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集友銀行聯合主辦的“‘一帶一路’十年成果和願景——紫荊文化論壇”在香港君悅酒店舉行。論壇共邀請了來自印度尼西亞、英國、美國、哈薩克斯坦、阿聯酋、馬來西亞、塞爾維亞和中國香港等地的16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政商領袖親臨現場,回顧總結“一帶一路”十周年的成就和經驗,為“一帶一路”的發展提出建議,展示了通過“一帶一路”實現互利共贏的美好前景與充足信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劉光源出席論壇並致辭。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文宏武致歡迎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傳文體部副部長張國義,香港特區首任律政司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原副主任梁愛詩,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理事會主席林建岳,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總裁于曉,聯通國際董事長、總經理孟樹森,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等亦出席論壇並主禮。

紫荊文化集團總經理文宏武代表主辦方對與會嘉賓和專家學者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並表達了對通過該論壇講好“一帶一路”精彩故事的期待。文宏武說,十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從理念變為現實,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被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有關文件中,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極大提升了沿線國家民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成為實現世界共同發展繁榮的強大力量、當今世界的重要機遇。在“一帶一路”所及之處,人文交流百花齊放,拉近了沿線國家人民的心。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香港是“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受益者,為“一帶一路”建設貢獻了香港力量。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疫情結束社會復常,“一帶一路”的承諾將更強,未來發展會更有希望。現“一帶一路”建設進入10周年,貿易額錄得巨大增長。香港作為“一帶一路”的多功能平台,將提供舉足輕重的網絡及便利,未來會加強向沿線國家推廣香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離岸人民幣中心,將發揮金融及建設等專業服務優勢,在9月舉辦“一帶一路”研討會,加強與國際合作。在今年二月份特首率團訪問中東以來,許多來自中東的投資者對在香港投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同時東盟、中亞、東歐,非洲和所有其他經濟體,都是香港潛在生意夥伴。去年曾承諾管治團隊會以結果為目標,一年過去,他和團隊會繼續此承諾。在國家堅定不移的支持下,香港可以發揮許多優勢,也將繼續做香港最擅長的事,連通世界,推動國家和世界高質量發展。

外交部駐港公署特派員劉光源致辭時表示,十年前,習近平主席開創性地提出“一帶一路”宏偉倡議。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從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打造了一個個“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碑”,迄已吸引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共襄盛舉,成為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台。回望這十年,既是中國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致力與各方互利共贏的十年,也是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不斷為世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十年。在座諸位嘉賓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在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各有所長、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期待大家把握香港發展大勢,做強法律、航運、會計、金融、諮詢等專業優勢,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夯實香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之基;期待大家發揮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作用,拓展特區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深度參與國際和區域經濟合作,推升香港投身“一帶一路”務實合作之勢;期待大家踐行文明交流互鑒理念,立足香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地位,積極促進與共建國家文化相融、民心相通,匯聚香港講好“一帶一路”成功故事之力。
論壇會期一天,上午舉行開幕式及主旨演講,擔任主講嘉賓的有: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周浩黎(Djauhari Oratmangun),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理事會主席林建岳,英國著名學者、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集友銀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鄭威,美國知名學者、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龍安志(Laurence J. Brahm),哈薩克斯坦歐亞國際研究協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安同·布加延科(Anto Bugayenko),大紫荊勳賢、香港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表示,“一帶一路”是一項開放性的、全新的、規模極其龐大的倡議,肇始於中國對自身轉型的思考,並在這十年中改變了世界。“一帶一路”推动了发展问题在全球舞台上的基本中心地位,讓中國能代表發展中國家發出強有力的聲音;為新式的全球聯盟鋪平道路,形成一種新的全球政治,成為了地緣政治的新力量。此外,“一帶一路”還首次將中國式哲學的核心思想推向更廣闊的世界,是讓雙贏想法替代零和思維的“中國哲學速成班”。通過“一帶一路”,我們得以窺見一種截然不同的國際體系,以多數人而非少數人的利益為主導地位。馬丁·雅克認為,我們應該將“一帶一路”視作一個隨著世界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的活躍機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華大使周浩黎致辭時表示,印度尼西亞和中國之間有著不斷增長的雙邊關係,兩國也為一些主要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樹立了榜樣。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已經建立了一些主要合作,比如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印尼的“全球海洋支點”之間的協同合作。在這種協同作用之下,兩國已經有了“兩國雙園”、雅萬高鐵以及四個“經濟走廊”等高水平的合作項目。中國是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主要的外國投資者,未來兩國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還會進一步持續增長。今年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十周年,希望未來兩國能夠開展更多的廣泛合作,可以定期舉辦此類的交流活動。

“一帶一路”總商會主席林建岳致辭時表示,在特區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推動下,香港在資金融通、打造重要國際商貿合作平台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為企業進軍“一帶一路”搭橋鋪路。在“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新時代後,香港需要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對此,林建岳提出了以下五點意見:進一步發揮香港普通法優勢,將香港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仲裁中心;進一步發揮香港金融及專業服務優勢,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進一步發揮香港國際樞紐作用,講好“一帶一路”故事,推動民心相通;進一步發揮民間商會的優勢和網絡,為全球華人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提供多層面支援;積極聯手大灣區城市,將商機輻射到“一帶一路”市場。
美國知名學者、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龍安志表示,中國正在基於自身經驗以及“一带一路”合作國家的需求創新經濟發展方式。這種模式是基於商業合作,而非單純的援助。“一帶一路”是通過提供融資來恰當利用中國對外提供基礎設施、電信、製造及資源的能力,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融資中心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所有這些機構的紐帶。“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帶一路”的核心戰略,人民幣將越來越多地用於“一帶一路”國家的跨境交易,其影響力也將日益強大,直至成為“一帶一路”儲備貨幣。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和銀行中心、“一帶一路”的融資紐帶,在未來將發揮比過往更為重要的作用。

