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黃河寧,天下平。”作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黃河在孕育華北平原的勃勃生機的同時,卻也使沿岸人民苦於天災水患。保障黃河安瀾,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近年來,在多方合力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改善,黃河“易怒多病”的面貌不再。未來要如何保障黃河的長治久安,守住這條中國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線?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文|北京 章叢墨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這部江河流域保護標誌性法律的出台,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黃河呈“几”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河。黃河流域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單元和我國地勢三大台階,擁有黃河天然生態廊道和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等多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通過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明顯改善流域生態面貌,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系統部署。規劃範圍為黃河幹支流流經的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實施相關規劃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設相關工程項目的重要依據。《綱要》的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就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加強中游水土保持、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強化環境污染系統治理等作出細化部署。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將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確定為標誌性戰役。提出要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嚴控高耗水行業發展。維護上游水源涵養功能,推動以草定畜、定牧。加強中游水土流失治理,開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強化黃河河口綜合治理。加強沿黃河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到2025年,黃河幹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達到Ⅱ類,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下稱《黃河法》)施行。《黃河法》於2021年12月23日、2022年6月21日、2022年10月27日三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22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黃河法》作為我國的第二部流域法律,是全面推進國家“江河戰略”法治化的標誌性立法,其把握黃河流域特點,緊緊抓住黃河保護主要矛盾問題,充分總結黃河保護工作經驗,明確黃河生態保護要求,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2部門合力打響
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2022年,生態環境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水土保持率、退化天然林修復面積、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面積、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黃河幹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等目標要求。《行動方案》提出了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重點攻堅五大行動。一是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行動,重點推動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污染水體消劣達標、保障生態流量、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環境風險防控。二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強化固體廢物協同控制與污染防治、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三是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板行動,重點推進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補短板、加強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綜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四是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行動,重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養殖污染防治、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態保護修復行動,著力維護上游水源涵養功能、加強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強化下游及河口綜合治理和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尾礦庫污染治理。
通過攻堅,黃河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風險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督察執法“雙劍”守護黃河流域生態
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實情況,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盯的重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在黃河流域相關省份,圍繞水資源短缺、基礎設施建設等突出問題開展督察,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前些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經對沿黃9省區開展了第一輪生態保護督察,並對7個省區開展了督察“回頭看”,2021年又對青海和甘肅開展了第二輪督察。2021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了“寧夏石嘴山平羅化工產業園80家企業違反取水許可制度,多年一直違規取用黃河水”“黃河陝西韓城龍門段長期非法傾倒大量廢渣破壞黃河生態”等典型案例,推動地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責任,切實解決了一批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
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202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經組織完成黃河中上游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5省(區)1.2萬餘公里岸線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發現入河排污口1.7萬餘個。2023年3月,又組織全國286名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骨幹開展了黃河幹流山西陝西段、渭河流域及石川河的排查工作,對28條黃河一級支流、1,120個排口開展水質監測,對48家企業開展溯源執法檢查,共發現入河排污口8,500餘個,其中黃河幹流5,200餘個。此舉為摸清黃河入河排污口底數,有效治理污染問題、改善黃河流域水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會同相關部門組織沿黃9個省區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開展了“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清廢行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統籌水、土、固、生態等多方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2023年2月2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推進會上就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做了總結。他表示,近年來,沿黃9省區黨委和政府、各相關部門扎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著力整治生態環境問題,強化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監督執法,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沿黃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2022年,黃河流域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5%,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II類水質。
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當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壓力和難度依然很大。從基本條件看,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資源短缺,流域年均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的乾旱半乾旱區佔流域面積40%。生態本底脆弱,流域四分之三以上區域屬中度以上脆弱區,上游地區天然草地退化仍較為嚴重。高質量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流域產業倚能倚重問題突出。從宏觀形勢看,流域生態環境壓力疊加交織。黃河流域相當一部分地區發展存在較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污染排放總體處於高位。我國經濟加快復蘇,個別地方為了追求經濟增速,可能存在盲目上馬“兩高一低”項目的衝動;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也可能鋌而走險,違規生產、違法排污。從環境狀況看,流域環境質量總體差於全國平均。2022年流域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比全國平均低0.4個百分點。流域內高污染、高風險企業和尾礦庫數量多,大多沿河分布,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從治理能力看,流域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還存在不少弱項。政府投入不足,社會融資難度大,生態保護治理的科技支撐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仍是明顯短板。
“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準確把握“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一是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等方式,督促地方解決黃河生態環境問題;深入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專項行動,依法依規查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行為。二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推進重點河湖水生態調查評估與保護修復,加強生態流量保障與監管,持續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入黃河支流消劣整治,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縣級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治理。三是加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監管保護。加強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推動祁連山、秦嶺、若爾蓋等國家公園創建,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管,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四是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違法行為,持續推進流域“清廢行動”和尾礦庫污染治理,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五是加強協同保護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形成黃河生態保護合力。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地方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交出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作者係中央部委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5/VrHC9LBXWLOJDYd0Fd8z1h6mMxw0KlpQkfZ.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編者按:
