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吳寶林 (《溫病條辨》作者吳鞠通第七代傳人)
馬 超 (《溫病條辨》作者吳鞠通第八代傳人)
安宮牛黃丸,簡單中的不簡單,就是要對每份藥料都要傾注真心實意,你糊弄病人就等於糊弄自己的靈魂。
——摘自吳鞠通《告誡家人書》
岐黃大家吳鞠通
清朝乾隆年間,1793 年,北京城爆發一場特大瘟疫,連紫禁城太醫院的太醫們對於這場瘟疫也毫無應對之力。
一時間,整個北京城像是被死神籠罩一般,病人們在呻吟中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隨處可見出殯用的紙錢和經幡,最後甚至連棺材都供不應求。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要染上瘟疫,就相當於被判處死刑,神仙也沒有回天之力。
恰巧在這個時候,英國派來的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北京,為覲見大清皇帝做準備。然而這些使團剛到北京,就有三個人接連病倒,經太醫院太醫們診治後發現這些外交使團染上的是當時京城正在爆發的瘟疫。
乾隆皇帝即下詔命太醫院,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治好外交使團人員感染的瘟疫症。聖旨曰:一定要治好,茲事體大,舉國上下。並親自召見太醫院等七位禦醫詢問具體治療等,然後乾隆皇帝問太醫,你們幾個究竟有幾分把握?
太醫院院判胡太醫:恕醫無能;太醫李太醫也稱:恕醫無能。沒有辦法,當時乾隆皇帝點名問了當時太醫院的院使(相當於現在的院長,五品官),還有另外幾個禦醫,他們都認為沒有辦法。
當時乾隆皇帝龍顏大怒:「區區幾個英吉利外交使團的病你們都治不了,你們幾個人平日的醫書都白讀了嗎?」太醫院眾醫跪曰:「實在沒有良策,已經治療多日,沒有療效。」
此時,時任禮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的外交部長)汪廷珍站出來舉薦他的同里老鄉,京城宿醫、中醫大隱之士吳鞠通先生,來為英國外交使團人員治病,或許可以治好英國使團之病。
乾隆皇帝曰:「吳鞠通何人,能診療此病否?」
汪廷珍曰:「回稟聖上,吳鞠通是國子監《四庫全書》的編修抄寫員,與臣相識多年,臣相信他的醫術,臣願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擔保。」
乾隆皇帝動容:「既然愛卿如此保舉,連眾太醫都沒有辦法治療的疾病,那就姑且一試。」
汪廷珍領旨後到前門外西草市吳鞠通家中宣旨。
據吳寶林醫師(吳鞠通七世嫡孫)介紹,先祖吳鞠通臨危受命,當他為英國使臣把脈、尺膚診斷、看舌苔之後,將自己特製的藥丸,分次給使臣服下。沒多久,這幾位英國使臣就康復了,行走如常。這種藥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安宮牛黃丸。
乾隆皇帝閱太醫院表奏後親筆禦書:「岐黃大家吳鞠通」。
安宮牛黃丸的問世
從此吳鞠通名躁京城大江南北,其代表著作《溫病條辨》中,公佈其發明的安宮牛黃丸、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等方子。 《四庫全書》的一位抄寫員為什麼能夠研製出太醫院都束手無策的良藥?
