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弦 I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楊宇迪 I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迄今已經十年,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得到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可。歐洲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節點和主要合作對象,理解歐盟國家對倡議的認知態度,有助於今後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本文首先梳理了歐盟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認知差異;繼而從四個角度分析了產生認知差異的原因;最後提出了加強中歐合作共建「一帶 一路」的具體措施。本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旺盛生命力,為中國與歐盟國家的未來合作開闢了廣闊空間。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構想到實踐,從願景到行動,從單向輸出到共建共用,從經濟合作到全方位互聯互通,取得了豐碩成果和廣泛認可,為沿線國家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治理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與此同時,在這十年裡,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英國脫歐、中美摩擦、俄烏衝突、全球治理失衡、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等多重危機疊加,「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外部風險不斷增多。進入第二個十年後,「一帶一路」倡議想要繼續順利推進,就要進一步鞏固沿線「利益攸關方」的深入理解和大力支持。在這其中,歐洲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無論在地緣經濟還是在地緣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態度對「一帶 一路」建設的成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值得深入分析。
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差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相關政策措施持續落實推進,合作內容不斷豐富發展,成果惠及面顯著擴大,「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廣。截至2023年5月,歐盟共有18個成員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但歐盟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不同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產生明顯差異。具體而言,存在穩固發展型、意願加強型和態度模糊性三類。
穩固發展型的代表主要是位於中東歐的歐盟國家,包括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希臘等國。中國同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有著深厚的友好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建立了「16+1」合作平台,中東歐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前沿地帶。匈牙利和波蘭最早回應並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匈牙利更是歐盟第一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國家。目前,中國自歐洲進口貨物總量有15%經過匈牙利,中國已成為匈牙利在歐盟以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匈牙利還作為中東歐地區唯一的主賓國參加了2018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匈塞鐵路是「一帶一路」旗艦項目,標誌著中國鐵路標準與歐盟UIC標準的首次對接。波蘭於2015年與中國簽署政府間共同推進「一帶一 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希望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通過發揮過境經濟優勢,提升本國工業化發展水平。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波蘭通過中歐班列向中國出口乳製品的數量和總額仍然實現雙增長。巴爾幹半島和東南歐國家也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中,中國投資建設了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截至2022年,比港集裝箱年吞吐量世界排名從2010年的第93位提升至 2021年的第26位。同時,比港也成為歐洲最大渡輪港口、地中海重要郵輪母港、汽車船中轉港和修船中心。
意願加強型的代表是荷蘭與意大利等國。過去十年,隨著「一帶一路」項目的不斷落地並取得實際成效,不少歐盟國家的合作意願也在顯著增強。在認識到「一帶一路」蘊含的巨大機遇後,它們紛紛採取實際行動加入該倡議。經歷了初期的困惑和糾結後,從2018年開始,荷蘭重新審視並表態願意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中荷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22年,「 江蘇號」抵達南京,標誌著我國東部地區唯一一條中荷兩國雙向對開的中歐班列投入運營,促進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為歐盟重要國家和G7成員國的意大利,此前一直對「一帶一路」倡議持觀望態度。包括奧地利、希臘、波蘭等在內的歐盟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對意大利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與中國正式簽署共同推進「一 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
當然,歐盟內部還有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持搖擺和模糊態度。譬如,作為歐盟雙「火車頭」的德國和法國,過去十年間對「一帶一路」倡議一直沒有形成清晰明確的統一認知。一方面,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是訪華次數最多的歐盟國家領導人,其對「一帶一路」倡議表態總體比較積極。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也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力圖推進法中兩國開展更廣泛的經貿合作;但另一方面,德、法兩國民間尤其是新聞輿論又充斥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疑慮和批評聲音,強調要防範「一帶一路」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凡此種種,再加上內部反對黨的牽制和外部主要是美國勢力的影響干預,法德及不少其他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態度左右搖擺。
歐盟國家「一帶一路」認知差異的原因
歐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各不相同,自身的定位和訴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再加上外來因素的干預施壓,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得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顯著的認知和態度差異。具體來看,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原因:
第一,歐盟各國與中國的貿易狀況不同。歐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規模和貿易結構差異,會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產生重要影響。在貿易規模方面,很多歐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處於入超的不平衡狀態,存在較突出的貿易逆差問題。如果該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導致自身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進而對本國經濟發展不利,那麼它們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就會偏向警惕和猜忌。在貿易結構方面,中東歐地區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出口以農畜產品、能源礦產為主,其貿易結構與中國存在很強互補性,因而對深化合作的顧慮較少。而有的歐盟國家情況則截然不同,與中國出口商品存在直接競爭,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明顯保留。
