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4月20日北京報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4月20日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3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紫荊雜誌記者在會上提問道,近年來,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不斷深入,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請介紹一下具體發揮了哪些作用?後續還有哪些工作考慮?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新聞發言人趙志國回應道,信息通信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近年來,隨著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戰略深入實施,信息通信優質供給大幅提升,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多領域的融合不斷深入。主要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更深層次賦能實體經濟發展。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交通、旅遊等實體經濟重要領域深度融合。近期工信部聯合文旅部出台5G智慧旅遊有關政策文件,積極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5G、人工智能等加速滲透至生產核心控制環節,5G工廠建設全面提速,給制造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形態帶來了深刻改變。
二是更高水平助力數字社會建設。智慧醫療加快落地,“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中,80%以上已完成5G網絡覆蓋。智慧教育成效初顯,5G在遠程互動教學、職業實訓等場景應用持續深化。數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近期聯合多部門出台政策文件,以數字化賦能鄉村建設、治理和產業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
三是更廣範圍推動人民生活改善。移動互聯網應用蓬勃發展,數量達261萬款,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到的APP已經達到了261萬款,極大便利了百姓生活。開展“信息消費助力鄉村振興”區縣行活動,為城鄉搭建良好的交流互動平台,帶動農民增收。數字技術適老化成效顯著,基本滿足60歲以上老年群體最突出、最緊迫的數字生活需求。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8.6%。
紫荊雜誌記者提問(圖:國新網)趙志國指出,今年是“雙千兆”網絡協同發展、5G應用“揚帆”、新型數據中心發展等多個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下一步,工信部將在全面完成收官任務基礎上,用好融合應用這把金鑰匙,持續釋放行業賦能效應。
一是強化新技術新產品供給,鑄強融合賦能“主引擎”。開展算力基礎設施強算賦能行動,推動雲邊端協同、算存運融合。聚焦5G、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等供給水平。加強人工智能共性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協同發展。
二是加強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指導,打造融合賦能“主陣地”。實施5G規模化應用工程,指導發布5G行業建設指南,促進行業應用向縱深發展。引導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開放典型應用場景,帶動技術和產品迭代升級。
三是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鍛造融合賦能“主力軍”。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形成梯度發展格局。鼓勵大企業搭建數字化平台,面向中小企業共享數據資源和能力,降低中小企業轉型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