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漢銘 | 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香港大學憲法學博士生
近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了新的區議會改革方案,以解決之前區議會被政治化的問題,以及杜絕反中亂港分子對區議會的負面影響。方案包括加入資格審查制度,只有愛國愛港人士才能參選;減少直選議席並增加委任及間選議席,以吸納更多不同界別的人進入區議會。香港社會對此次改革非常關注,期望改革後的區議會能夠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功能,支持特區政府施政,更好為市民服務。
改革方案重塑區議會
香港特區政府出爐區議會改革方案,備受各界關注。基於過去「反對派」利用制度上的漏洞,導致區議會一度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成為反中亂港分子的藏污納垢之地。而從在這次重塑區議會的改革中,我們喜見特區政府對症下藥,根治區議會以往的「惡疾」。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已表示,區議會制度值得保留。因此,區議會如何改革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所公布的新方案,在區議會成份組成以及候選人入閘門檻都有新的安排。在區議會組成方面,來屆區議會將以「委任+直選+間選」三種方式產生區議員,其中直選議席將由上屆的452個減至88個,佔總議席(不計當然委員)近兩成。此外,區議會將恢復委任制以及新增間選議席,間選議席為176席,將由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和地區防火委員會三會提名及投票產生。委任議席為179席,根據「用人唯才」的原則,委任具有才幹的愛國愛港人士加入區議會。
除了組成方式有所改變外,加入資格審查制度也是這次改革的焦點之一。未來區議會選舉亦增設多重門檻,例如直選參選人除了要取得當區選民提名,亦須取得由特區政府委任的3個地區委員會委員中9人提名,再通過資格審查、符合國安要求,才能獲參選資格。
區議會改革是香港民主的體現
新改革方案出爐,惹來小撮反對人士質疑是「香港民主倒退」,例如資格審查限制了香港人的參選權利、直選議席大減等,那麼這些批評是否符合現實呢?
眾所周知,在昔日區議會選舉制度中,大部分議席都是直選議席。然而,由於與選舉制度掛鉤,形成了區議會選舉及區議會過度政治化。特別是2019年「黑暴」期間,「反對派」和「港獨」分子騎劫區議會制度、癱瘓特區政府和宣揚「港獨」主張,在區議會中唱所謂「獨歌」、區議會召開期間羞辱政府官員及建制派區議員的畫面仍歷歷在目。加入資格審查、符合國安要求,才能獲參選資格,就是要為了杜絕「非愛國者」入區搞搞震,讓區議會運作及功能恢復正常,也禁絕「 非愛國者」和組織以區議會作為反國家反政府的政治陰謀。
至於區議會直選議席大幅減少,並增加了委任及間選議席,顯而易見的是特區政府為了保障區議會不再被騎劫,同時吸納更多層級界別的賢能之士走進建制系統當中。其實有一點過往市民有所忽略,就是誤以為民主等同於直接選票。
在香港社會裡,大眾對於民主的概念一直有著偏差,就是幾乎全盤接受西方政治學教科書對於民主的說法,認為全民直接參與的政治方式,市民可以話事當家作主,才是真正做到「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而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方式就是民主云云。過往「反對派」亦刻意將這概念不斷強化,並藉此爭搶票源,保護其自身利益關係。
然而,在政治學上民主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義,回顧法國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社會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中對民主的看法,他認為完全的民主制就是全民執政,在一個社會當中,每個人既要生產,又要管理公共事務。但他也明確指出這種「民主」是不可能的,原因是很多人根本沒有能力執政。因此,他也認為每個國家都需要按他們的特性、地理位置與歷史去探用和混合這三大制度,而不同的組織也有不同的選舉模式。
我們從盧梭的學說可以得知,民主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特定形式,但最重要是做到維護公意,以及能保證人民生活穩定。
由此可見,民主政治有很多表達的方式,所有議席由直選產生並不是絕對民主的表現。這次重塑區議會讓「委任、直選及間選」並行,能吸納更多來自不同界別的人進入區議會,例如,來屆區議會間選議席將由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和地區防火委員會三會提名及投票產生,三會當中的成員對他們所屬地區的民生民情甚為了解,因此他們提名的候選人及選出的區議員,會更切合地區的工作需要。至於委任區議員,特區政府以「用人唯才」作為委任原則,使各行業各範疇的愛國愛港人士能投身區議會制度當中,讓區議會質素和層次更高,更大程度反映民意,更具代表性,是香港民主的一個體現,絕非以往制度可比擬。
大家不難發現,這次特區政府對區議會進行大刀闊斧的重塑,杜絕區議會以往過度政治化的問題,也確保了未來區議會能由政府行政主導、由愛國者主持,使區議會成為支持特區政府施政及維持區議會制度穩定的重要一員,絕對是治標又治本,區議會也不會再出現各類「脫軌」情況。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5-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