第二,歐盟各國與中國的實際合作成效不同。同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歐盟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歐和東南歐地區。近十年來,中國與該地區合作機制成熟,合作成果豐碩,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總體向好。中歐班列、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個個「一帶一路」倡議旗艦項目落地,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這些成果起到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也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地區民心相通。與之相對,法國和德國等部分歐盟國家沒有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缺乏可量度的實際合作成效,因而不利於這些國家深入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第三,歐盟國家存在不同的身份定位。英國脫歐後,德、法兩國成為歐盟內最有影響力的大國,認為自身對維護歐盟統一和戰略自主負有重任,故而對可能的外部干擾因素保持警惕。但同時,兩國也認識到中國崛起的必然性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切實收益。因此,它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上表現出左右搖擺的模糊態度就不足為奇。與德、法不同,意大利雖然也是歐盟大國,但並不認為自身要追求所謂的「領導地位」,再加上其改變國內經濟狀況的意願格外強烈,認為中國能夠提供大於歐盟內部的幫助。因此,意大利目前對「一帶一路」倡議總體比較積極。相形之下,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歐盟內部的政治影響力也較為有限,其身份定位更是與大國不同。因而,它們更看重「一帶一路」倡議中所蘊含的發展機遇,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抱持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國家身份定位的不同,導致對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存在明顯認知差異。
第四,外來干預影響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這裡主要指的是美國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年來,美國的態度逐漸由消極轉向敵視。近年來,隨著美國對中國全面圍堵的不斷升級,其對「一帶一路」的打壓也愈加嚴厲,對抗領域不斷延伸。美國聯合歐盟推出「藍點網絡」計劃、「全球門戶」計劃、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等一系列計劃或機制,對沖「一帶一路」倡議。美國還威脅德國放棄使用中國5G技術,指責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施壓荷蘭ASML禁止向中國出售晶片光刻機設備。此外,美國媒體還持續妖魔化和污名化「一帶一路」倡議,子虛烏有地批評中國帶來所謂的「債務陷阱」和環境破壞等。
中歐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展望
中國與歐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近十年來,合作良好,成績斐然。儘管目前歐盟內還有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有所困惑和疑慮,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展望未來,要大力推動實現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相關構想計劃對接,促進彼此團結協作,開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可與歐盟多項發展計劃對接。發展計劃對接是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重要支撐。這裡面既包括與歐盟總體發展計劃進行對接,也包括與「德國工業4.0」計劃、「新工業法國」計劃、「英國製造2050」等各自國家計劃進行對接。近年來,歐盟看到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與發展前景,戰略目標逐漸向東轉移,希望在亞洲事務上發揮重要作用。歐盟在2018 年9月推出了《連接歐洲與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文件宣導「全面、可持續和以規則為基礎的互聯互通」,表示願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加強合作。在基礎設施領域,中歐可以實現交通、能源、數字化和網絡方面高效的跨境連接;在地區議題上,中歐可以探討加強基於共同認可的規則和標準的雙邊性、區域性及國際性合作;在金融合作上,中歐可以通過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總而言之,中歐可以積極對接,加強在各領域的有效合作,實現歐亞共同發展。
其次,中歐可以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和「綠色絲綢之路」,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新引擎。如果說前期大型基礎項目是「一帶一路」的基石,那麼未來中國的信息技術及其推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則是「數字絲綢之路」的核心,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有關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歐未來可以探討建立相關平台機制,共同發展網絡安全技術,以機制和協議增強持久互信,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是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以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的綠色願景。譬如,由中國企業投資承建的克羅地亞塞尼風電項目是「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標誌項目,契合了克羅地亞能源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歐盟國家向來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歐未來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碳排放等技術領域上可以展開持續合作,「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必將碩果纍纍。
最後,中國與歐盟國家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大有可為。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提法首次出現在2015年6月《中法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上,指中國企業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能夠聚攏中歐優勢資源,凸顯「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涉及中歐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歐洲國家先進技術、中國優勢產能及東道主國家的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實現1+1+1>3的效果。「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的有效實施,增強了經陸路通往歐洲以及經海路通往非洲的貿易聯繫,將歐亞大陸發展成新的交通線路和繁榮中心,也便利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展開。截至2022年9月,中國已同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奧地利等歐盟成員國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構建了工作組、合作論壇、合作基金和指導委員會等多元化合作平台。中歐雙方產業鏈互補、經濟契合度高,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有助於充分發揮雙方產業的比較優勢,促進海外市場的深度融合。
結 語
