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昨日(29日),可說是我國航空歷史上一個重要時刻,中國東方航空使用中國商飛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機,執飛從上海至北京的航線,開啟了C919國產大飛機首次投入商業載客飛行,也標誌着C919的“研發、製造、取證、投運”全面貫通。

C919大型客機是我國首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自行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噴氣式幹線客機。研發新機的項目於2007年獲批立項,經過多年技術攻堅,克服各項困難,2015年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成功完成首飛。在2017年至2022年進行多次試飛,最終2022年9月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
C919整個項目歷經15年,最終中國民航市場首次擁有自主研發的噴氣式幹線飛機,也代表國產大飛機已具備批量交付能力,正式走向市場。有輿論指,世界航空商務客機將進入“ABC時代”,A就是空中巴士(Airbus),B就是波音(Boeing),C就是中國商飛(COMAC),未來就是從雙雄爭霸邁向三強鼎立。
坊間小部分人一直質疑C919是否“國產大飛機”,理由是飛機很多零部件包括發動機等關鍵部件都是進口貨,並非自主研發,直指C919在中國只是組裝飛機而已。對於這種質疑,顯然是對C919的研製歷程不太了解。需知道,製造飛機關乎很多核心技術,並非把零件組裝拼湊一起就能成為飛機。C919就是從機頭、機身、機翼到翼吊發動機等主體結構設計均由我國的團隊完成,更實現了100多項關鍵技術的攻關突破,絕對是“中國製造”而非“中國組裝”。
另一方面,據資料顯示,在研製C919初期,部件國產化率指標約為10%,但隨着技術的進步,很多零部件實現國產化,現時國產化率上升至60%。以當前情況關鍵部件仍需依賴外國技術,但不難預見未來將能逐步擺脫依賴,屆時不但國產大飛機能真正實現100%國產化,而且部件製造將成為高端的生產鏈,成為中國“走出去”的品牌。
過去曾有聲音對中國發展高鐵有所質疑,同樣是說高鐵技術都是從外國引進,但發展到今時今日,中國高鐵不但成為我國貫通南北西東的交通工具,而且也成功“走出去”。C919早前已獲得了來自超過30間國內外的航空公司青睞,訂單機數已超過一千架。經過昨日圓滿的商飛首航和外媒的點贊,國產大飛機很有可能成為繼高鐵後另一張中國耀眼全球的亮麗名片。
不再只是追趕 更要超越
C919國產大飛機衝上雲霄,首次投入商業載客飛行,航程雖短卻是我國航空發展的一大步。短中期而言,我國航空業已可以減少對外國飛機的依賴,長遠而言則有望打破歐美在全球客機市場上的壟斷。C919的“一飛沖天”有如明確的告訴大家:中國民機的發展已不再只是追趕,更要超越,而指引我們繼續奮力前行的,仍然是大飛機精神——“永不放棄”。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5/30/tvo3f1GH6ZC0cJlq7VA8E90bx3uzAh5EoOg.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