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發表主旨講話,提出全球文明倡議,贏得世界廣泛讚譽。 --------題記
1799年,羅塞塔石碑出土。考古學家藉此解讀出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字,使之成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隨著古埃及神秘面紗逐步揭開,西方,以及整個世界重新“發現”了埃及。9000多年前,埃及人就在尼羅河谷開始了農業畜牧業生產。7000多年前,法尤姆地區就出現了早期城市,並開始使用青銅器。那時的歐洲,還是一片荒蕪。
西方“主導”的埃及學,恰好為世界文明多樣性提供了註腳,也給自己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課”。沒有誰是“上帝選民”,沒有哪裡是“山巔之城”。“文明優越”在歷史的星辰大海面前是那樣的幼稚可笑。相互尊重,以寬廣胸懷去認識每個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獨特貢獻,理解不同文明豐富的價值內涵,“堅持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才是人類文明發展史必然得出的結論。
其實,就連“西方文明”本身,也並非那麼“西方”。西方文明研究者常常“言必稱文藝復興”。文藝復興研究者常常“言必稱希臘”。然而,“希臘的世界”或許會讓“西方文明中心論”失望:如果說西方文明的源頭在希臘,那麼希臘文明的源頭卻指向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以及希伯來-腓尼基文明、古埃及文明,還有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文明。
值得一提的是,3700多年前,中東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就曾頒布“法律匯編”,並用世界第一種文字即楔形文字,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這一人類現存首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深刻影響了後世的法治文明。
這就是“歷史邏輯”,這就是“文明傳承和創新”。歷史告訴我們,“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
如果我們把眼光從中東繼續投向東方,那裡似乎是雪域高原、大漠荒灘。直到1922年,古印度文明的遺址才在哈拉巴地區發掘出來。然而,古印度文明並非與世隔絕的“遺珠”。“哈拉巴文化”不僅有盛極一時的“城市文明”,而且與中亞、兩河流域、西亞,甚而遠至緬甸和中國,都保持著活躍的“國際貿易”和其他往來。
作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印度留下了《摩訶婆羅多》等不朽史詩,以及相當於今天邏輯學的“因明學”。古印度還發明了似乎更應被稱作“印度數字”的“阿拉伯數字”,只不過通過阿拉伯人傳到了西方。至於佛教的產生和傳播,則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人類文明結晶一樣,早已經推動著近代之前的“全球化進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考古學家不必糾結有沒有找到古印度版的“羅塞塔石碑”;“石碑流芳”不過是因為它銘刻著文明的燦爛。“我們要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毋庸諱言,人類文明發展史並非總是那麼“美好”。近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席捲全球之時,“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捲到文明中來了”。人類迎來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方面,“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可以說,“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採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彷彿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都是近代工業文明的“羅塞塔石碑”。
另一方面,“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在給本國被壓迫階級帶來深重苦難的同時,其罄竹難書的戰爭、殖民、掠奪,也給世界其他文明帶來了慘痛的記憶。 1521年,科爾特斯毀滅阿茲特克文明。1533年,皮澤洛毀滅印加文明。對“黃金國”的探尋看似一場浪漫的“征服天堂”,卻最終證明是其他文明的災難。羅卡角一句“陸止於此、海始於斯”,道盡了大航海時代的豪邁,卻也預言了西方殖民統治給各國人民帶去的噩夢般未來。
當今世界,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然而,“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雙重性質,人類發展進步面臨的多重挑戰和危機,告訴我們沒有誰可以奢談什麼“普世價值”,現代化也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品”和非此即彼的“單選題”,來不得“千篇一律”、“複製粘貼”。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上闊步前進”,這才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根本方向。
2019年,良渚文化遺址獲列世界遺產名錄。從良渚古城到安陽殷墟,從甲骨文的“故事”到兵馬俑震撼人心的凝望,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絢麗多彩。然而,“何以中華”的答案並不僅僅在於文化源頭的不斷探尋,而且在於這一文明歷經磨難而始終輝煌的沉思,更在於她永立潮頭,對美好未來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人類歷史潮起潮落,多少文明或興或衰,一些文明甚至永遠消失了。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傳承,蘊含著人類文明何以永葆青春的生命密碼。今天,中國式現代化及其正在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必將應對時代挑戰、回答時代命題、呼應人民期盼,也必將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歷史大幕正在開啟嶄新的千年。
(作者係瞭望周刊社副總編輯劉明)
來源:《當代世界》202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