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A DECAD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編者按: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倡議之一,有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了該項目。為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本刊邀請到了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內納德.斯蒂基奇闡述“一帶一路”在過去十年中的發展和成就,鑒於全球安全事務的轉移和美國(和中國)對印太地區的戰略定位,以及俄烏衝突和其他類似現象,他也討論了“一帶一路”面臨的一些挑戰,並提供了一些改善“一帶一路”運作和有效性的建議。
文|塞爾維亞 內納德.斯蒂基奇
譯|本刊實習記者 張清語
“一帶一路”十年來的發展與成就
作為一個長期項目,“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還未完全展現出來。然而,它已經在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歐洲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開發的中歐班列提升了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將60多個中國城市與50個歐洲城市連接起來,使運輸時間減少了三分之二。“一帶一路”倡議還促進了中國公司在能源、技術和旅遊等各個領域對歐洲國家的投資,並促進了包括農業、能源和電信等各個行業的投資增長。此外,“一帶一路”還有助於改善中歐兩地文化與人際的交流狀況。例如,中國推出了一些加強與歐洲文化交流的舉措,包括“中國-歐盟文化年”和“中國-中東歐文化合作基金”。
“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的開放能夠惠及各個領域的全球事務。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使中國能夠擴大與亞洲、歐洲和非洲各國的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聯繫。在經濟層面,“一帶一路”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其能夠與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經濟深度融合。通過建設基礎設施、促進貿易和投資、推動經濟合作等措施,“一帶一路”幫助中國擴大了其在歐亞等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通過“一帶一路”,中國也成為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領導者,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之中。在政治層面,“一帶一路”為中國提供了增強國家軟實力、提高全球政治影響力和國際聲譽的機會。通過促進共同發展和合作,中國已能與“一帶一路”的參與國建立更堅固的外交關係。此外,中國對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的投資也被認為是改善其形象和推廣其發展模式的一種方式。在國家安全方面,“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加強有關地區的區域安全和穩定,為實現中國的戰略目標作出了貢獻。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促進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為參與國創造更加穩定和安全的環境。
“一帶一路”的全球性挑戰:中國主導的新多邊主義和全球安全事務的重新定位
中國一直在嘗試讓其夥伴關係和投資項目變得更多元化的方法,並努力尋求將自身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擴大到傳統範圍之外且能增強其戰略彈性的途徑。然而,新冠疫情的暴發阻滯了“一帶一路”發揮它的潛力。另外,中國一直在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尋求深化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的道路,並在全球問題上協調雙方的利益。中國也一直在增加與其他地區的接觸,如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試圖開發新的市場和資源。
“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正在發生的衝突。這場衝突使得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愈發緊張,並加劇了歐亞地區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已經影響到了“一帶一路”的建設。因為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日漸警惕,擔心中國的發展可能會破壞他們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因此,一些國家不願參與“一帶一路”,而另一些國家則試圖實施更嚴格的參與條件和保障措施,以確保它們的利益得到保護。另一個挑戰則是印太地區的重要性不斷上升,西方國家試圖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尤其是美國,一直在對中國採取地緣政治遏制戰略,企圖限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美國已經與該地區的國家(包括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結成戰略聯盟,並增加了在該地區的軍事基地。這創造了一個戰略競爭逐漸激烈、不確定性不斷加劇的環境,並增強了印太地區的重要性,也使得中國實現其經濟和政治目標的道路變得更具挑戰性。
