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頭又名球莖茴香,為傘形花科茴香屬茴香種的一個變種,原產於意大利南部,現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區。早於60年代球莖茴香已經引進中國,卻一直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直至近些年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和沿海城市為滿足涉外飯店及大型超市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才紛紛開始進行引種、栽培。
其實在香港也不容易買到茴香頭,只有在一些專賣外國蔬菜的店舖才能找到。球莖茴香和中國種植近二千年的小茴香是同一種植物,兩者從葉色、葉形、花序、果實、種子等植物學性狀及品質、風味等其它特徵上相比,都頗為相似,球莖茴香和小茴香的區別,就是球莖茴香的葉鞘基部肥厚而膨大,會相互合抱而形成一個球狀,有如球莖,這亦正是其得名原因。
茴香頭的葉柄含豐富揮發油,氣味芳香濃郁,可作為蔬菜食用,最常見的吃法是製成各種餡料,比如茴香餃子等等。茴香頭的葉片可以用來做香草,雖然樣子長得有點像刁草,但其實兩者的味道一點也不像。
茴香帶有甜味,獨特的香味比刁草濃烈很多。茴香頭的球莖是主要食用部分,口感脆嫩,味道清甜。茴香頭切片後無論在外形還是口感上都跟洋蔥相似,味道方面則比洋蔥更勝一籌,因為茴香頭有八角的香味,茴香頭含有的酚類化合物其實亦見於八角,所以茴香頭和八角的味道和香氣非常相近。
茴香頭生食熟食皆宜,可說是一種百搭食材,其食法多變,可煮、可燉、可焗、可烤,在燒魚,燉肉,製作滷味時茴香都是不可或缺的,其能去除肉中異味,去腥提鮮。茴香頭還可以切成細絲凉拌沙拉生食,或搭配各種海鮮肉類或雞蛋炒菜食用,甚至可以製成濃湯和意粉的醬汁。在西餐中,常會以茴香頭和洋蔥互換或共用。基本上凡是可以拿來料理洋蔥的做法,同樣也適用於茴香頭。
茴香頭營養價值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粗纖維、維他命以及鈣、磷、鐵、胡蘿蔔素等,能刺激腸胃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腸胃蠕動、排除積存氣體,適合脾胃虛寒的人士食用。茴香頭性味甘溫、辛,含高鉀低鈉鹽,並含有黃酮甙、茴香苷;果實含豐富的芳香揮發油,有行氣止痛、健胃散寒的功效,適用於胃寒痛、小腹冷痛或疝痛等病症的治療。也能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支氣管炎、霍亂、背痛、尿床等症狀;部分女性甚至會使用茴香來促進母乳分泌、改善經期、舒緩分娩時的疼痛。
也有人會以茴香頭磨粉作為膏藥,用來治療蛇咬傷。茴香頭可說是一種芳香的健胃劑,有健脾胃和促進食慾的作用,鉀含量高也有益心血管健康,經常吃茴香頭還可以幫助消化和抑制脂肪形成,是一種非常好的減肥蔬菜。此外目前更有研究顯示茴香頭具有抑菌效果,可抑制產氣桿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普通變形桿菌、綠膿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切茴香頭時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切除茴香頭的葉柄,一般從頂部下刀,切下的葉柄不用浪費,可以用來給高湯調味。市面上大部分茴香頭外表不多不少可能都會有些「外傷」,看起來不太乾淨,所以大部分人會把外皮直接撕掉棄置,不過這樣十分浪費,建議可通過削整法只去掉不理想的部分,儘量留下外層可食用的部分。削整外皮以後,切去球莖底部,便可以對切或者一切四。切球莖的關鍵點要把芯兒留著還是取出。
茴香頭的結構跟洋蔥有點相似,是圍著中心一層層長起來的,洋蔥的芯兒非常小,茴香頭的芯兒大多了,而且從根兒長到葉柄的中心。茴香頭的芯兒是可以吃的,就是比周邊的組織硬了一點,所以如果要留著芯兒,切片是一層層的,沒有芯兒,切片是散的。如果不留芯兒,可以有兩種方法切球莖:縱切與橫切。縱切是刀順著根部到葉柄的走勢切,橫切是刀與截面垂直。將整理好的球莖在中間切開,以與球莖平行的方向下刀。將切後的每一半球莖放平,縱切成期望的厚薄,然後可以看到每一片都帶有圍著芯兒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