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荊雜誌(記者彭彥)東莞3月16日報道:3月16日,東莞市召開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專題新聞發布會,重磅發布《東莞市推進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局長葉淦奎,市教育局副局長杜潤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三級調研員譚德陽,市科技局科技館副館長葉建強出席發布會,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何碧怡主持發布會。
目標:“實現公辦中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全覆蓋”
“實施方案”從五個方面推出20條具體措施。東莞市教育局局長葉葉淦奎表示,力爭到2023年實現中小學科學類探究實驗室、市鎮校三級科學教育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形成具有東莞特色的中小學科學教育新格局,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中小學科學教育服務“科技創新+先進制造”能力全面增強。
根據《實施方案》,中小學校科學教育體系將從科學類探究實驗室、科學教育“品質課堂”、五級課程體系、科學素質評價標準等環節進行建設。其中,作為科學教育課程的硬件支撐,東莞將推動鎮街(園區)多種形式籌措資金,加快科學類探究實驗室建設,確保2023年全市公辦中小學校至少建設或完善1間探究實驗室,2025年實現全市公民辦中小學校探究實驗室全覆蓋。
此前,東莞市政府已將“實現公辦中小學科學探究實驗室全覆蓋”列入2023年市政府主要目標任務,同時把“推進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科學類課程探究實驗室(或實驗空間)全覆蓋”列入2023年市政府時間民生實事項目。為此,教育部門制定普通中小學科學類實驗室建設指引,從設施設備配備等方面細化分類標準,讓學校建設時“有章可循”。除了水槽水嘴、學生實驗桌之外,網絡信息口和多媒體教學平台等也屬標準配置。
科學教育離不開的是實踐活動。除了學校教學,東莞將廣泛開展“科普研學”實踐活動,帶領中小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科普基地,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探討學習;同時,聯合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校外教育機構等單位,開發工業研學、生態研學、智慧研學、智造研學、非遺研學等豐富多彩的研學項目,推薦一批精品科普研學路線,感受“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發展脈搏。

行動:科技節、科學探秘“點亮”科學教育
在科學教育“點亮”行動中,舉辦中小學生科技節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葉淦奎表示,中小學生科技節是集中展示學生科學教育成果的節日,計劃在8月份舉行,將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包括科創作品展評、發明專利展示、科技競賽。通過這些活動,營造濃厚的科創氛圍,帶動鎮街(園區)、學校開展科技活動,吸引更多師生參與,推動科學教育活動提質擴面。
根據《實施方案》,科普課程也要納入430課後服務,探索建設全市中小學科普課程資源清單,遴選一批規範、成熟的科普課程,推薦給學校選用。加強科普教育課程研發指導,開發特色多樣的科普校本課程,建設一批“科普430”課後服務示範校。學校加強學生科技社團和科普類興趣小組建設,聯合科學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等社會資源,豐富“科普430”課後服務的形式與內容。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家長等社會各界人士的作用,組建“科普講師團”,根據學校辦學特色,結合學生的興趣,開設創客機器人、趣味軟件編程、人工智能、創新發明家、自然科學實驗等課程,為科普教育提供菜單式服務,將“430”課後服務打造成科學教育的重要陣地。東莞市教育局副局長杜潤江認為,這將有利於學生們了解科學前沿動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科技技能。
另外,舉辦每月一主題的科學探秘活動,邀請專業科技工作者指導,研發中小學生科學探秘活動課程,圍繞主題開展多形式的學習活動,帶領中小學生揭開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的神秘面紗。活動致力於全市優質科學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讓不同鎮街、不同學校的孩子,平等享受一樣優質的科學教育資源。
機制:探索科學教育隊伍和人才培養新模式
東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實施方案》明確,東莞各中小學校配備科普副校長,可聘請科學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專家學者、企業工程師等科技工作者擔任。建立學校與科普副校長的常態化聯絡機制,定期邀請科普副校長進校園,開展科學專題講座、科學實踐指導等活動。科普副校長為學校科學教育出謀劃策,協助學校制定科學教育發展規劃,指導學校、教師開展科學教育工作及社團活動。 當天,包括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員鮑煜在內的一批專家教授受聘為科普副校長。
《實施意見》提出,東莞將建設高素質科學教育隊伍,推動專職科學教師隊伍建設,2023 年實現全市公辦小學專職科學教師全覆蓋。加大科學教育相關主題培訓力度,提升中學科學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加強兼職科普教師隊伍建設,積極推動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教師擔任中小學科研導師或兼職科技輔導員。在職稱評審、崗位評聘、評先評優中強化對各學科教師取得科學教育成果業績的認可。鼓勵符合條件的家長及社會有關人員擔任中小學科普教育志願者。
為了讓更多優秀學生脫穎而出,東莞將積極開展貫通培養,縱向推進小學、初中、高中教育學段貫通、課程貫通、資源貫通,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實施聯合培養,橫向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社區家庭,共同開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探索孵化培養,依托青少年宮陣地,建立少年科學院,早發現早培養“小小科學家”。開展特訓培養,對接實施“科創英才計劃”,舉辦“科創英才”特訓營,探索“大學先修”科創培養模式,為優秀學生搭建成才的平台。
此外,《實施方案》還通過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經費保障、加強督導激勵三個方面的措施,切實保障中小學科學教育高質量推進。
近年來,東莞組織開展各類專題科普活動226項,活動場次超過1,500余場。全市普通高中普遍開設科技節活動,全市82.9%的中小學開設了科普課程;連續四年組織開展“院士校園行”活動近50場次,參與學生達155萬人次。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3/17/Z8uReVPqmbFTpHcfQl9SNMLT6Hv72PZYHKk.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