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劉國勳:拜訪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文|劉國勳
我現時在北京繼續拜訪不同的地方,今日到達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拜訪,並與總監張肖龍會面交流。
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於2018年,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研究院匯聚“產﹑學﹑研”三方面的人才及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百度、小米、字節跳動、美團點評、曠視科技等。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青年人才挑大梁、開放生態育創新”的模式運作。


研究院把“產、學、研”結合為一,使上游研發的技術,可以開放共用,落地轉化發展。研究院至今已建設14個創新中心,把人工智能應用於不同範疇上,包括類腦脈衝芯片、認知知識圖譜、安全人工智能、疾病腦電、智能信息處理等。
完善創科生態圏,協調上中下游相互發展是香港創科藍圖的四大策略之一。我認為,以往香港創科上中下游各有發展,即使是科技園及數碼港,也擔任了“孵化器”的角色,提供土地等資源。特區政府每年都有不少投入,但欠缺統籌,導致資源未能運用到位。
以2016年推出的科技券為例,本意協助中小企數碼轉型,運作多年,需考慮如何進一步提升,如仿效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設平台提供技術,與中小企共享。我認為,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不應只是投入金錢,需由頂層做好統籌,創造創科氛圍,才能推動香港創科進一步發展。
(作者係香港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