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京港生研學北京古觀象台 感受歷史文化
北京高校香港學生聯合會(以下簡稱“京港聯”)日前組織在京港生赴北京古觀象台參觀,學習“西學東漸”的歷史,了解中國悠久傳統曆法如何與歐洲天文學相交匯。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等9所高校的在京港生,現場感受中西天文觀念之異同和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曲折歷史。
是次活動由香港中聯辦北京聯絡部指導,京港聯主辦,北京天文館配合舉辦。北京天文館副館長、北京古觀象台台長齊銳介紹說,古觀象台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台,也是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的實體呈現,陳列在天文台上的文物作為不可多得的國寶,不但是天文學家觀天的儀器,更是古人敬天的禮器,體現出“天人合一“的中華傳統文化理念。京港聯執委陳詠琛現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專業,“我們剛剛走過的古觀象台樓梯,是清朝的南懷仁曾走過的樓梯,時空穿越,讓我感受到580年間微妙的古今重疊。”陳詠琛說,古觀象台見證了中西方在天文學上的交流,留下了豐富的物證,“在國家持續開發和富強之時,我們一方面應該講好中國故事,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外國文化發展的歷史。如同幾百年來與西方交流天文認知一樣。只有交流,才能發展文化,只有共融,才能促進文明。”
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港生劉愷誠表示,古觀象台讓自己切身感受到了中西兩種文化交融和碰撞的一段歷史,面對同一片星空,西方多以神話傳說中的人物或動物為恆星命名,而古代中國人則把人間社會的萬物都投射到頭頂的星空。“所以中國引入歐洲天文學以修改曆法自然會有所波折。這讓我認識到,相互尊重才是交流的前提,求同存異才能共謀發展。如今香港是文化交流、交融的窗口,我們這一代青年要肩負維護國家安全和促進文化交流的歷史責任,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京港聯執委郭祺是就讀於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的一名港生。在郭琪看來,如果文化是文明的原色,那麼古觀象台的故事就散發着中西文明的合成光。西方認為天之完美,地心說強調人類在宇宙的優越,而伽利略發現太陽黑子卻被教會迫害。中國講究天人合一,在儒道的影響下,我們觀天象以務農,看星芒以朝政,既有對“老天爺”的臣服,又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叛。“人定勝天的精神每個中國人都有,這一內斂的鋒芒,平靜如微風掠過,奮起猶江河滾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能力與魄力,我相信,唯有剛柔並濟,方能團結一心。”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17/eVKZqoaFtKiPCySrLs1VjtHGPenm09kb5h5.jpg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17/NF6Dro6QE0A1qKSlyd0mtyWSrZWx1RPtD7K.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