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寶成 I 全國政協委員,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中歐應急管理學院)主任(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時代風雲、回應時代變革,在鞏固黨和國家歷次機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圍繞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縱深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將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特徵鮮明,即旗幟鮮明地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時俱進地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與職能結構、順勢而為地解決一些事關重大的焦點與難點問題、穩中求進地保持改革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面對新時代新征程提出的新任務,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2023年3月16日,為進一步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機構改革的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了具體安排,適時拉開了新一輪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序幕。此次機構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國家發展與安全以及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審時度勢、高屋建瓴、主動變革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一次深刻變革,也是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次自我革命。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特徵鮮明,即旗幟鮮明地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與時俱進地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與職能結構、順勢而為地解決一些事關重大的焦點與難點問題、穩中求進地保持改革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一、旗幟鮮明,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百年奮鬥歷程表明,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關乎黨和國家前途命運、黨和人民事業成敗的根本問題,是百年奮鬥的首要經驗。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加以落實。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團結統一。《方案》明確提出,要以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為統領。此次機構改革聚焦重點行業與領域,組建了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科技委員會、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進一步加強了黨中央對相關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組建中央金融委員會。金融縱向涉及中央與地方,橫向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等諸多子行業,各子行業之間聯繫十分緊密,為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重大風險、強化金融有效監管、推動我國金融穩健發展,亟需從宏觀層面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此次改革組建的中央金融委員會,作為黨中央在金融領域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有利於統籌做好金融發展和金融監管等工作。
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與發展涉及科技戰略布局、科技體制改革、科技力量整合、基礎研究推進等多方面工作,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中央科技委員會作為黨中央在科技領域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科技體制改革,研究審議國家科技發展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統籌解決科技領域戰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問題,研究確定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和重大科研專案,統籌布局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統籌協調軍民科技融合發展等。中央科技委員會的組建,將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為匯聚科技力量、形成科技創新合力、推進聯合攻關提供堅強的領導保障,有利於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顯著優勢。
組建中央社會工作部。社會工作涉及領域廣、內容龐雜、利益複雜,可謂是千頭萬緒,如何在千頭萬緒中下好「繡花功夫」?關鍵在於黨的領導。新組建的中央社會工作部負責統籌指導人民信訪工作,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統一領導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黨的工作,協調推動行業協會商會深化改革和轉型發展,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建等工作。中央社會工作部的組建,將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社會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推動社會組織化、社會工作系統化、社會治理一體化。
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作為黨中央辦事機構,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承擔在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依法治港治澳、維護國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的調查研究、統籌協調、督促落實職責,進一步加強黨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整體來看,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貫穿於《方案》始終,是本次改革的最鮮明特徵。
二、與時俱進,優化黨和國家
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
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理論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面臨的工作形勢、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等方面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亟需進一步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統籌「兩個大局」。《方案》明確提出,要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統籌黨中央機構、全國人大機構、國務院機構、全國政協機構,統籌中央和地方,深化重點領域機構改革,進而推動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在機構設置上更加科學、在職能配置上更加優化。
在科技方面,我國面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極限打壓,國內則面臨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科技提出的更高水準要求。此次《方案》提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和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其中中央科技委員會的組建,標誌著我國以黨中央的權威來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將更加順暢地指揮調度各方科技力量,加快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更好地發揮科技部在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綜合協調、資源統籌、督促檢查等宏觀管理職責,此次改革把科技部有關科研專案與經費等微觀管理職責,劃到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委。
在「三農」工作方面,為統籌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各項工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將國家鄉村振興局的牽頭開展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組織擬訂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重點地區幫扶政策,推動鄉村幫扶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發展等職責劃入農業農村部。
在數據管理方面,新組建國家數據局,並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承擔的研究擬訂數字中國建設方案、協調國家重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共享、推動信息資源跨行業跨部門互聯互通等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承擔的統籌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組織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建設等職責劃入國家數據局。
此外,此次改革將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的組織擬訂並協調落實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措施和承擔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具體工作等職責劃入民政部;將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職責劃入中央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這一系列改革舉措進一步完善了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結構,為解決現代化新征程上遇到的各類挑戰提供了體制保障。
三、順勢而為,解決一些事關
重大的焦點與難點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在金融、科技、社會治理、人口等領域出現了許多安全和發展等方面的焦點與難點問題,暴露出了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存在的短板與弱項,制約著國家安全的維護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此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一些事關重大的焦點與難點問題,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加快推進重大問題的解決。
在金融領域,金融是經濟發展的命脈,關乎新發展格局構建與高質量發展。但近年來金融領域出現了監管職責不清、監管套利、監管乏力甚至監管空白以及金融腐敗等諸多問題,嚴重影響了國家金融安全以及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比如,2022年,金融系統接受審查調查的人數達77人。其中,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執紀審查中管幹部2名,執紀審查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幹部56名,黨紀政務處分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國企和金融單位幹部19名;「德禦系」違規融資超2,000億人民幣,涉及山西省農村信用社、城市商業銀行、駐晉銀行、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企業等多個系統,縱跨省市縣三級,波及11個市、50多個縣(市、區);2022年,河南多家村鎮銀行被爆無法提供取款業務,涉及的資金多達400億人民幣,儲戶數量在40萬戶左右。這些金融問題涉及範圍之廣、涉案金額之大,轟動全國,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暴露出了我國在金融管理和監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成立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有助於在中央層面加強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及更好地協調金融監管工作,強化對金融風險以及跨市場跨行業風險防控,提高金融監管效率。
在科技領域,我國面臨著國外科技打壓和國內技術水準有限等多重壓力。2021年6月8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籍參議員舒默、共和黨籍參議員托德・揚提出「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計劃撥款2,500億美元應對中國「科技威脅」。2022年8月9日,拜登正式簽署《晶片與科學法案》,對美本土晶片產業提供巨額補貼,並要求任何接受美方補貼的公司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晶片。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而言,我國在工業製造、信息技術、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存在許多被國外「卡脖子」的核心技術難題,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此次,我國在科技領域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有利於實現對各類科技力量進行大動員、大統籌、大整合,充分發揮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優勢,加快攻克「卡脖子」技術,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此外,聚焦人口、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領域出現的各類堵點與難點問題,《方案》對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都進行了部署,將有助於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四、穩中求進,保持改革的
穩定性與連續性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任何一項改革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問題,社會的發展與形勢的轉變必然會帶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求改革要兼具穩定性與連續性,從而持續鞏固和拓展改革成果。縱觀我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自1982年至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黨中央部門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9年、2018年進行了5次改革;國務院機構改革5年進行一次,分別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2018年進行了8次改革,此次改革將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九次機構改革,同時也體現出了黨中央穩中求進的改革總基調,保持了改革的穩定性與連續性。
在港澳工作領域,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圍繞持續加強和做好港澳工作的思路,逐步提升機構規格,確保中央全面管治權的落實。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把原來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改為「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加強了黨中央對港澳工作的重大支持與重要指引,為港澳近幾年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此次機構改革在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的基礎上,成立了直屬中央的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進一步提升了機構規格,既體現了黨中央對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區的重視,也體現了中央的全面管治權,有助增進政策效率。
在金融監管領域,此次改革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統籌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延續了2018年機構改革「大監管」的思路。比如,新組建的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範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組建,將切實增強金融工作的權威性、專業性、科學性,體現了改革的連續性。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於趨時適治而已。在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歷史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地對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適時戰略部署,將為統籌好「兩個大局」以及發展與安全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必將更好更快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3-4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4/27/q7INRY7NVGcgWjFHmMinDOFOGi9yamYxQ49.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