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藝術家黃永玉前日(6月13日)逝世,享年99歲。

黃永玉1924年生於湖南常德縣,12歲起外出謀生,自學美術、文學,被稱為一代“鬼才”,創作的《阿詩瑪》、生肖郵票《猴》、酒鬼酒包裝、毛主席紀念堂山水畫等作品家喻戶曉。

黃永玉畫作
猴票
黃永玉 《阿詩瑪插圖之吹口琴》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對黃永玉去世深感痛惜,並向其家人致以慰問。楊潤雄表示,黃永玉的離去讓人惋惜,但他的作品將流傳後世,“我們永遠懷念他”。局方發言人形容,黃永玉在畫壇享負盛名,屢獲殊榮,作品獨具風格,既有濃厚中國畫氣韻又具西方繪畫元素,畫風啟迪不少後進;他亦是出色的版畫家和詩人,詩風質樸動人,發人深省。
初代“港漂”
說起來,黃永玉也算是初代“港漂”,與香港淵頗深,和不少“香江才子”都是好友。1948年,24歲的黃永玉離開上海,與夫人張梅溪移居香港,曾任職《大公報》和《新晚報》,並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上世紀四十年代,黃永玉在香港漁村寫生同年,金庸(查良鏞)也抵達香港,在《大公報》工作。黃永玉與金庸的交往,一直為公眾所津津樂道。 《大公報》另一同事梁羽生這樣評價他倆——“金庸是大俠,黃永玉是怪俠。”
在央視《朗讀者》中,黃永玉與主持人董卿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香港當年有一家叫“美利堅”的餐館,童子雞做得很出名。有一次,黃永玉約金庸、梁羽生吃飯,“結果呢,大家都沒有帶錢,那怎麼辦呢?吃了人家的東西了。《星島日報》不遠,我們就打個電話請葉靈鳳先生來,我見那個飯店有個魚缸,魚缸裡面有很多熱帶魚,我就畫了一張熱帶魚,拿辣椒油醬油塗塗顏色。”黃永玉交上畫,編輯葉靈鳳預付稿費,這才交了飯錢。
香港才子金庸(中)、蔡瀾(右)皆與黃永玉相熟1953年,黃永玉離開香港移居北京。文革後黃永玉復出,金庸非常高興,撰寫了《讀黃永玉的畫》一文,寫道:“黃永玉最愛畫的就是這些角色,就是平民老百姓,即使曾經英雄過,但現在倒楣落魄生活著的一些人。正因如此,黃永玉之畫的能量在香港是最親民的。”
1988年,黃永玉偕妻子張梅溪回到闊別35年的香港定居。黃永玉有了新的創作,也有了新的住宅。黃永玉的家成了香港的文化沙龍,他每天工作完了就會召朋友來聚聚,跟金庸一起喝喝咖啡聊聊天。
金庸(右一)曾為黃永玉(中)藝術展開幕禮撐場1998年,香港大學再次邀請黃永玉舉辦畫展,名為“流光五十年”。金庸去畫展捧場,黃永玉指著身旁的金庸對大家說:“他比我大幾個月,那時我們都叫他小查。”金庸笑道:“現在恐怕沒有幾個人叫我小查了吧。”
黃永玉對金庸的評價很高,認為他聰明、有魄力、有意思、很內在、很可愛、很溫和。不過對金庸武俠小說的評價,倒是相當低,“以他的才能、他的智慧怎麼寫武俠小說呢?他應該做比這個重要得多的事情……怎麼弄成武俠小說家了呢?”
黃霑與才女林燕妮有過一段情,失戀時黃永玉安慰黃霑“要懂得失戀後的詩意”黃永玉與黃霑也是忘年交,曾經安慰黃霑:“失戀算什麼呀,你要懂得失戀後的詩意。”
他後來接受訪問說:“黃霑這個人就是個調皮大王。他和林燕妮在一起,後來林燕妮不要他了。我們住在一條街上,在半山,比較安靜,他有時來找我聊天⋯⋯我告訴他,失戀你要欣賞失戀的詩意。”
黃永玉2004年來港出席80歲回顧展
黃永玉2004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個人畫展,並出席開幕禮
黃永玉2004年在香港藝術館舉行個人畫展香港藝術館曾於2004年為他舉辦80歲回顧展,當年展出約80件新作,其中不少為大幅鉅作,館方形容展示他敢於推向極限的氣魄,並與觀眾分享他在藝術創作的最新成果,展品多以荷花為題材,“從工筆重彩到大寫意水墨淋漓,令人驚嘆他對中國畫道認識之深,駕馭筆、墨、紙、絹等媒材技法的嫻熟灑脫,以及他寄寓於畫上的情。”目前該館仍藏有8件黃永玉的水墨作品和版畫。
黃永玉作品曾在港鐵奧運站展出
黃永玉雕塑作品《夏娃》2007年在銅鑼灣時代廣場鬧市展出
2007年,黃永玉雕塑在銅鑼灣時代廣場展出來源:橙新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15/58XhtLhYachqcDKvE9q5vbBYozBdjAWAn53.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