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16時48分,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將“愛太空科學號·香港知識星”送入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天龍二號是北京天兵科技研製的三級液體火箭,直徑3.35米,長32.8米,500公里高度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為1.5噸,LEO運載能力為2噸。作為世界上第一型使用煤基航天煤油作為推進劑的液體運載火箭,天龍二號實現了我國民營航天運載能力從固體向液體的跨越,也創造了全球私企液體運載火箭首次入軌飛行即成功的新紀錄。
搭乘該火箭進入太空的“愛太空科學號·香港知識星”為“愛太空科學號”系列科學衛星的首星,由湖南航升衛星科技有限公司與星眾空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衛星初始軌道高度500km,軌道傾角97.5°,軌道周期約為94min。在攜帶兩套相機分別執行對地、對天成像任務的同時,衛星還將開展無線能量傳輸技術的可行性驗證,以探索未來航天器在軌能源補給新途徑。

以“愛太空科學號·香港知識星”的在軌應用為起點,北京愛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香港《知識》雜誌社攜手香港與內地科研界、產業界、教育界合作夥伴,共同發起“香港航天科學教育星光計劃”(Space Hope Innovative Education Program,簡稱SHINE計劃)。該計劃將以微納衛星研制與應用、科創實驗室開發與運行、課程研發與實施、空間載荷設計比賽、國際國內交流活動等為載體,在香港中小學和青少年群體中持續開展航天科學教育,進一步弘揚航天科學精神、傳播航天科學思想、普及航天科學知識。
香港地區歷來是國家航天事業的積極參與者。多所大學的研究團隊為月球探測、火星探測任務做出了重要貢獻,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太空養蠶”項目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開展在軌實驗。2022年底,為滿足載人航天工程後續飛行任務的需要,我國啟動第四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首次在港澳地區選拔載荷專家。

“近年來,北斗導航、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空間站等重大工程實現了中國航天的新跨越新發展,也在青少年中掀起航天熱。”香港《知識》雜誌主編廖國良說,香港青少年對空間探索懷有濃厚興趣,他希望通過“星光計劃”幫助嚮往太空的香港青少年夢想成真,同時在仰望星空的美好體驗中感悟家國情懷。

北京愛太空科技董事長白瑞雪表示,微納衛星既是全球航天最為活躍的科學教育平台,也能為航天新技術試驗、空間科學研究與實驗、航天文化傳播等行業提供靈活快速的解決方案。“知識交叉推動智慧迸發,思維躍遷成就創新跨界。太空時代已經來臨,我們希望用微納衛星的小系統觸發香港復合型年輕人才培養的大事業。”
“愛太空科學號”是以空間創新應用為主題、面向社會各界推出的系列科學衛星,衛星採用標準模塊化組件製造,並提供標準載荷模塊,同時開放平台與載荷接口供用戶自主開發載荷。
“今天,隨著微納衛星製造日趨標準化、模塊化、貨架化,低成本構建天基設施成為可能。”湖南航升衛星董事長項軍華說,微納衛星從下訂單到交付的周期可短至3個月,用戶既能獲得簡單、一體化的“傻瓜式服務”,也能參與任務設計、組裝測試、在軌實驗與測控管理的衛星研發全流程實踐,以全國中小學生為創新主體的科學衛星還有免費搭載的機會。
“愛太空科學號·香港知識星”在軌飛行效果圖(圖:香港知識雜誌 / 北京愛太空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