這種情況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前景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政府會因此將其戰略能力集中在周邊,而不是延伸到全球。此外,“一帶一路”也無法避免其他挑戰,其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便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持續衝突,加劇了歐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應對俄烏局勢造成的挑戰,中國在2023年3月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潛在調解人,並在衝突後為烏克蘭的重建提供全心全意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勢必會促進俄烏衝突的緩解與衝突後的重建。儘管遇到了許多挑戰,中國仍以70年前宣布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通過“一帶一路”發展了一種新形式的多邊主義。這項舉措意旨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平衡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影響力。此外,通過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成功談判,中國在波斯灣取得了豐碩的外交成果。這些因素大大促進了“一帶一路”的發展,使互聯互通成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合作的主要驅動力量。
“一帶一路”的本土實踐:塞爾維亞的成功案例
在中國與東南歐國家的合作中,塞爾維亞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與者,並在與中國的合作中贏得了“小冠軍”的稱號。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塞一直關係穩固,擁有友好雙邊關係的歷史傳統。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多領域外交政策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框架。這種外交政策是由當時的總統鮑里斯.塔迪奇在2009年首次確立的,他將中國、俄羅斯、歐盟和美國作為塞爾維亞國際關係的四大支柱。這一外交理論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並與塞爾維亞的當代外交政策相關。
在塞爾維亞,“一帶一路”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一帶一路”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而這一直是其面臨的挑戰。塞爾維亞較重要的“一帶一路”項目之一是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高速鐵路,該鐵路將連接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首都,將旅行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3小時。此外,“一帶一路”還促進了各個行業的投資,包括農業、能源和電信。在塞爾維亞,已經建立了兩所孔子學院以促進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傳播,一所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另一所在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位於貝爾格萊德的新“中國文化中心”已經成為一個受到民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場所,也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塞中兩國之間的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包括普平大橋、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高速鐵路、米洛斯.維利基高速公路的各個路段、貝爾格萊德繞道、諾維薩德-魯馬高速公路、瓦列沃-拉伊科瓦茨速公路、貝爾格萊德地鐵、科斯托拉茨B3和潘切沃熱電廠以及其他許多設施。中國公司參與了塞爾維亞的重工業發展,尤其是採礦業,使塞爾維亞對中國的出口從2018年的約2,000萬美元大幅增加到2022年的12億,而中國對塞爾維亞的出口在2022年達到50億。
作為中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專家,“一帶一路”倡議也標誌著我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通過這一倡議帶來的人員交流,我得以多次訪問中國,並參加在中國各城市舉行的重要座談會和會議。儘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造成了一些阻礙,但我與中國同事的學術聯繫和我們的合作研究工作仍然十分穩定。因此,我期待乘坐新開通的貝爾格萊德和北京(海南航空)或貝爾格萊德和天津(塞爾維亞航空)之間的直飛航班。
鞏固“一帶一路”: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儘管在過去十年中,“一帶一路”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有改進的餘地,以提高其有效性並應對針對“一帶一路”的一些批評。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在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方面一直起著重整發展態勢的作用。在塞爾維亞乃至整個歐洲,它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各行業的投資,帶來了經濟增長和文化交流。即使有這些積極的成果,“一帶一路”仍因缺少環境標準、透明度較低、不利於當地就業且與當地社群交流較少而受到批評。“一帶一路”應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其有效性並減少負面影響。為了解決缺乏環境標準的問題,“一帶一路”應該將環境因素納入項目開發的設計之中,並遵守最佳國際慣例。同樣,提高透明度和設立問責制對任何發展項目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帶一路”應該公開項目信息,包括項目合同、協議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此外,“一帶一路”應優先僱用當地工人,並注重技術和技能的轉移,以提高當地建設能力,這將解決關於“一帶一路”沒有為當地創造足夠就業機會的批評。最後,“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者應與當地社群接觸,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徵求他們的意見,以解決對“一帶一路”建設者忽視當地社區及其需求的批評。此外,中國媒體目前在歐洲的參與度不足,媒體對宣傳中國在歐洲地區的建設進展以及“一帶一路”有關的舉措尤為重要,應努力提升中國媒體的存在感。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塞爾維亞及其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不斷鞏固“一帶一路”的效果,確保其以可持續和具有包容性的方式實現其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係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文為英文,經本刊記者編譯。