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州潮流文化聚集地“YCC!天宜”,聚集了大批備受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品牌。其中,一家名為“SOMETHING STORE”的潮牌店緊鄰街邊,透過潔淨的落地窗,店內各式各樣的潮流服飾,吸引著來往路人的目光。
這家店的主理人是香港青年潘漢庭。五月末初夏時節,他怡然坐在自家店裡向記者聊起在內地十多年從事服裝行業,創立潮牌服飾的故事。
潘漢庭從暨南大學畢業後,因為喜歡潮流服飾,決定留在廣州創業。創業之初,他還會作為買手從香港引進一些潮牌。
潘漢庭在他開設的潮牌店內整理當季新品。 陳楚紅 攝香港是時尚之都,土生土長的潘漢庭從小就耳濡目染,銅鑼灣、旺角的街頭潮牌店他如數家珍。 “過去,香港最大的優勢是信息差,接受國外的資訊比較快。”潘漢庭表示,香港潮流文化曾在一段時間內影響著內地。
經過多年發展,潘漢庭明顯感覺到內地潮流服飾從學習到引領的轉變,各類型設計師品牌店已在內地多個城市遍地開花。潘漢庭認為,內地年輕人英文好,在互聯網時代,能夠實時了解全球潮流文化資訊;加之完善的產業鏈,本土潮牌層出不窮。
潘漢庭說:“我在廣州中大紡織商圈就可以一站式把服裝設計圖紙轉化為成品。”他以一件T恤為例,講解設計生產過程:做好服裝設計圖後,他先到中大紡織商圈挑選布料,確定剪裁,尋找供應商製作初版,一周內就能拿到初版T恤,再經過修改確認後就可以送廠批量生產,300件T恤,最快兩周的時間就能拿到貨。
潘漢庭講解服裝設計的細節。 陳楚紅 攝記者從廣州市商務局獲悉,中大紡織商圈內有59個大小面輔料專業市場,其產業鏈完整、分工明晰,吸引大量設計師進駐,最快能實現24小時內完成面料採購、樣衣打版到市場銷售。
“如果我在香港創業的話,僅挑選面料就可能耗費一個月的時間。”潘漢庭稱,香港大部分供應商的服裝面料需要從內地或國外調貨,郵寄時間成本很高;此外,在追逐效率的香港,一些複雜工藝的服裝,不少供應商是不願意接單的。
在潘漢庭的潮牌店裡,一件名為“道”袍的上衣,由一條條的牛仔布料以疊“井”字的方式拼接而成,過程複雜、耗時,一件成品的工藝就需要10天左右。潘漢庭介紹,這款上衣靈感來自道教服飾,但領口和袖長又吸取了日本服飾的特點,原材料選擇了美國的牛仔布,是多種文化的融合體。他說:“在我看來,好的設計師,需要包容不同文化,這樣視角才不會單一。”
香港青年潘漢庭接受專訪。 陳楚紅 攝廣州這座城市的包容性也是潘漢庭選擇在此創業的原因之一。 2016年,他在廣州推出第一個潮牌“NOTHING”,從零開始,嘗試做自己的服裝潮牌;2023年,推出第二個潮牌“SOMETHING”,潘漢庭的潮牌夢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
“我在廣州北京路商圈還有另外一家店,另外在上海、成都、長沙、廈門的買手店也可以買到我的品牌。”潘漢庭事業成功之外,還在廣州收穫了愛情。他說:“我老婆內地出生,在香港和台灣都有求學生活的經歷。”
這對夫婦走南闖北,把各地文化融入到了服裝設計裡。潘漢庭說:“融入灣區,內地有更大的時尚舞台。”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