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陳勇:防範電騙 任重而道遠
文|陳勇
近年,本港電話騙案猖獗,五花八門的騙案層出不窮,疫下假扮衛生署職員訛稱受害人違反防疫條例,疫後假扮物流公司職員謊稱受害者寄送非法物品,更有電騙禁錮集團轟動全球,緬甸KK園區令人震驚。騙徒隱藏在一個個電子屏幕背後,透過電話、短訊上演一幕幕“呃人劇本”,謀害錢財之餘,也嚴重滋擾市民生活。
有信貸資料服務機構4月公布最新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發現本港去年有近兩成數碼交易有可疑,比率全球最高,並且近半港人在過去3個月內曾成為數碼詐騙目標,比例之高令人嘩然!香港電子騙案數字急升,已然成為一座“電騙之都”,然而與之不相符的是——因電騙被定罪的人數少之又少。
被騙容易破案難,由一個個虛假身份構成的電話騙案更是如此。不少詐騙分子更是身居海外,利用技術層面的偽裝冒充各種公司套取受害者信息,令警方破案難上加難。減少犯罪的三階段分別為防範、制止和懲治,對於案件發生時不見其人的電騙個案,比起被騙後亡羊補牢,市民和各機構防患於未然似乎更具成效。
有見及此,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已於今年2月落實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讓不法分子不能再利用“太空卡”匿名從事非法活動;本港四大流動網絡營辦商亦自3月起就“+852”開頭的境外可疑來電,向用戶發送“語音提示”或“文字訊息”,提醒市民警惕該來電。在本周的立法會大會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則對防範手機短訊騙案的最新措施做出回應,稱自通訊辦實行電話卡實名制後,通訊辦加強抽查用戶資料真實度,亦有增加執法暫停可疑電話卡電訊服務,如短時間給很多人打電話,便會被重點關注。
我們十分贊成通訊辦做出這些努力加強市民警惕性,讓更多人在陷入詐騙旋渦前能夠懸崖勒馬、及時止損。未來通訊辦連同警方若有偵破典型騙案,也應大力懲治,殺雞儆猴。當然,萬騙不離其宗,最重要的是,希望市民在看過大量騙案新聞後,謹記提高警惕,遇到便宜事莫貪、遇到子虛烏有的事莫慌,再三推敲求證,就不會輕易上當。
(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3/MOylFiKS36A0oCxRsUHcbzcjVk4CeRCCLzZ.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