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疫情終於過去,香港全面復常,近月機場和其他出入境口岸人流不絕,觀光客和商務客重臨香港。繼早前推出“你好,香港!”活動吸引旅客外,特區政府剛剛亦宣布舉行一系列 “開心香港”活動,讓整個香港社區活起來,並推出新一輪消費券,以提振本土經濟。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將於5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撰文表示,隨著經濟穩步向前,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會好好發揮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抓緊疫後復蘇的勢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外來投資,拓展市場。
文|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丘應樺
丘應樺
推動會議展覽業發展
最近香港市面回復熱鬧,透過人流物流,自然可帶動資金流,復常後的會議展覽業正好反映這個情況。大家都留意到近月多個國際級大型展覽在香港舉行,包括香港國際珠寶展(60,000人次)、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86,000人次)等,大受中外人士歡迎,亦為展商帶來龐大商機。有些在疫情期間移師到其他地方舉辦的展覽亦將重返香港,數以十萬計的商務旅客將會回到香港參與這些活動,有助帶動住宿、餐飲、零售和娛樂等相關行業。
事實上,展覽業對香港經濟貢獻甚大。根據業界調查,在2018年,展覽業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2.1%,同時創造相當於77,000個全職職位。在2019年,香港吸引了169萬過夜會展獎勵旅遊(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編註)旅客,其人均消費約7,200元(港幣,下同),即合共約122億元,較整體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高23%。
為繼續支援會展業,我們將在7月推出一項14億元的新計劃,為期3年,目的是吸引活動持續在港舉行。這項“定期展覽獎勵計劃”適用於由私人主辦機構定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或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的展覽。國際展覽可獲相當於100%場租的獎勵,本地展覽可獲相當於50%場租的獎勵,每場展覽上限2,000萬元。我們期望在3年內向超過200場展覽提供獎勵,以推動會展業的發展。
拓展經貿網絡 配合“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經濟在復常後正穩步發展,但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和不明朗的國際經濟環境,香港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我們不單要“請客來”,更要出外“廣交朋友”,加強對外“說好香港故事”,多管齊下,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就此,擴展全球經貿網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會大力拓展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中東、中亞,以至非洲等新興市場,這既配合“一帶一路”倡議,亦強化香港作為國家南大門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外資“引進來”。
東盟與香港關係非常密切。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伙伴和第三大服務貿易伙伴。在2022年,香港與東盟成員國的貨物貿易按年上升3.8%,達1,652.69億美元。由此可見,東盟國家是我們重要的市場,充滿貿易和投資機遇。
今年初,我曾出訪越南,與當地政商界會面,加強兩地的經貿合作。在東盟十國中,越南是僅次於新加坡的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經濟近年高度發展,即使疫情下經濟仍有所增長。今年稍後我亦會出訪其他東盟國家,期望深化香港與東盟十國的聯繫,為企業拓展市場。
至於中東地區,可謂潛力無限。在上世紀80年代,我曾在中東短暫工作,對當地的發展略有認識。早前我陪同行政長官出訪中東,深深體會到中東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實在不能同日而語。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為例,兩國均希望實現經濟多元化,無論在創新科技、金融、物流、基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商機,這亦與香港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加上中東商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甚感興趣,我相信香港可以運用專業服務及國際化的優勢,在不同領域參與及協助中東和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項目,同時中東企業亦可利用香港作為跳板開拓內地市場。
今年適逢“一帶一路”倡儀提出十周年,我們正在重點籌辦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內地、海外以及本港企業對接提供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帶一路”商貿投資平台。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以及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樑,已準備好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和共拓新機遇。
簽訂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
在多變的國際經貿形勢下,香港在全面復常後必須充分利用“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繼續尋求與貿易伙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目前香港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8份自貿協定,另外與31個經濟體簽訂了22份投資協定。行政長官出訪中東後,亦帶來好消息,宣布香港和沙特阿拉伯啟動投資協定的正式談判,有助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及增加雙邊投資流動。
尋求盡早加入RCEP
為進一步參與及推進區域合作,我們正積極尋求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緊密,除日本和韓國外,香港與其餘13個成員經濟體已簽訂自貿協定。在2022年,香港與RCEP成員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8,571億美元,佔本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約71%。2021年,香港與15個RCEP成員經濟體的服務貿易總額達628億美元,佔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約46%。
