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在中日關係史上,這是兩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歷史節點。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時刻,中日兩國人民喜愛的著名旅日京劇藝術家吳汝俊擔綱主演的新京劇《臨水娘娘》,將於5月在日本東京開演。
多年來,吳汝俊一直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播中國京劇藝術走向世界而不竭努力著。吳汝俊1963年出生於中國南京一個梨園世家,現任日本京劇院院長,是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男旦演員,從表演到創作樣樣精通,曾自編、自導、自演過名噪一時的《武則天》及《貴妃東渡》等京劇大戲。他還在旅居日本期間,成功將數百年來一直處於伴奏樂器地位的京胡和最時尚流行的音樂元素融會貫通,獨創出風格鮮明的京胡輕音樂,在業界傳為美談。為使廣大讀者對這位旅日藝術家有更多了解,近日本刊記者越洋採訪了吳汝俊先生。
文| 本刊記者 魏東升
至今已推出100多首京胡演奏曲目和10出京劇大戲
記者:作為海內外知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請簡要介紹一下您的從藝之路。
吳汝俊:我出生於京劇藝術世家,父親是著名作曲家、京胡演奏家吳常樂,母親是著名京劇老生演員吳鳳樓。小時候父母經常在家搞京劇創作,自己從兩三歲開始就在家裡用手搖電唱機聽大師的唱腔。從孩童時代起,我內心深處就覺得中國的戲曲、京劇好聽。4歲學戲,9歲學琴,197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21歲畢業後到中國國家京劇院工作。1989年,我移居日本開始新京劇的創作演繹和傳播工作,至今已推出100多首京胡演奏曲目和10出京劇大戲,受到中日兩國很多朋友和歌迷的喜愛。2007年,我獲得日本金唱片大獎,這是對我從業多年的最大激勵和最高肯定。2014年,我榮幸獲得了國務院六部委頒發的《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稱號。
讓不同國家觀眾通過藝術來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
記者:請談談什麼樣的機緣使您來到日本傳播京劇藝術,並且榮任日本京劇院院長。京劇藝術在日本的演出市場如何?您認為如何才能推動中國文化傳播到國際社會,讓更多的國際友人接受京劇藝術。
吳汝俊:我與夫人陶山昭子相識於1987年的昆明翠湖,我們一見鍾情,經過兩年的飛鴿傳書,我下定決心,東渡日本,這樣既能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開啟演繹生涯新篇章,還能與愛人團聚,所以我義無反顧。
創辦日本京劇院就是希望能夠為日本朋友,特別是年輕人和小朋友,有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和展現的舞台。京劇是中國的國粹藝術,但贏得海外觀眾的青睞卻不是件容易的事。剛到日本時,觀眾在欣賞京劇唱段、京胡演奏時,僅僅給予禮節性的掌聲。日本民眾不懂京劇藝術,又怎麼會喜歡呢?沮喪之餘,我開始思考如何讓日本人能夠真正欣賞京劇藝術。為此,我不斷探索中國傳統藝術的融合創新之路,還專門鑽研了日本的歌舞伎、狂言等傳統藝術,將其與京劇藝術進行對比研究。在廣泛吸收京劇各大流派所長,將昆曲、西洋樂等藝術元素加入傳統京劇中的基礎上,創作出了一種獨特唱法,大家稱其為“吳氏青衣”唱法。在傳統唱腔與敘事方法基礎上,我還借鑒國際流行文化元素,並輔以現代化聲光電畫舞台效果,創新推出了帶有我個人特色的“新京劇”。《貴妃東渡》便是其中的代表。這部作品將“貴妃東渡”的民間傳說提煉加工設計劇情,在演繹中融入昆曲、歌劇、舞劇等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在多國演出都收獲了觀眾的喜愛。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我把中國人愛好和平、善良仁愛的理念融入到創作中,讓不同國家的觀眾通過藝術來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我們不能自說自話,而是要喚起彼此的文化共鳴,增加親近感。如果我的探索能為京劇藝術發展添一些新枝,那我就滿足了。
創新的前提是“守正”,京劇的“根”決不能丟
記者:當下文化多元發展給傳統戲曲帶來了巨大衝擊,請問您對中國傳統京劇藝術在當下的變革與創新有何看法?近期有哪些演出計劃?
吳汝俊:京劇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可以借助其他藝術形式來豐富京劇的內涵。但是創新的前提是“守正”,京劇的“根”決不能丟,決不能變味。家國情懷是京劇永恒的主題,只有熱愛祖國心繫祖國,創作的作品才有魂,才有向世界傳播的底蘊和底氣。祖國發展日新月異,京劇藝術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內容、形式都需要創新,但“真善美”“和平友好”等價值觀必須繼承與發揚。
最近,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5周年,由我擔任主演和總指揮,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日本外務省、日中友好會館、日中協會、社團法人陶山昭子博愛基金會等多家日中友好團體大力支持下,新京劇《臨水娘娘》將於今年5月10日在東京開演。
《臨水娘娘》講述的是一個福州女子陳靖姑為民祈雨的故事。陳靖姑出生於福州倉山下渡,民間傳說其年少時即能降妖除魔,扶危救難。時逢福建大旱,民不聊生。為拯救百姓,陳靖姑毅然脫胎祈雨。上蒼為之感動,降下甘霖,但陳靖姑因勞瘁饑渴而死。當地人民感念陳靖姑的恩德,建臨水宮紀念她。陳靖姑也深受海峽兩岸和海外華僑華人敬仰,僅台灣崇祀臨水陳夫人的廟宇就有200多座,配祀陳靖姑神像寺廟的也有3,000多座,信眾覆蓋全球華僑華人,成為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的“陸上女神”。她把自己奉獻給社會,奉獻給國家,奉獻給了這個民族。我覺得她就是華夏兒女的代表。她這種愛是無私的——犧牲自己,拯救蒼生。她危難時期站出來獻身的精神感動了上蒼。她的精神可以感召影響我們,影響遠在海外的同胞,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起努力奮鬥。
記者:您對京劇在香港的發展傳承有哪些看法?
吳汝俊: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薈萃的地方,應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出海的橋頭堡。香港因“一國兩制”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香港有優秀的中外音樂人才,有成熟的市場環境,我們可以充分發揮香港的資源優勢,創作新的京劇內容,融入多種演繹方式,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為京劇走向世界發揮獨特作用。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