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全球溝通的門戶和國際金融中心,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定位;而創科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幫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目前來看,香港與內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香港可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自身國際金融、貿易、物流中心的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同時促進科創產業在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和高效。
文|香港立法會議員 尚海龍
習近平總書記於2月21日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6月30日於香港科學園考察時也曾指出,特別行政區政府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把支持創新科技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發揮好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2日公布的2023-2024財政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裡,有關科技創新方面出現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措施。香港發展創科需要聚焦在兩大優勢產業上。筆者欣然見到早前表達的香港對科創AB(AI-人工智能及Biotech-生命健康科技)產業加碼的需求與願景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中被提及並承諾。
建議增加以人工智能超算、數據安全流動為亮點的新型基建投資
客觀來講,目前在人工智能以及機器人方面香港還面臨些許短板。業內都非常清楚,算法、算力、數據三要素,構成了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礎。算法依靠的是人才和基礎科研,這方面特區政府主要透過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支持,不斷推動上游鞏固優勢,而過往對於算力和數據的投入相對較少,政策的相關配套措施也不夠完善,限制了香港在該領域的發展,所以筆者一直大力爭取以人工智能超算、數據在安全的前提下流動為亮點的新型基建投資。而今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要推動香港的科研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先決條件之一是擁有足夠的算力基礎。為此,政府會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在本財政年度完成。
同時,筆者認為,香港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香港推動數據交易平台,引導東西方數據在香港聚集、脫敏交易、實現價值挖掘。
期待以金融優勢賦能創科,加速原創生物科技成果產業化
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蓬勃,勢頭較好。特區政府亦對生命健康科技產業高度關注,去年財政預算案預留100億元(港幣,下同)旨在推動香港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的發展,出台了多項政策和計劃來吸引和扶持Biotech企業。比如推出研發資助計劃、生物科技拓展計劃等,以及在科技園等地提供低租金的辦公場所和實驗室。無疑,這些政策和計劃推動Biotech產業在香港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和生命健康科技研發這兩大範疇,香港特區政府加大力度,從中撥出60億元用作資助大學及科研機構設立主題研究院,促進橫跨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合作;亦將於2023/2024年度邀請有意設立生命健康科研學院的院校和機構提交建議書。主題研究院的成立將聚集香港各大院校、機構和學科的優勢資源,加強各方在生物科技領域的合作,推進科研成果的共享和交流。同時,主題研究院聚焦於生物科技領域的研究和創新,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研發支持和技術轉化服務,有助於促進生物科技產業的轉化和應用,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提高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應用水平。而各大院校和機構的優秀人才和專家聚集於此,開展合作研究和創新項目,有助於培養更多的高端人才和專業人才,推動香港的科技創新和人才發展,為生物科技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強的人才支持。
隨著前不久在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規則政策下某港股上市生物科技公司國際研發中心的成立,筆者期待香港原創的生物科技成果能儘快轉化為產品或服務,加速其產業化的落地,再透過現有及未來很可能推出的上市政策,迅速在港上市,加速金融中心與創科中心的相互促進,以金融優勢賦能創科,以創科發展鞏固金融優勢。
香港發展創科需要眼望灣區、胸懷祖國
筆者樂見特區政府投資未來,在本屆財政預算中預留了豐厚資金去支持及推動產業更長遠的發展。但相較之下,過去的10年,我國科技事業早已實現了歷史性變革與成就。國家科技部近期在回顧時披露,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2年的第11位,並有762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開啟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而祖國科創事業的成就離不開國家電網、華為、騰訊等眾多企業的研發投入,市場主體是研發的主力軍,也是科創事業的主角,國家通過加強企業在科創方面的作用與參與度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香港作為中國內地與全球溝通的門戶和國際金融中心,有著獨特的優勢和定位;而創科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可以幫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目前來看,香港與內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香港可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自身國際金融、貿易、物流中心的優勢,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同時促進科創產業在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和高效。
香港發展創新科技不能只看香港,需要眼望灣區、胸懷祖國。筆者多次建議,香港創科產業委員會不應只從本港聘請專家,需要廣泛邀請深圳市、廣東省、國家科技部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加入團隊,與內地建立創新科技合作平台,共同開展科技創新、技術轉移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進一步通過合作共建科技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人才培訓中心等科技創新平台;香港亦可以與內地的科技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實現更緊密的合作,加強人才交流和合作。通過建立人才交流平台、舉辦科技創新峰會等形式,香港便可以吸引內地優秀的科技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來港,為本地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香港也可以派遣科技創新團隊到內地進行合作研發,共同提高科技水平和產業競爭力。
藉助2018年啟動的“資金過河”項目,在“由治及興”的創科路上,香港可以更加充分利用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政策,積極吸納國內外的投資和技術創新,為香港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香港需加強科技和商業的交流與互動,改善以往發論文多而落地少、研發多而產品少的窘境,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價值。
就如香港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新春致辭中說到的:“讓‘興’的動能更強勁,需要我們矢志不移幹事創業,在團結奮鬥中凝聚強大合力”。不可否認的是,香港需要繼續提升及鞏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香港在區域合作中的作用及作為國際科研合作平台的獨特優勢,深入參與國家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戰略,才能實現通過融入國家大局成就共同發展。筆者相信財政預算案對於科創發展的考量及重視將讓香港的智能及數碼轉型及建設在疫情後倍道而進。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