若香港能盡早加入RCEP,將是區內經濟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亦可有助香港貨物及企業受惠於RCEP下的關稅減免、開放市場准入、取消貿易壁壘、簡化通關程序等優惠政策,既降低貿易成本,亦為企業帶來更多機遇。我們期望RCEP聯合委員會盡早訂定開放予新成員加入的細則,讓香港可以根據程序與各RCEP成員展開談判。
把握大灣區機遇
除了加強區域合作,我們會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協助港商把握疫後經濟再次起動的勢頭,拓展龐大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今年3月,香港撤銷所有防疫要求,全面復常,我隨即參加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劉光源特派員率領的訪問團,前往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了解最新發展。其他團員包括外國駐港領事、在港外國商會、跨國企業和金融機構高層人員。
闊別三年,大家再次走進大灣區內地城市,實在是難忘之旅。期間我們參觀多間高新科技企業,並出席多場推介會,親身感受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不少外國商會更期望到訪大灣區其他城市,發掘更多商機。
特區政府一直提供多項支援,方便港商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市場和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融合,例如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的開放措施,讓香港專業服務以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深化兩地的經貿合作關係。我們會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不同領域的合作,協助企業透過大灣區進入內地龐大的市場。為協助香港企業把握國家內循環策略帶來的機遇,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會繼續透過“GoGBA一站式平台”,包括在深圳的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和在大灣區多個內地城巿設立的“GoGBA港商服務站”,為港商開拓內銷市場提供全面支援。
引進重點企業
為增強香港的競爭力,行政長官在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招商引資的新體系,以突破傳統思維、積極籌劃、主動出擊的策略去“搶企業”。特區政府已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透過強化跨局協作,專責引進對香港經濟發展具策略意義行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的高潛力內地和海外企業。
有關政策局和“引進辦”至今已和超過100間企業會面,當中不少是所屬產業的龍頭企業,以及擁有高端技術的公司。我們希望目標企業除了為香港帶來資金和創造就業,亦為香港帶來新技術和新思維,令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多元化。
總結
疫情三年,時光流逝。然而,時間即使留不住,機會卻永遠在前。只要我們抓緊機遇,拼經濟、拼發展,全力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一定能夠在復常路上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我們會繼續透過14個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連同貿發局和投資推廣署,在全球覆蓋128個國家共65個城市的辦事處,持續推廣香港的優勢。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將繼續成為亞洲最理想的營商和投資地點。
(文章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7/rPYJR1wCDDHPNsbFb6zCNygviJZz1L9Q5Dv.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三年疫情終於過去,香港全面復常,近月機場和其他出入境口岸人流不絕,觀光客和商務客重臨香港。繼早前推出“你好,香港!”活動吸引旅客外,特區政府剛剛亦宣布舉行一系列 “開心香港”活動,讓整個香港社區活起來,並推出新一輪消費券,以提振本土經濟。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將於5月1日出版的《紫荊》雜誌撰文表示,隨著經濟穩步向前,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會好好發揮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抓緊疫後復蘇的勢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外來投資,拓展市場。
文|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 丘應樺
丘應樺
推動會議展覽業發展
最近香港市面回復熱鬧,透過人流物流,自然可帶動資金流,復常後的會議展覽業正好反映這個情況。大家都留意到近月多個國際級大型展覽在香港舉行,包括香港國際珠寶展(60,000人次)、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86,000人次)等,大受中外人士歡迎,亦為展商帶來龐大商機。有些在疫情期間移師到其他地方舉辦的展覽亦將重返香港,數以十萬計的商務旅客將會回到香港參與這些活動,有助帶動住宿、餐飲、零售和娛樂等相關行業。
事實上,展覽業對香港經濟貢獻甚大。根據業界調查,在2018年,展覽業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2.1%,同時創造相當於77,000個全職職位。在2019年,香港吸引了169萬過夜會展獎勵旅遊(會議、展覽及獎勵旅遊——編註)旅客,其人均消費約7,200元(港幣,下同),即合共約122億元,較整體過夜旅客的人均消費高23%。
為繼續支援會展業,我們將在7月推出一項14億元的新計劃,為期3年,目的是吸引活動持續在港舉行。這項“定期展覽獎勵計劃”適用於由私人主辦機構定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或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的展覽。國際展覽可獲相當於100%場租的獎勵,本地展覽可獲相當於50%場租的獎勵,每場展覽上限2,000萬元。我們期望在3年內向超過200場展覽提供獎勵,以推動會展業的發展。
拓展經貿網絡 配合“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經濟在復常後正穩步發展,但面對複雜的地緣政治和不明朗的國際經濟環境,香港難以獨善其身。因此,我們不單要“請客來”,更要出外“廣交朋友”,加強對外“說好香港故事”,多管齊下,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就此,擴展全球經貿網絡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會大力拓展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中東、中亞,以至非洲等新興市場,這既配合“一帶一路”倡議,亦強化香港作為國家南大門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外資“引進來”。
東盟與香港關係非常密切。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貨物貿易伙伴和第三大服務貿易伙伴。在2022年,香港與東盟成員國的貨物貿易按年上升3.8%,達1,652.69億美元。由此可見,東盟國家是我們重要的市場,充滿貿易和投資機遇。