吳鞠通,乾隆23年(1758)-道光16 年(1836),名塘,字配珩,號鞠通。出生在江蘇省淮陰,一個普通秀才教書的家庭。吳鞠通青年時攻讀科舉,19 歲時父親得病,四處奔波尋找醫生,家裡積蓄都花完了,也沒有治好,甚至臨終前也沒有診斷出到底是什麼病,一年之後駕鶴西征。古人云,為人子女者不知醫不可謂之孝。身為讀書人的吳鞠通傷心欲絕,甚至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顏面在世間存活。他痛恨醫者,不專心鑽研醫術,又痛恨自己無能,守在父親陵前,越想越難過,於是他作出了決定要學醫。
安葬父親之後,他思考接下來的人生,《傷寒論》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有外注榮勞、內望身病的觀點,讓他幡然覺醒,痛下決心,專事方術,嚴格要求自己用心鑽研醫術。為潛心研究醫術,他放棄科舉,棄舉子而成醫。
於是,三年給其父親守孝期間,在父親吳守讓陵前,精研《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著作,後售出自己的一處住房,再購置一批醫書。
就在他邊為其父守孝,邊夜以繼日攻讀醫書的第四年,他的侄子巧官病了。吳鞠通翻遍醫書,也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針藥治療方法,最終巧官身體發黃而亡。
這件事給先祖吳鞠通很大打擊,頭懸梁錐刺股,臥薪嘗膽,本以為飽讀醫書就可懸壺濟世,但現在連自己的侄子都無法醫治。只會埋頭苦讀書,那和書呆子有什麼區別?學武功的不會打架,學功夫奈何?要想經世濟民,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只有外出遊學,才能擴大眼界、增加知識、不負蒼生。
巧官走後第二年,吳鞠通決心進京學習。到北京後,經過一段周折,吳鞠通順利考上《四庫全書》的抄寫員。在抄寫期間,別人都休息,他看醫書,就這樣夜以繼日寒窗十載,對學醫也有了自己的體會,但他堅持不隨便給人看病,有時候偶爾給人診斷,扎針用藥,慎之慎之,唯恐出現偏漏,差之分毫謬以千里。一個病症要反復研究琢磨,遇到一個病人要反復把背後的醫理藥理弄清楚。
隨後就有篇首的1793 年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瘟疫爆發,先祖在京的親朋好友們很多人都陸陸續續的前來勸他出來行醫,但他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不願輕易出手。
最終有一天,他的發小同窗,時任大清朝禮部尚書,後任光緒皇帝的老師,他的摯友知己汪廷珍來到了前門吳氏家中對吳鞠通講,你認為你現在一直不給他們去看病,就是對自己負責了嗎?恰恰相反,現在很多人都束手無策,如果你現在前去診病,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如果保守不出,你17年的苦心經營就會付之東流,那些人只能眼睜睜的死去,仁者愛人,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當仁不讓,醫者也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試著讓那些人減輕痛苦。
聽了摯友汪廷珍的這番話,吳鞠通終於願意出手給人治病。這次瘟疫可以看作是先祖吳鞠通在當時醫學界甚至中國醫學史上的一次華麗亮相。
篇首提到的當時吳鞠通救活英國使臣,用的就是如今家喻戶曉的安宮牛黃丸。清朝一代文學巨匠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此事:「乾隆癸丑春夏間,京城多疫,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 」
鑽研17 年,在這17 年期間,他從不輕易為人治病,就這樣懷著對醫學的虔誠,對生命的敬畏,在行醫時如履薄冰,反復鑽研研磨,才能有之後醫學上的成就。
而在大醫還沒有成為大醫之前,他的各種謹小慎微,往往會被後人懷疑不夠自信,其實不然,正是那份超出常人的嚴謹,才成了醫者超出常人的醫術。
心腦血管疾病的「民間神藥」
安宮牛黃丸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有奇佳的治療效果,當時被宮廷及民間稱為治病神藥,因此吳鞠通家人還有他的朋友都勸他,要牢牢把處方掌握在手中,不可外傳一人。然而先祖吳鞠通並不如此,醫者仁心,他認為如果將方子據為己有,只能造福自己的子孫,但如果將方公佈於世將造福天下蒼生,在反復思考之後決定要把畢生臨床經驗、讀書研究心得、發明的方劑都匯成一本書,《溫病條辨》由此問世。
該書中詳細記載了安宮牛黃丸的配方,牛黃一兩,鬱金一兩,犀角一兩,黃連一兩,硃砂一兩、梅片二錢五分,麝香二錢五分,珍珠五錢,山梔一兩,雄黃一兩,黃芩一兩,金箔衣(極薄)。
安宮牛黃丸既然給老百姓天下蒼生治病,牛黃卻很貴,有時候也不見得容易找,先祖就用膽製石膏代替牛黃。現在認為金箔有一些重金屬,但實際金箔屬於重鎮安神,是藥引子,引其他諸藥入心腎安脾胃。作為濟世救民之藥,安宮牛黃丸製作工藝複雜,選藥極其嚴苛,只有皇家醫館才能製作,故一路以來吳家與北京同仁堂和山西太古私交淵源甚深。
安宮牛丸是我國傳統藥物中久負盛名的良藥,與紫雪丹、至寶丹一起稱為中醫涼開三寶,安宮牛黃丸共有12 味物組成。
