵港澳三地之間便捷高效的互聯互通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會繼續得到強化和改善,人員、貨物、貨幣、信息等各類產業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會更加通暢,新型經濟發展業態的培育和市場一體化水平會持續得到提升,網絡共享空間建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會大膽探索推動,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會加速推進,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走向縱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也會不斷探索新的社會發展模式,沉澱新的社會治理方案和經驗,催生新的社會形態和秩序規範,這既可以為香港、澳門特區有效治理和創造性地推動「一國兩制」實踐的發展提供動力之源,還可以為助力「一國兩制」實踐偉大的歷史轉型提供新的歷史機會,也將為區域治理、全球治理、國際合作與人類社會新的文明生活方式的探索提供新的試驗田和示範地。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1-2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13/fEZ7ovyzERIYPplOChSrUcQWRI5Hbzdr4hw.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