今年初,我曾出訪越南,與當地政商界會面,加強兩地的經貿合作。在東盟十國中,越南是僅次於新加坡的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經濟近年高度發展,即使疫情下經濟仍有所增長。今年稍後我亦會出訪其他東盟國家,期望深化香港與東盟十國的聯繫,為企業拓展市場。
至於中東地區,可謂潛力無限。在上世紀80年代,我曾在中東短暫工作,對當地的發展略有認識。早前我陪同行政長官出訪中東,深深體會到中東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非常迅速,實在不能同日而語。以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為例,兩國均希望實現經濟多元化,無論在創新科技、金融、物流、基建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商機,這亦與香港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加上中東商界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發展甚感興趣,我相信香港可以運用專業服務及國際化的優勢,在不同領域參與及協助中東和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項目,同時中東企業亦可利用香港作為跳板開拓內地市場。
今年適逢“一帶一路”倡儀提出十周年,我們正在重點籌辦第八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為內地、海外以及本港企業對接提供最大和最重要的“一帶一路”商貿投資平台。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以及連接內地與世界各地的橋樑,已準備好與“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合作,加強人文交流和共拓新機遇。
簽訂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
在多變的國際經貿形勢下,香港在全面復常後必須充分利用“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繼續尋求與貿易伙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自貿協定)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投資協定),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
目前香港已與20個經濟體簽訂8份自貿協定,另外與31個經濟體簽訂了22份投資協定。行政長官出訪中東後,亦帶來好消息,宣布香港和沙特阿拉伯啟動投資協定的正式談判,有助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及增加雙邊投資流動。
尋求盡早加入RCEP
為進一步參與及推進區域合作,我們正積極尋求盡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協定》(RCEP)。香港與RCEP成員經濟體的經貿關係緊密,除日本和韓國外,香港與其餘13個成員經濟體已簽訂自貿協定。在2022年,香港與RCEP成員的雙邊貨物貿易總額達8,571億美元,佔本港的貨物貿易總額約71%。2021年,香港與15個RCEP成員經濟體的服務貿易總額達628億美元,佔香港服務貿易總額約46%。
若香港能盡早加入RCEP,將是區內經濟融合的重要里程碑,亦可有助香港貨物及企業受惠於RCEP下的關稅減免、開放市場准入、取消貿易壁壘、簡化通關程序等優惠政策,既降低貿易成本,亦為企業帶來更多機遇。我們期望RCEP聯合委員會盡早訂定開放予新成員加入的細則,讓香港可以根據程序與各RCEP成員展開談判。
把握大灣區機遇
除了加強區域合作,我們會藉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推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協助港商把握疫後經濟再次起動的勢頭,拓展龐大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今年3月,香港撤銷所有防疫要求,全面復常,我隨即參加由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劉光源特派員率領的訪問團,前往四個大灣區內地城市了解最新發展。其他團員包括外國駐港領事、在港外國商會、跨國企業和金融機構高層人員。
闊別三年,大家再次走進大灣區內地城市,實在是難忘之旅。期間我們參觀多間高新科技企業,並出席多場推介會,親身感受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以及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不少外國商會更期望到訪大灣區其他城市,發掘更多商機。
特區政府一直提供多項支援,方便港商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市場和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融合,例如在《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的開放措施,讓香港專業服務以優惠待遇進入內地市場,深化兩地的經貿合作關係。我們會繼續加強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在不同領域的合作,協助企業透過大灣區進入內地龐大的市場。為協助香港企業把握國家內循環策略帶來的機遇,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會繼續透過“GoGBA一站式平台”,包括在深圳的香港貿發局大灣區服務中心和在大灣區多個內地城巿設立的“GoGBA港商服務站”,為港商開拓內銷市場提供全面支援。
引進重點企業
為增強香港的競爭力,行政長官在去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招商引資的新體系,以突破傳統思維、積極籌劃、主動出擊的策略去“搶企業”。特區政府已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透過強化跨局協作,專責引進對香港經濟發展具策略意義行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的高潛力內地和海外企業。
有關政策局和“引進辦”至今已和超過100間企業會面,當中不少是所屬產業的龍頭企業,以及擁有高端技術的公司。我們希望目標企業除了為香港帶來資金和創造就業,亦為香港帶來新技術和新思維,令香港的經濟發展更多元化。
總結
疫情三年,時光流逝。然而,時間即使留不住,機會卻永遠在前。只要我們抓緊機遇,拼經濟、拼發展,全力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一定能夠在復常路上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動能。
我們會繼續透過14個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連同貿發局和投資推廣署,在全球覆蓋128個國家共65個城市的辦事處,持續推廣香港的優勢。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在“一國兩制”下擁有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將繼續成為亞洲最理想的營商和投資地點。
(文章標題為編者所擬,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7/rPYJR1wCDDHPNsbFb6zCNygviJZz1L9Q5Dv.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