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志(記者 馮琳)北京報道:4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2023年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王春英表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市場開局平穩,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
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王春英指出,從銀行結售匯數據看,2023年一季度,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5460億美元,售匯5613億美元,結售匯逆差153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銀行結匯3.74萬億元,售匯3.84萬億元,結售匯逆差1055億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按美元計價,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4850億美元,對外付款14508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342億美元;按人民幣計價,銀行代客涉外收入10.17萬億元,對外付款9.93萬億元,涉外收付款順差2329億元。
紫荊雜志記者在發布上提問道,從相關數據來看,今年我國外匯市場取得了良好開局。這一良好開局能否持續?如何看待未來我國外匯市場運行趨勢?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對此,王春英肯定回答稱,良好的開局是可持續的。從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趨勢和中國外匯市場發展特點看,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和外匯市場內在韌性雙重支撐下,外匯市場更有條件、更有基礎保持穩定。
一方面,中國經濟恢複向好,進一步夯實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內部基礎。當前中國經濟企穩回升,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這凸顯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活力,市場預期明顯改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今年GDP增長5.2%,這個預測值比去年高2.2個百分點。全球知名投行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多數在6%以上。相對而言,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值是2.8%,比去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一系列數據看,國內和國外經濟增長差比較明顯,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還是非常好的。同時,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資、穩外貿的政策持續推進,會進一步增強對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支撐作用。今年以來,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幅度放緩,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加息可能接近尾聲,美元持續升值的動能減弱,中美利差倒掛程度趨於收斂,所以外部對我國的影響可能會減弱。
另一方面,外匯市場韌性逐步增強,可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市場主體對於匯率雙向波動的認識、認知進一步深化,匯率預期更加平穩,匯率調節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斷上升,2022年接近50%,今年一季度占比進一步提升,這有助於降低在跨境交易中貨幣錯配風險。匯率風險中性理念不斷普及推廣,更多的企業通過各種宣傳、學習多方面了解匯率風險管理的知識,對於匯率波動的適應性明顯增強。
王春英表示,總的來看,外匯市場成熟度和市場主體理性程度不斷提升,已經形成外匯市場穩定的內在積極因素。所以,中國的外匯市場更有基礎、更有條件保持穩定。同時,外部環境仍然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會繼續加強統計監測,深入分析各方面影響因素,繼續總結防範應對外部風險的經驗,不斷豐富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監管工具箱,全力維護中國外匯市場穩定和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紫荊雜志記者提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1/eU0JtzsPgxjCoWC6nbtVUULLylAx6epx6Eh.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