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5/3/4UKNuiwZ0ljE2aDMBNy7mO9AqDY8BZlmPrD.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English Version]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A DECAD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編者按: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倡議之一,有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加入了該項目。為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本刊邀請到了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內納德.斯蒂基奇闡述“一帶一路”在過去十年中的發展和成就,鑒於全球安全事務的轉移和美國(和中國)對印太地區的戰略定位,以及俄烏衝突和其他類似現象,他也討論了“一帶一路”面臨的一些挑戰,並提供了一些改善“一帶一路”運作和有效性的建議。
文|塞爾維亞 內納德.斯蒂基奇
譯|本刊實習記者 張清語
“一帶一路”十年來的發展與成就
作為一個長期項目,“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還未完全展現出來。然而,它已經在基礎設施、貿易和投資等各個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在歐洲的“一帶一路”倡議中開發的中歐班列提升了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將60多個中國城市與50個歐洲城市連接起來,使運輸時間減少了三分之二。“一帶一路”倡議還促進了中國公司在能源、技術和旅遊等各個領域對歐洲國家的投資,並促進了包括農業、能源和電信等各個行業的投資增長。此外,“一帶一路”還有助於改善中歐兩地文化與人際的交流狀況。例如,中國推出了一些加強與歐洲文化交流的舉措,包括“中國-歐盟文化年”和“中國-中東歐文化合作基金”。
“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的開放能夠惠及各個領域的全球事務。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使中國能夠擴大與亞洲、歐洲和非洲各國的經濟、政治和國家安全方面的聯繫。在經濟層面,“一帶一路”為中國提供了一個平台,使其能夠與全球經濟尤其是歐洲經濟深度融合。通過建設基礎設施、促進貿易和投資、推動經濟合作等措施,“一帶一路”幫助中國擴大了其在歐亞等地區的經濟影響力。通過“一帶一路”,中國也成為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領導者,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之中。在政治層面,“一帶一路”為中國提供了增強國家軟實力、提高全球政治影響力和國際聲譽的機會。通過促進共同發展和合作,中國已能與“一帶一路”的參與國建立更堅固的外交關係。此外,中國對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的投資也被認為是改善其形象和推廣其發展模式的一種方式。在國家安全方面,“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加強有關地區的區域安全和穩定,為實現中國的戰略目標作出了貢獻。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促進經濟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為參與國創造更加穩定和安全的環境。
“一帶一路”的全球性挑戰:中國主導的新多邊主義和全球安全事務的重新定位
中國一直在嘗試讓其夥伴關係和投資項目變得更多元化的方法,並努力尋求將自身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擴大到傳統範圍之外且能增強其戰略彈性的途徑。然而,新冠疫情的暴發阻滯了“一帶一路”發揮它的潛力。另外,中國一直在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尋求深化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的道路,並在全球問題上協調雙方的利益。中國也一直在增加與其他地區的接觸,如拉丁美洲、中東和非洲,試圖開發新的市場和資源。
“一帶一路”倡議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正在發生的衝突。這場衝突使得俄羅斯與西方的關係愈發緊張,並加劇了歐亞地區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這已經影響到了“一帶一路”的建設。因為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日漸警惕,擔心中國的發展可能會破壞他們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安全。因此,一些國家不願參與“一帶一路”,而另一些國家則試圖實施更嚴格的參與條件和保障措施,以確保它們的利益得到保護。另一個挑戰則是印太地區的重要性不斷上升,西方國家試圖遏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尤其是美國,一直在對中國採取地緣政治遏制戰略,企圖限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美國已經與該地區的國家(包括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結成戰略聯盟,並增加了在該地區的軍事基地。這創造了一個戰略競爭逐漸激烈、不確定性不斷加劇的環境,並增強了印太地區的重要性,也使得中國實現其經濟和政治目標的道路變得更具挑戰性。
