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志(記者 馮琳)北京報道: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
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現場紫荊雜志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道,過去幾年,我國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超級計算機等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國重器越來越多,請問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服務關鍵領域、科技攻關、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未來還有哪些工作打算?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對此,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回答表示,新時代十年,我國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科技自立自強加速推進。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排名第11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之首。科技創新為我國經濟發展開辟了新領域新賽道,大大提升了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服務科技創新作為重要任務,從審查授權、依法保護、成果轉化、服務保障等多方面提供支撐。
申長雨具體指出,一是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加大對重點產業的專利審查支撐,支持重大科研項目成果專利高效獲權。針對創新主體關鍵核心技術專利布局需要,提供優先審查、集中審查、延遲審查等服務,提升專利布局的質量和效率。圍繞芯片、新能源、生物醫藥、種業等技術領域,面向中央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選派知識產權專員,近距離服務科技創新全過程。
二是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布局力度,面向省、市優勢產業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為一體的知識產權“一站式”行政保護服務。持續加強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機制建設,在全國布局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及地方分中心,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海外風險監測預警,幫助企業防範海外知識產權風險,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
三是深化專利導航決策支撐。培育26家專利導航工程支撐服務機構,布局建設104家產業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圍繞關鍵領域和前沿技術,組織開展專利深度挖掘分析,研判產業鏈風險,建設芯片、稀土等13個國家重點產業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為科技創新尋找技術突破口、優化技術研發方案提供方向指導。
四是推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建設新能源、5G等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引導社會資金參與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科技創新。支持有關科研院所成立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組織會員企業打造“專利池”抱團發展。鼓勵開展重點領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保險業務,有效拓寬創新主體融資渠道,解決融資難題。
申長雨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一步健全以國家需求和用戶滿意為導向的專利審查政策,提高審查質量效率,使獲權更便利、權利更穩定。同時,紮實開展知識產權促進“強鏈”“護鏈”行動,推進專利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知識產權貫穿科技研發、技術轉移、商業轉化和利益分配全鏈條,促進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
紫荊雜志記者提問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4/06wwZpVEzp3WfATqzJwnEtY9gVWD8zooIO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