君藥為牛黃和麝香,牛黃性涼味苦,具有清心解毒、豁痰開竅、息風止痙的作用。麝香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作用,與牛黃合用,可以更好的發揮藥效,突出清熱解毒,開竅醒腦的特點。
臣藥為牛角濃縮粉,黃芩、黃連、梔子、牛角濃縮為粉可以清熱涼血,黃芩瀉膽肺之火,黃連清心火,梔子瀉心與三焦之火。黃芩、黃連、梔子三藥,輔助牛黃和牛角濃縮粉,起到清心包之熱的作用。
佐藥為硃砂、珍珠、鬱金、雄黃和冰片(古方「梅片」),硃砂、珍珠主要起到鎮靜安神清心竅的作用,鬱金疏肝理氣,雄黃解毒避疫,冰片芳香開竅,因鬱金、雄黃、冰片、麝香具有芳香氣味,所以鬱金、雄黃、冰片可以輔助麝香,使庇護在深處的熱邪痰阻一齊從內發出,消散瘟疫。
使藥為金箔和蜂蜜,金具有鎮靜安神豁痰墜痰的作用。蜂蜜可以起到溫中和胃促進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採用天然的牛黃、麝香入藥,價格雖然高了一點,但療效更可靠。有的安宮牛黃中的牛黃和麝香採用的是人工或體外培育的,功效就差了一點。同時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為大蜜丸,外邊有包裹金箔,易以保存攜帶。金箔外衣對寒熱都有避諱的作用,可保存百年不腐。
安宮,先祖吳鞠通解釋,心安居其宮。其內含牛黃這味名貴的藥材,又配伍麝香、冰片等清心豁痰醒神開竅作用的藥材,使心得以安居,故最終得名安宮牛黃丸。
近年來隨著中藥基礎的深入研究以及中醫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傳統名方安宮牛黃丸在藥理作用和臨床作用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不少新的進展。
在新冠疫情的治療中,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第四版診療方案,其中中醫診療方案,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中推薦使用安宮牛黃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13/UCb8mwDzdmfWSRQhcMq8k9BMyuGzaUdRvVj.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文 | 吳寶林 (《溫病條辨》作者吳鞠通第七代傳人)
馬 超 (《溫病條辨》作者吳鞠通第八代傳人)
安宮牛黃丸,簡單中的不簡單,就是要對每份藥料都要傾注真心實意,你糊弄病人就等於糊弄自己的靈魂。
——摘自吳鞠通《告誡家人書》
岐黃大家吳鞠通
清朝乾隆年間,1793 年,北京城爆發一場特大瘟疫,連紫禁城太醫院的太醫們對於這場瘟疫也毫無應對之力。
一時間,整個北京城像是被死神籠罩一般,病人們在呻吟中一個接一個的死去,隨處可見出殯用的紙錢和經幡,最後甚至連棺材都供不應求。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只要染上瘟疫,就相當於被判處死刑,神仙也沒有回天之力。
恰巧在這個時候,英國派來的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北京,為覲見大清皇帝做準備。然而這些使團剛到北京,就有三個人接連病倒,經太醫院太醫們診治後發現這些外交使團染上的是當時京城正在爆發的瘟疫。
乾隆皇帝即下詔命太醫院,竭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必須治好外交使團人員感染的瘟疫症。聖旨曰:一定要治好,茲事體大,舉國上下。並親自召見太醫院等七位禦醫詢問具體治療等,然後乾隆皇帝問太醫,你們幾個究竟有幾分把握?
太醫院院判胡太醫:恕醫無能;太醫李太醫也稱:恕醫無能。沒有辦法,當時乾隆皇帝點名問了當時太醫院的院使(相當於現在的院長,五品官),還有另外幾個禦醫,他們都認為沒有辦法。
當時乾隆皇帝龍顏大怒:「區區幾個英吉利外交使團的病你們都治不了,你們幾個人平日的醫書都白讀了嗎?」太醫院眾醫跪曰:「實在沒有良策,已經治療多日,沒有療效。」
此時,時任禮部尚書(相當於現代的外交部長)汪廷珍站出來舉薦他的同里老鄉,京城宿醫、中醫大隱之士吳鞠通先生,來為英國外交使團人員治病,或許可以治好英國使團之病。
乾隆皇帝曰:「吳鞠通何人,能診療此病否?」
汪廷珍曰:「回稟聖上,吳鞠通是國子監《四庫全書》的編修抄寫員,與臣相識多年,臣相信他的醫術,臣願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擔保。」
乾隆皇帝動容:「既然愛卿如此保舉,連眾太醫都沒有辦法治療的疾病,那就姑且一試。」
汪廷珍領旨後到前門外西草市吳鞠通家中宣旨。
據吳寶林醫師(吳鞠通七世嫡孫)介紹,先祖吳鞠通臨危受命,當他為英國使臣把脈、尺膚診斷、看舌苔之後,將自己特製的藥丸,分次給使臣服下。沒多久,這幾位英國使臣就康復了,行走如常。這種藥就是我們今天知道的——安宮牛黃丸。
乾隆皇帝閱太醫院表奏後親筆禦書:「岐黃大家吳鞠通」。
安宮牛黃丸的問世
從此吳鞠通名躁京城大江南北,其代表著作《溫病條辨》中,公佈其發明的安宮牛黃丸、銀翹散、桑菊飲、藿香正氣散等方子。 《四庫全書》的一位抄寫員為什麼能夠研製出太醫院都束手無策的良藥?