集友銀行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鄭威致辭時總結了“一帶一路”十年中的斐然成果,他認為在下一個十年中,在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的有力支撐下,“一帶一路”必将給參與國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和更豐富的發展層次,“心聯通”的地位和成果將更加凸顯,“小而美”的民生和文化合作項目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新亮點。集友銀行具有服務“小而美”民生項目的深厚歷史與獨特優勢,長期注重與東南亞華人華僑的文化交融、情感聯絡,共同緬懷先賢事蹟、共同培養後輩俊才,為“一帶一路”的“心聯通”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集友銀行以特色化的華僑金融服務為紐帶,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聯繫,為一個個企業的外出開拓“保駕護航”。

哈薩克斯坦歐亞國際研究協會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安同·布加延科致辭時表示,今年正好是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第10年。選擇在哈薩克斯坦啟動中國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倡議並非單純的巧合。從“一帶一路”伊始,哈薩克斯坦就被中國政府視為該倡議的關鍵一環。哈薩克斯坦是該地區最穩定的共和國,其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具有成為中國新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的潛力。同時,哈薩克斯坦參與“一帶一路”為其帶來了諸多關鍵視角,包括發展交通和工業潛力及解決社會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近年來已成為雙邊關係的基石。 事實上,中國已通過這個項目推動周邊國家共同發展,創造新機遇。 “一帶一路”可以成為更加公正和包容的新世界秩序的基礎。
香港蘭桂坊集團主席盛智文致辭時表示,過去十年,“一帶一路”倡議一次又一次被證明是最重大的倡議之一,不僅對中國至關重要,對整個國際社會也意義非凡。自提出以來,該倡議已取得豐碩成果,在通過基礎設施發展、貿易和投資實現國家和地區對接方面功不可沒。“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興建新基礎設施,開闢貿易通道,促進參與國家的經濟增長。例如,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標誌性項目,在公路、鐵路、港口建設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帶動巴基斯坦經濟特區和工業園區的發展。同樣,在肯尼亞興建的蒙巴薩至內羅畢標準軌距鐵路大幅降低運輸成本,促進該地區的經濟繁榮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也促進了綠色和可持續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一直積極推動在“一帶一路”項目中使用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以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例如,“一帶一路”倡議支持在阿聯酋建設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這個發電廠預計將為超過90,000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

當日下午,舉辦了圓桌論壇,全國政協常委、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在現場作了精彩的主旨演講,揭開了圓桌論壇的序幕。唐英年表示,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的第一優勢,應該抓住方向扮演好國家“一帶一路”高質量基建項目的融資平台。 “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可以選擇在香港成立區域總部,開展區域業務,從而引導香港協助國家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香港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物流的基礎設施也非常發達,可以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融資區域和物流中心。希望看見更多的投資產品能夠以人民幣來結算,令在香港的人民幣能夠多一個流通的渠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全面更透徹。他同時表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透過文化來促進人文發展是非常好的渠道,希望香港能夠發展好“十四五”規劃要求的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這是未來金融業之後的一個重要行業,香港能夠扮演好這個角色,把中國的故事、香港的故事說得更好。
隨後,在唐英年先生以及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吳良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會長兼總裁于曉,集友銀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及行政總裁鄭威,原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顧問楊孫西,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林廣兆,原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顧問周安達源,香港菲律賓商會主席葉海興(Peter Yip),馬來西亞港澳商會副主席劉敏華(Dato’ Lawrence Liu Meng Fah),香港印度尼西亞商會董事何震東(Tony Ho),香港新加坡商會執行董事林文耀(Gary Lim)等嘉賓的主禮下,舉行了集友銀行“跨境業務與華僑金融部”揭牌儀式。據悉,該部門成立後,將為“一帶一路”沿線的企業、華僑華人提供更優質、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在金融與經濟圓桌論壇,集友銀行業務總監王冰玲、阿聯酋阿布扎比執行局主席前戰略顧問李思瑞(Ebrahim Hashem)、馬來西亞港澳商會副主席劉敏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進行對談。在人文交流圓桌論壇,中國聯通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孟樹森,一帶一路文化鑒識專業協會主席趙雨樂,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研究員內納德·斯特基奇(Nenad Stekić),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香港大學中國制度研究中心總監閻小駿進行了分享交流。
本次論壇由紫荊雜誌社承辦,聯通國際、一帶一路總商會等機構擔任支持機構,來自香港政商、文化、學術、傳媒等各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社團領袖、青年代表,以及俄羅斯、土耳其、波蘭、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泰國等國駐港領事館總領事及代表,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駐港商會代表,還有來自英國、美國、塞爾維亞、哈薩克斯坦、阿聯酋等國的外國嘉賓一共400餘人出席了活動。鳳凰衛視、香港電台、中國基金報、橙新聞、點新聞、寰宇電視等兩地媒體進行了全程直播。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7/nOUJTsAO91NbYIzImr4jYiKAlqrvZNMILYr.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