這種情況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前景構成了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政府會因此將其戰略能力集中在周邊,而不是延伸到全球。此外,“一帶一路”也無法避免其他挑戰,其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便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持續衝突,加劇了歐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為應對俄烏局勢造成的挑戰,中國在2023年3月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潛在調解人,並在衝突後為烏克蘭的重建提供全心全意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勢必會促進俄烏衝突的緩解與衝突後的重建。儘管遇到了許多挑戰,中國仍以70年前宣布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基礎,通過“一帶一路”發展了一種新形式的多邊主義。這項舉措意旨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平衡美元作為全球貨幣的影響力。此外,通過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間的成功談判,中國在波斯灣取得了豐碩的外交成果。這些因素大大促進了“一帶一路”的發展,使互聯互通成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合作的主要驅動力量。
“一帶一路”的本土實踐:塞爾維亞的成功案例
在中國與東南歐國家的合作中,塞爾維亞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參與者,並在與中國的合作中贏得了“小冠軍”的稱號。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塞一直關係穩固,擁有友好雙邊關係的歷史傳統。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多領域外交政策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框架。這種外交政策是由當時的總統鮑里斯.塔迪奇在2009年首次確立的,他將中國、俄羅斯、歐盟和美國作為塞爾維亞國際關係的四大支柱。這一外交理論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並與塞爾維亞的當代外交政策相關。
在塞爾維亞,“一帶一路”帶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一帶一路”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而這一直是其面臨的挑戰。塞爾維亞較重要的“一帶一路”項目之一是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高速鐵路,該鐵路將連接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首都,將旅行時間從8小時縮短到3小時。此外,“一帶一路”還促進了各個行業的投資,包括農業、能源和電信。在塞爾維亞,已經建立了兩所孔子學院以促進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傳播,一所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另一所在第二大城市諾維薩德,位於貝爾格萊德的新“中國文化中心”已經成為一個受到民眾喜愛的文化活動場所,也是全球最大的文化中心之一。“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塞中兩國之間的一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包括普平大橋、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高速鐵路、米洛斯.維利基高速公路的各個路段、貝爾格萊德繞道、諾維薩德-魯馬高速公路、瓦列沃-拉伊科瓦茨速公路、貝爾格萊德地鐵、科斯托拉茨B3和潘切沃熱電廠以及其他許多設施。中國公司參與了塞爾維亞的重工業發展,尤其是採礦業,使塞爾維亞對中國的出口從2018年的約2,000萬美元大幅增加到2022年的12億,而中國對塞爾維亞的出口在2022年達到50億。
作為中國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專家,“一帶一路”倡議也標誌著我個人職業生涯的一個轉折點。通過這一倡議帶來的人員交流,我得以多次訪問中國,並參加在中國各城市舉行的重要座談會和會議。儘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造成了一些阻礙,但我與中國同事的學術聯繫和我們的合作研究工作仍然十分穩定。因此,我期待乘坐新開通的貝爾格萊德和北京(海南航空)或貝爾格萊德和天津(塞爾維亞航空)之間的直飛航班。
鞏固“一帶一路”:對未來發展的建議
儘管在過去十年中,“一帶一路”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有改進的餘地,以提高其有效性並應對針對“一帶一路”的一些批評。在過去的十年裡,“一帶一路”在互聯互通、貿易和投資方面一直起著重整發展態勢的作用。在塞爾維亞乃至整個歐洲,它促進了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各行業的投資,帶來了經濟增長和文化交流。即使有這些積極的成果,“一帶一路”仍因缺少環境標準、透明度較低、不利於當地就業且與當地社群交流較少而受到批評。“一帶一路”應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以提高其有效性並減少負面影響。為了解決缺乏環境標準的問題,“一帶一路”應該將環境因素納入項目開發的設計之中,並遵守最佳國際慣例。同樣,提高透明度和設立問責制對任何發展項目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帶一路”應該公開項目信息,包括項目合同、協議和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此外,“一帶一路”應優先僱用當地工人,並注重技術和技能的轉移,以提高當地建設能力,這將解決關於“一帶一路”沒有為當地創造足夠就業機會的批評。最後,“一帶一路”項目的建設者應與當地社群接觸,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徵求他們的意見,以解決對“一帶一路”建設者忽視當地社區及其需求的批評。此外,中國媒體目前在歐洲的參與度不足,媒體對宣傳中國在歐洲地區的建設進展以及“一帶一路”有關的舉措尤為重要,應努力提升中國媒體的存在感。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給歐洲、塞爾維亞及其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因此,不斷鞏固“一帶一路”的效果,確保其以可持續和具有包容性的方式實現其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係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文為英文,經本刊記者編譯。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5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5/3/4UKNuiwZ0ljE2aDMBNy7mO9AqDY8BZlmPr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