吳鞠通,乾隆23年(1758)-道光16 年(1836),名塘,字配珩,號鞠通。出生在江蘇省淮陰,一個普通秀才教書的家庭。吳鞠通青年時攻讀科舉,19 歲時父親得病,四處奔波尋找醫生,家裡積蓄都花完了,也沒有治好,甚至臨終前也沒有診斷出到底是什麼病,一年之後駕鶴西征。古人云,為人子女者不知醫不可謂之孝。身為讀書人的吳鞠通傷心欲絕,甚至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顏面在世間存活。他痛恨醫者,不專心鑽研醫術,又痛恨自己無能,守在父親陵前,越想越難過,於是他作出了決定要學醫。
安葬父親之後,他思考接下來的人生,《傷寒論》是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有外注榮勞、內望身病的觀點,讓他幡然覺醒,痛下決心,專事方術,嚴格要求自己用心鑽研醫術。為潛心研究醫術,他放棄科舉,棄舉子而成醫。
於是,三年給其父親守孝期間,在父親吳守讓陵前,精研《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經典著作,後售出自己的一處住房,再購置一批醫書。
就在他邊為其父守孝,邊夜以繼日攻讀醫書的第四年,他的侄子巧官病了。吳鞠通翻遍醫書,也沒有辦法找到合適的針藥治療方法,最終巧官身體發黃而亡。
這件事給先祖吳鞠通很大打擊,頭懸梁錐刺股,臥薪嘗膽,本以為飽讀醫書就可懸壺濟世,但現在連自己的侄子都無法醫治。只會埋頭苦讀書,那和書呆子有什麼區別?學武功的不會打架,學功夫奈何?要想經世濟民,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只有外出遊學,才能擴大眼界、增加知識、不負蒼生。
巧官走後第二年,吳鞠通決心進京學習。到北京後,經過一段周折,吳鞠通順利考上《四庫全書》的抄寫員。在抄寫期間,別人都休息,他看醫書,就這樣夜以繼日寒窗十載,對學醫也有了自己的體會,但他堅持不隨便給人看病,有時候偶爾給人診斷,扎針用藥,慎之慎之,唯恐出現偏漏,差之分毫謬以千里。一個病症要反復研究琢磨,遇到一個病人要反復把背後的醫理藥理弄清楚。
隨後就有篇首的1793 年中國歷史上罕見的瘟疫爆發,先祖在京的親朋好友們很多人都陸陸續續的前來勸他出來行醫,但他本著為患者負責的態度,不願輕易出手。
最終有一天,他的發小同窗,時任大清朝禮部尚書,後任光緒皇帝的老師,他的摯友知己汪廷珍來到了前門吳氏家中對吳鞠通講,你認為你現在一直不給他們去看病,就是對自己負責了嗎?恰恰相反,現在很多人都束手無策,如果你現在前去診病,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如果保守不出,你17年的苦心經營就會付之東流,那些人只能眼睜睜的死去,仁者愛人,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當仁不讓,醫者也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試著讓那些人減輕痛苦。
聽了摯友汪廷珍的這番話,吳鞠通終於願意出手給人治病。這次瘟疫可以看作是先祖吳鞠通在當時醫學界甚至中國醫學史上的一次華麗亮相。
篇首提到的當時吳鞠通救活英國使臣,用的就是如今家喻戶曉的安宮牛黃丸。清朝一代文學巨匠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此事:「乾隆癸丑春夏間,京城多疫,有桐城一醫,以重劑石膏治馮鴻臚星實之姬,人見者駭異。然呼吸將絕,應手輒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 」
鑽研17 年,在這17 年期間,他從不輕易為人治病,就這樣懷著對醫學的虔誠,對生命的敬畏,在行醫時如履薄冰,反復鑽研研磨,才能有之後醫學上的成就。