“黃河寧,天下平。”作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重的河流之一,黃河在孕育華北平原的勃勃生機的同時,卻也使沿岸人民苦於天災水患。保障黃河安瀾,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近年來,在多方合力下,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改善,黃河“易怒多病”的面貌不再。未來要如何保障黃河的長治久安,守住這條中國西北、華北地區的生命線?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文|北京 章叢墨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施行。這部江河流域保護標誌性法律的出台,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黃河呈“几”字形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9省區,全長5,464公里,是我國第二長河。黃河流域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等四大地貌單元和我國地勢三大台階,擁有黃河天然生態廊道和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等多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全局,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黃河大保護大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要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1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通過打好環境問題整治、深度節水控水、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明顯改善流域生態面貌,確保“十四五”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系統部署。規劃範圍為黃河幹支流流經的9省區相關縣級行政區,國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總人口約1.6億。《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實施相關規劃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設相關工程項目的重要依據。《綱要》的規劃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遠期展望至本世紀中葉,就加強上游水源涵養能力建設、加強中游水土保持、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加強全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力保障黃河長治久安、強化環境污染系統治理等作出細化部署。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將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確定為標誌性戰役。提出要全面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嚴控高耗水行業發展。維護上游水源涵養功能,推動以草定畜、定牧。加強中游水土流失治理,開展汾渭平原、河套灌區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黃河三角洲濕地保護修復,強化黃河河口綜合治理。加強沿黃河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基本完成尾礦庫污染治理。到2025年,黃河幹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達到Ⅱ類,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
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下稱《黃河法》)施行。《黃河法》於2021年12月23日、2022年6月21日、2022年10月27日三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22年10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黃河法》作為我國的第二部流域法律,是全面推進國家“江河戰略”法治化的標誌性立法,其把握黃河流域特點,緊緊抓住黃河保護主要矛盾問題,充分總結黃河保護工作經驗,明確黃河生態保護要求,為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2部門合力打響
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2022年,生態環境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明確了到2025年黃河流域森林覆蓋率、水土保持率、退化天然林修復面積、沙化土地綜合治理面積、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比例、黃河幹流上中游(花園口以上)水質、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等目標要求。《行動方案》提出了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重點攻堅五大行動。一是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行動,重點推動河湖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污染水體消劣達標、保障生態流量、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加強地下水污染防治、嚴格環境風險防控。二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行動,重點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加快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和污染治理、強化固體廢物協同控制與污染防治、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三是城鎮環境治理設施補短板行動,重點推進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補短板、加強污水污泥處理處置、綜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四是農業農村環境治理行動,重點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強化養殖污染防治、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農用地安全利用。五是生態保護修復行動,著力維護上游水源涵養功能、加強中游水土流失治理、強化下游及河口綜合治理和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強化尾礦庫污染治理。
通過攻堅,黃河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幹流及主要支流生態流量得到有效保障,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風險有效控制,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督察執法“雙劍”守護黃河流域生態
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落實情況,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緊盯的重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國家重大戰略之一,是重點關注的一個方面。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統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在黃河流域相關省份,圍繞水資源短缺、基礎設施建設等突出問題開展督察,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前些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經對沿黃9省區開展了第一輪生態保護督察,並對7個省區開展了督察“回頭看”,2021年又對青海和甘肅開展了第二輪督察。2021年12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了“寧夏石嘴山平羅化工產業園80家企業違反取水許可制度,多年一直違規取用黃河水”“黃河陝西韓城龍門段長期非法傾倒大量廢渣破壞黃河生態”等典型案例,推動地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責任,切實解決了一批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
黃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2020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已經組織完成黃河中上游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5省(區)1.2萬餘公里岸線入河排污口現場排查,發現入河排污口1.7萬餘個。2023年3月,又組織全國286名生態環境系統業務骨幹開展了黃河幹流山西陝西段、渭河流域及石川河的排查工作,對28條黃河一級支流、1,120個排口開展水質監測,對48家企業開展溯源執法檢查,共發現入河排污口8,500餘個,其中黃河幹流5,200餘個。此舉為摸清黃河入河排污口底數,有效治理污染問題、改善黃河流域水質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外,生態環境部還會同相關部門組織沿黃9個省區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開展了“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清廢行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黑臭水體治理等一系列專項行動,統籌水、土、固、生態等多方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2023年2月24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推進會上就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做了總結。他表示,近年來,沿黃9省區黨委和政府、各相關部門扎實推進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著力整治生態環境問題,強化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流域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監督執法,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沿黃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2022年,黃河流域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5%,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黃河幹流首次全線達到II類水質。
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
當前,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壓力和難度依然很大。從基本條件看,黃河一直“體弱多病”。水資源短缺,流域年均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的乾旱半乾旱區佔流域面積40%。生態本底脆弱,流域四分之三以上區域屬中度以上脆弱區,上游地區天然草地退化仍較為嚴重。高質量發展基礎較為薄弱,流域產業倚能倚重問題突出。從宏觀形勢看,流域生態環境壓力疊加交織。黃河流域相當一部分地區發展存在較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污染排放總體處於高位。我國經濟加快復蘇,個別地方為了追求經濟增速,可能存在盲目上馬“兩高一低”項目的衝動;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也可能鋌而走險,違規生產、違法排污。從環境狀況看,流域環境質量總體差於全國平均。2022年流域地表水I-III類水質斷面比例比全國平均低0.4個百分點。流域內高污染、高風險企業和尾礦庫數量多,大多沿河分布,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從治理能力看,流域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還存在不少弱項。政府投入不足,社會融資難度大,生態保護治理的科技支撐不足,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仍是明顯短板。
“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要準確把握“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持續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一是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新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等方式,督促地方解決黃河生態環境問題;深入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專項行動,依法依規查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行為。二是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治理。推進重點河湖水生態調查評估與保護修復,加強生態流量保障與監管,持續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入黃河支流消劣整治,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進縣級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治理。三是加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監管保護。加強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推動祁連山、秦嶺、若爾蓋等國家公園創建,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管,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四是防範重大生態環境風險。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違法行為,持續推進流域“清廢行動”和尾礦庫污染治理,開展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和環境風險評估。五是加強協同保護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形成黃河生態保護合力。
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部門、地方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交出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
(作者係中央部委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5/VrHC9LBXWLOJDYd0Fd8z1h6mMxw0KlpQkf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