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香港島南區的赤柱總是給人“放鬆”的感覺。在海濱沿岸漫步,遠遠就可以看到一幢富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古典建築——美利樓(Murray House)。但許多人或許不知道,原來它是一幢“外來的”建築物,不生於這裡,卻榮於此處。
上世紀由金鐘全幢遷拆至赤柱
現時我們見到的赤柱美利樓,原本是建於香港島北岸的花園道1號,即今日中銀大廈的所在地。它建於1846年,最初的用途是用作美利兵房(即今日花旗銀行大廈一帶)的軍官宿舍,而美利兵房就是當年駐港英軍的軍營。在香港淪陷時期,美利樓被日軍強徵為“日本皇軍憲兵總部”,並且把它的部分房間闢作囚室和刑場。抗戰勝利後,美利樓便由軍事設施變為港英政府多個部門的辦公室。
上世紀七十年代,政府規劃美利樓所處的一帶用地,由軍事用途改為商業用途,即用來興建辦公室、酒店和一些新式的政府建築物。當時,中國銀行正好在尋覓用地興建香港總部,於是一拍即合。
美利樓作為“一級歷史建築”,其歷史價值毋庸置疑。於是,政府決定把它完整保留,並計劃搬遷。當時,政府把原美利樓的三千多件建築構件分拆出來,然後先編好序號,並存放在大潭水塘附近的政府倉庫。
其後,政府在1990年左右決定將美利樓搬遷至赤柱。整座建築物於1998年重建完成,並在翌年重新開幕。美利樓終於正式從港島北搬到港島南。
香港現存少數維多利亞式建築物
如今赤柱美利樓已經成為南區著名的地標。它是一幢融合了中西建築風格的樓房,也是香港現存少數的維多利亞式建築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利樓正面的西式圓柱和中式瓦頂,而這也是當年的建築設計師應對香港亞熱帶氣候的重要方法。
中式瓦頂的功能主要有二:一是防水、跣水,二是隔熱;西式圓柱則建構出一個半開放空間:一則遮風擋雨,二來讓空氣自然流動,可以調節溫度。事實上,中式瓦頂和西式圓柱的結合,正是昔日香港建築的重要風格,也是以前香港文化的最佳詮釋。
另外,赤柱美利樓旁也存放了原於油麻地上海街(即現今砵蘭街、上海街與亞皆老街交界位置)的騎樓石柱。那幾條石柱上面仍刻有“同昌大押”。上世紀末,市建局(即昔日的土地發展公司)進行“油麻地上海街重建計劃”。“同昌大押”因而被拆卸,這幾條石柱便是在那時候搬到美利樓旁邊。
小知識:歷史建築評級制度分三級
“法定古蹟”是指受到香港法例第53章《古物及古蹟條例》所保護的歷史建築,以及考古或古生物地點與構築物。而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評級也有不同的意義。
“一級歷史建築”是指“具特別重要價值而可能的話須盡一切努力予以保存的建築物”;“二級歷史建築”是指“具特別價值而須有選擇性地予以保存的建築物”; “三級歷史建築”是指“具若干價值,並宜於以某種形式予以保存的建築物;如保存並不可行則可以考慮其他方法”。
來源: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