而在大醫還沒有成為大醫之前,他的各種謹小慎微,往往會被後人懷疑不夠自信,其實不然,正是那份超出常人的嚴謹,才成了醫者超出常人的醫術。
心腦血管疾病的「民間神藥」
安宮牛黃丸對於心腦血管疾病有奇佳的治療效果,當時被宮廷及民間稱為治病神藥,因此吳鞠通家人還有他的朋友都勸他,要牢牢把處方掌握在手中,不可外傳一人。然而先祖吳鞠通並不如此,醫者仁心,他認為如果將方子據為己有,只能造福自己的子孫,但如果將方公佈於世將造福天下蒼生,在反復思考之後決定要把畢生臨床經驗、讀書研究心得、發明的方劑都匯成一本書,《溫病條辨》由此問世。
該書中詳細記載了安宮牛黃丸的配方,牛黃一兩,鬱金一兩,犀角一兩,黃連一兩,硃砂一兩、梅片二錢五分,麝香二錢五分,珍珠五錢,山梔一兩,雄黃一兩,黃芩一兩,金箔衣(極薄)。
安宮牛黃丸既然給老百姓天下蒼生治病,牛黃卻很貴,有時候也不見得容易找,先祖就用膽製石膏代替牛黃。現在認為金箔有一些重金屬,但實際金箔屬於重鎮安神,是藥引子,引其他諸藥入心腎安脾胃。作為濟世救民之藥,安宮牛黃丸製作工藝複雜,選藥極其嚴苛,只有皇家醫館才能製作,故一路以來吳家與北京同仁堂和山西太古私交淵源甚深。
安宮牛丸是我國傳統藥物中久負盛名的良藥,與紫雪丹、至寶丹一起稱為中醫涼開三寶,安宮牛黃丸共有12 味物組成。
君藥為牛黃和麝香,牛黃性涼味苦,具有清心解毒、豁痰開竅、息風止痙的作用。麝香具有開竅醒腦、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的作用,與牛黃合用,可以更好的發揮藥效,突出清熱解毒,開竅醒腦的特點。
臣藥為牛角濃縮粉,黃芩、黃連、梔子、牛角濃縮為粉可以清熱涼血,黃芩瀉膽肺之火,黃連清心火,梔子瀉心與三焦之火。黃芩、黃連、梔子三藥,輔助牛黃和牛角濃縮粉,起到清心包之熱的作用。
佐藥為硃砂、珍珠、鬱金、雄黃和冰片(古方「梅片」),硃砂、珍珠主要起到鎮靜安神清心竅的作用,鬱金疏肝理氣,雄黃解毒避疫,冰片芳香開竅,因鬱金、雄黃、冰片、麝香具有芳香氣味,所以鬱金、雄黃、冰片可以輔助麝香,使庇護在深處的熱邪痰阻一齊從內發出,消散瘟疫。
使藥為金箔和蜂蜜,金具有鎮靜安神豁痰墜痰的作用。蜂蜜可以起到溫中和胃促進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採用天然的牛黃、麝香入藥,價格雖然高了一點,但療效更可靠。有的安宮牛黃中的牛黃和麝香採用的是人工或體外培育的,功效就差了一點。同時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為大蜜丸,外邊有包裹金箔,易以保存攜帶。金箔外衣對寒熱都有避諱的作用,可保存百年不腐。
安宮,先祖吳鞠通解釋,心安居其宮。其內含牛黃這味名貴的藥材,又配伍麝香、冰片等清心豁痰醒神開竅作用的藥材,使心得以安居,故最終得名安宮牛黃丸。
近年來隨著中藥基礎的深入研究以及中醫臨床實踐的不斷深入,傳統名方安宮牛黃丸在藥理作用和臨床作用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不少新的進展。
在新冠疫情的治療中,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第四版診療方案,其中中醫診療方案,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中推薦使用安宮牛黃丸。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13/UCb8mwDzdmfWSRQhcMq8k9BMyuGzaUdRvVj.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