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書三昧清泉志,琳語千秋皓月情。5月27日,李小琳“愛在人間-詩琳畫卷”詩書畫展暨《詩琳畫卷》新書首場發布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辦。來自北京社會各界近兩百人參加活動開幕式並現場觀摩展覽。

展覽現場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昇,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原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宣布展覽開幕。本次開幕式由著名主持人張澤群擔任主持。
李小琳在展覽現場李小琳曾任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兩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和CEO。作為長期從事電力行業的優秀女性,她曾榮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等殊榮。在人生的第二個篇章,她提出“主動健康,造福人類社會”的理念,將“美麗中國,人人健康;健康中國,人人享有”的身心健康事業,作為她人生後半篇“畫卷”的落筆處。
展覽現場《甲子抒懷——詩琳畫卷》畫展,共分《愛的啟蒙》《愛的奉獻》《愛的滋養》《愛的心願》《愛的品格》五大主題,集中展出了李小琳的書法、繪畫等百餘幅作品。書法作品以18字楹聯的形式,講述一段人生故事,60副楹聯,組成了人生一甲子的傳記故事。其中,《愛的品格》主題,是李小琳以歷代文人墨客鍾愛的“梅蘭竹菊蓮丹心”為主題創作的詩書畫作品。梅蘭竹菊被人稱為“四君子”,而蓮花、牡丹更是有着出淤泥而不染和高貴優雅的品性。李小琳將之作為自己創作的的題材,將梅之堅毅、蘭之賢達、竹之空靈、菊之隱逸、蓮之高潔、牡丹之典雅,這些象徵着人世間最美好、最高潔的品格,以詩書畫形式呈現出來。這些作品將收錄於《詩琳畫卷》下卷,此次展出也將作為下卷的鋪墊和熱身。
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昇致辭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燕東昇代表中國國家畫院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並表示:“李小琳女士這些凝練60年歲月充滿溫暖與愛意的詩書畫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她作為一名藝術創作者獨特的審美視角。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真摯情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也讓我們更加深入理解了‘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的藝術創作的內涵所在。”
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致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蘇士澍在致辭中表示,李小琳的書法作品以楹聯形式呈現,講述了她的一段人生故事。60副楹聯,正是人生的一甲子。小琳以書法書寫了她60年的人生經歷,讓人感到十分欣慰,這說明她堅守着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好書法文化,從而堅定中華文化自信、弘揚中國精神,正是吾輩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致辭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回憶道:“認識小琳30餘年,一直非常欽佩她身上那種永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光明坦蕩的精氣神。在不同時期小琳總能取得不同的成績,給人不同的驚喜。”他認為,李小琳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又兼具詩才,本次展覽所呈現出的作品更是內容豐富、落筆灑脫、氣象萬千、令人讚歎。
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致辭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在致辭中表示,李小琳的書法,俊逸儒雅之氣躍然紙面,能夠看出她是下了很多的功夫的。在繪畫方面,她畫的竹與花卉,可以說是率性自為,既入於傳統,又不在乎程式。沒有多年的努力、刻苦、勤奮,沒有她的蘭心蕙質和文化自信,是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作品的。祝願李小琳女士繼續發揮聰明才智,創作出更多好的詩書畫作品。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致辭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致辭中指出,李小琳始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懷以敬重,努力把文化的滋養和自己的人生志向結合起來,令人感動。在李小琳的詩書畫作品裡,可以看到時代賦予她的豪氣、她沉浸在經典作品中養成的文氣,以及她作為一代新女性特有的氣質。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致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認為,中國文化講究詩書畫。我們現在很多人能寫而不懂詩,懂詩而不能寫,能寫、懂詩又不一定能畫。詩書畫融為一體,實際上是過去中國文人最基本的素養。李小琳這一點就做得特別好。她的書法和繪畫,乃至所有的作品,都不僅僅是表面的一幅字、一幅畫,我們看到的是她在寫心,她在用心用情、在抒情抒懷,書寫她的人生。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在致辭中表示,通過李小琳的作品,我感受到她實踐性的藝術審美。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者,她親自去寫、去畫,親身地感受和實踐,從而知道什麼是好字、什麼是好畫、什麼是好詩。審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養,才可能瞭解到美、發現到美、創造到美。李小琳通過她的人生轉型,通過她實踐性的審美,讓她自己從外表到內心都變得更加美麗。
李小琳致答謝辭本次展覽作者,第十一、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陶行知國際教育基金會名譽主席李小琳現場致答謝辭。她表示,當詩書畫的文化魅力與自己30餘年所從事的事業、60年的人生經歷相碰撞時,真是不由心生歡喜,每天在創作的喜悅中累並快樂着。她感謝嘉賓和工作人員對展覽的支持與幫助,並用一首《浪淘沙·詩琳畫卷》作為結語:“人生又重逢,再記芳蹤。海棠梅蕊別般紅。總記當年持轡處,光照始終。 聚散幾匆匆,此愛無窮,春風冬雪伴途中。詩琳丹青抒真意,莫問西東。”
《詩琳畫卷》新書首發式嘉賓合影匯聚李小琳創作結晶的《詩琳畫卷》上卷也在現場舉辦了首發式。時逢人生一甲子,經兩年多的梳理,李小琳以詩書畫為載體,將八萬字的作品和精心挑選出的40幅佳作,匯集成《詩琳畫卷》,將自己詩意般的人生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全書共分五個篇章,講述了李小琳不同時期的心路歷程:“愛”這一主題貫穿始終,將人生成長的資糧稱為《愛的啟蒙》,創業治業三十六年電力光明行稱為《愛的奉獻》。華麗轉身之後,再次深刻反思人生的意義,決定做身心健康的光明使者。以文化教育健康為事業稱為《愛的滋養》,把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儒釋道”的過程稱為《愛的修行》。最後,將資助有需要的學子、幫助改善家鄉面貌、建造希望小學等各種大愛行為稱為《愛的心願》。
李小琳在活動現場李小琳幼承庭訓,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有心致力於傳播民族傳統文化,堅持知行合一、繼承傳承,旨在激發更多當代年輕人熱愛傳統文化,樹立中華文化自信。
李小琳與嘉賓范迪安、連輯在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李小琳在詩書畫方面極具天賦,並觸類旁通,將所思所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品當中。此次展出的楹聯作品均為八尺四裁豎幅大作,通天委地、字闊如鬥,用墨厚重扎實,章法穩定。六幅丈八尺宣組成(近820平尺)的水墨畫——“九天君竹”,是她迄今創作的最大尺幅的竹林圖。李小琳所畫之竹富有靈性和智慧,整幅畫作氣韻生動,形神兼備之餘更具磅礴之勢,畫面錯落有致、濃淡得宜,竹子枝幹遒勁、堅韌挺拔,可見其修身修意德行之深厚。
李小琳接受記者採訪“愛在人間-詩琳畫卷”詩書畫展,可謂是一部以詩書畫作品形式演繹,關於一位成功女性人生前半篇的“傳記”。這部傳記與衆不同,在於它不是用敘述性的文字寫成,而是用七言楹聯,以簡馭繁、以情寓理,將每一段值得記錄的人生經歷濃縮在18個字當中,反覆細細品讀之餘,方能領略創作者內外兼修的學識,剛柔並濟的處世哲學以及寬廣的胸懷。李小琳表示:“我希望我們這一代人的奮鬥故事,會影響到下一代,他們會繼承我們的事業,奮勇向前。如果我的故事,能夠給當代年輕人以啟迪,不忘愛在人間,向美而行,是我最大的心願。”
來源:新華社、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