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教育普及化
在香港,資優教育一直被認為只是對少數天賦異秉的學生進行額外培養的工作,其實不然。我們認為,資優教育必須普及,普及教育也須趨向資優化。根據1990年發布的《教育統籌委員會第四號報告書》中關於資優兒童的定義和滿足教育服務需要的探討,資優學生的定義不再僅限高智商,而是以廣義的多元智能區分,為香港資優教育勾劃了初步發展方向,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根據香港教育局的方針,資優教育的任務要有系統、有方向地發掘和培育資賦優異的學生,為他們提供適切的教育機會,幫助他們在富彈性的教學方法和環境下,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作為老師及家長,我們應照顧資優學生的學習需要,著重孩子多元智能的發展、啟發多角度思考,以培育他們創造力及社交的能力。身為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為孩子提供多元化、富連貫性的教育活動,責無旁貸。
優質的資優課程及比賽,可以最方便、有效地讓學生知道自己知識的深度、廣度和能力。透過參與資優教育的課程及比賽,與年齡相近、實力相當、志趣相投的孩子同場較量,互相學習及切磋,可發揮良性競爭的作用,激發孩子自發向上的動力,事半功倍。在資優課程及比賽的過程中,孩子領略箇中樂趣,發現自己興趣所在及能力表現,則可知己知彼。
回應社會對資優教育的訴求
關注資優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結合特別的學習安排。為配合現今學校發展方向,回應家長及社會訴求,香港路德會與香港資優教育教師協會及君培資教育攜手合作,共創LGEP (Lutheran Gifted Enrichment Programme),齊心建立東九龍路德資優教育中心,以推動資優教育、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拓展學生才華為宗旨,提供學校支援及家長有關資優教育的諮詢,凝聚專業、搭建資優平台。
由香港資優教育教師協會顧問周錫昌校長主理的資優記憶工作坊被受歡迎,一切以學生為本,同學們都很感興趣,並踴躍參與東九龍路德資優教育中心提供校本資優政策、教師培訓、家長工作坊、資優專題講座、資優生的增益課程、資優比賽、資優冬夏令營、教師及家長考察團、資優生交流團等,旨在為學校及家長提供一些實際支援,發展資優學童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促進他們不同模式的學習,契合他們的學習需要及豐富他們的學習歷程。
東九龍路德資優教育服務中心回應家長需要,為東九龍區提供優質的資優教育服務、課程、比賽、評估及活動探究式學習,有助激發潛能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創校於1973年,辦學團體為香港聖公會,以“勤有功”為校訓,致力為資優生搭建屬於他們的舞台,鼓勵多元發展,是屯門區內受歡迎的基督教男女資助中學。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的辦學宗旨乃“為學生提供愉快學習環境,透過多元教學,培育青少年於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發展,掌握自學能力,發揮個人潛質,成為愛己愛人、愛護環境、服務社群的好公民。”筆者有幸於2022年8月一連三日獲邀到校為全體中一同學舉行“資優迎新日及STEM工作坊”。同學們表現優異,他們都一一體驗了資優科學活動的探究式學習,積極參與,提問亦見深度,反映出他們對事物的獨到見解及對科學探索的敏銳觸覺。譬如初中同學對資優法證科學實驗極感興趣,主動參與實驗,探索科學對日常生活的微妙關係,令人印象深刻。
科學探究活動,適合資優生的學習模式
同學們對資優STEM活動極感興趣,積極參與
(本文作者為香港資優教育教師協會楊定邦主席,原文見《知識》雜誌2023年3月刊)
香港資優教育教師協會楊定邦主席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17/n3NewFerNZ0Cy4iglXXzqdiSRhfM4iD4hw5.pn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17/oX566L4CtwBe7iptB4Owwz2gOK2FbulWhY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