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黃昏,剛剛重新開業的香港仔街市,不見有太多客人,加上不少檔位仍未租出,場內頗為冷清。但在位於二樓角落的“仙巴水族”店舖,依然燈火通明,氣氛熱鬧,四五人聚在店外開懷暢談,既交流養魚心得,亦分享生活點滴。當中一人,正是店主甘子彥。他坦言自己談不上特別鍾情於觀賞魚行業,工作也很困身,不過仍然樂在其中。箇中原因,且聽他娓娓道來。

仙巴水族已有38年歷史,由甘子彥的父親開設,一直在香港仔街市經營。開業同一年,甘子彥出世,自小已常常到店舖,不過他說:“很少幫手,多數是看和玩。捉魚仔喎,幾好玩呀﹗”後來爸爸將店舖交給甘子彥的哥哥打理,及後哥哥再交給他接手經營,“當時是媽媽叫我回來幫忙。我原本在士美菲路街市售賣女裝衣物,每日只需工作半天便賺夠人工和租金,餘下半天便是自由時間,很舒適。唉,現在說起便不覺得開心了。”可是說完,他卻自顧自笑起來。

收留數十隻龜
謙稱純粹與人方便
甘子彥自言為人開朗、健談、圓滑,容易與客人打成一片,“個個都鍾意我,個個都啱傾”。站在一旁的熟客友人亦紛紛附和,“老闆真的很好人”,“記得替老闆拍得靚仔一點”。
訪問過程中,不時見到一些顧客向甘子彥請教養魚要訣,他亦不厭其煩的替顧客排難解紛。除了討教的顧客,也有求助的街坊。記者便目擊有位伯伯替家人將一隻體型頗大的巴西龜交託給甘子彥,稱弟弟身體不適,未能再照顧。甘子彥也不多問,只說了聲“OK”,便把龜放在店內水缸。他說至今已收留了不下數十隻龜,暫存於充當貨倉的商廈單位。
記者讚他好心,他卻搖頭說:“純粹方便人家,況且我也不覺麻煩。置之不理好像不太好。”他再說:“其實客人幫我,多過我幫他們。”

打風也要返工太困身
感激多年老主顧
他憶述當年廿多歲入行時,對水族業一竅不通,“就算是紅蓮燈這種最基本的魚,我都不認識”,於是求教一些老主顧。全靠他們不斷指導,甘子彥才掌握到水族知識、經營辦法以至入貨竅門。有些相識多年的老主顧,更曾在他周轉不靈之時伸出援手,讓店舖得以繼續營運。對此他心存感激。
經營水族生意十多年,他仍然享受其中,揚言會繼續做下去,“當然有賺有蝕,但始終是自己生意”。不過這行非常困身,“每天都要為魚換水,八號風球照樣返工”,也深感陪伴太太和兒子的時間太少。

街市翻新
客源包攬老中青
香港仔街市翻新工程長達一年半,甘子彥的水族店也是近月才由臨時租用的商廈單位搬回來。甘子彥說,新街市舖租大幅上調達四、五倍,經營壓力增加不少,但始終坐擁港島南區大量客源,加上環境改善,人流也增加不少,“有升降機,可以方便長者出入;有冷氣,小朋友也願意來”。
不少孩童會拉著爺爺或公公到甘子彥的水族店看魚,“這些小朋友最聰明,知道這樣一定有收穫”。在缺乏玩具店的香港仔,賞魚也著實是區內居民親子活動好去處。
來源:《港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