自十年前首次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和主要實現路徑,也是連接沿線各共建國的緊密紐帶。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務實推進,取得一系列沉甸甸、實打實的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得到了聯合國和相關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在中歐關係發展中,中國既要利用好「一帶一路」平台強化與歐洲的經濟聯繫,也要善用國際雙邊和多邊機制鞏固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積極態度。最關鍵的是,要深入分析歐盟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認知差異,解疑釋惑,避免誤讀、誤解和誤判。展望未來,邁入下一個十年的「一帶一路」倡議必將行穩致遠,展現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5-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8/EOzfHzafuAsbipm8YmtK8oDl0roIAejJKk7.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張 弦 I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楊宇迪 I 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研究生
「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地迄今已經十年,取得了豐碩的建設成果,得到沿線國家的廣泛認可。歐洲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戰略節點和主要合作對象,理解歐盟國家對倡議的認知態度,有助於今後更好地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本文首先梳理了歐盟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認知差異;繼而從四個角度分析了產生認知差異的原因;最後提出了加強中歐合作共建「一帶 一路」的具體措施。本文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旺盛生命力,為中國與歐盟國家的未來合作開闢了廣闊空間。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十年來,「一帶一路」倡議從構想到實踐,從願景到行動,從單向輸出到共建共用,從經濟合作到全方位互聯互通,取得了豐碩成果和廣泛認可,為沿線國家的發展繁榮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力,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全球治理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智慧。與此同時,在這十年裡,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英國脫歐、中美摩擦、俄烏衝突、全球治理失衡、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等多重危機疊加,「一帶一路」建設面臨的外部風險不斷增多。進入第二個十年後,「一帶一路」倡議想要繼續順利推進,就要進一步鞏固沿線「利益攸關方」的深入理解和大力支持。在這其中,歐洲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無論在地緣經濟還是在地緣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態度對「一帶 一路」建設的成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值得深入分析。
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差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相關政策措施持續落實推進,合作內容不斷豐富發展,成果惠及面顯著擴大,「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廣。截至2023年5月,歐盟共有18個成員國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但歐盟內部並不是鐵板一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不同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產生明顯差異。具體而言,存在穩固發展型、意願加強型和態度模糊性三類。
穩固發展型的代表主要是位於中東歐的歐盟國家,包括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和希臘等國。中國同絕大多數中東歐國家有著深厚的友好基礎和廣闊的合作空間,雙方建立了「16+1」合作平台,中東歐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前沿地帶。匈牙利和波蘭最早回應並積極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匈牙利更是歐盟第一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項目的國家。目前,中國自歐洲進口貨物總量有15%經過匈牙利,中國已成為匈牙利在歐盟以外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匈牙利還作為中東歐地區唯一的主賓國參加了2018年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匈塞鐵路是「一帶一路」旗艦項目,標誌著中國鐵路標準與歐盟UIC標準的首次對接。波蘭於2015年與中國簽署政府間共同推進「一帶一 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希望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通過發揮過境經濟優勢,提升本國工業化發展水平。儘管受到疫情影響,波蘭通過中歐班列向中國出口乳製品的數量和總額仍然實現雙增長。巴爾幹半島和東南歐國家也積極參與到「一帶一路」項目中,中國投資建設了希臘最大的港口——比雷埃夫斯港。截至2022年,比港集裝箱年吞吐量世界排名從2010年的第93位提升至 2021年的第26位。同時,比港也成為歐洲最大渡輪港口、地中海重要郵輪母港、汽車船中轉港和修船中心。
意願加強型的代表是荷蘭與意大利等國。過去十年,隨著「一帶一路」項目的不斷落地並取得實際成效,不少歐盟國家的合作意願也在顯著增強。在認識到「一帶一路」蘊含的巨大機遇後,它們紛紛採取實際行動加入該倡議。經歷了初期的困惑和糾結後,從2018年開始,荷蘭重新審視並表態願意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倡議。2021年,中荷貿易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大關。2022年,「 江蘇號」抵達南京,標誌著我國東部地區唯一一條中荷兩國雙向對開的中歐班列投入運營,促進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作為歐盟重要國家和G7成員國的意大利,此前一直對「一帶一路」倡議持觀望態度。包括奧地利、希臘、波蘭等在內的歐盟國家加入「一帶一路」倡議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對意大利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2019年3月23日,意大利與中國正式簽署共同推進「一 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成為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G7國家。
當然,歐盟內部還有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持搖擺和模糊態度。譬如,作為歐盟雙「火車頭」的德國和法國,過去十年間對「一帶一路」倡議一直沒有形成清晰明確的統一認知。一方面,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是訪華次數最多的歐盟國家領導人,其對「一帶一路」倡議表態總體比較積極。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也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力圖推進法中兩國開展更廣泛的經貿合作;但另一方面,德、法兩國民間尤其是新聞輿論又充斥著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疑慮和批評聲音,強調要防範「一帶一路」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凡此種種,再加上內部反對黨的牽制和外部主要是美國勢力的影響干預,法德及不少其他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態度左右搖擺。
歐盟國家「一帶一路」認知差異的原因
歐盟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各不相同,自身的定位和訴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再加上外來因素的干預施壓,這些因素綜合作用,使得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顯著的認知和態度差異。具體來看,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原因:
第一,歐盟各國與中國的貿易狀況不同。歐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規模和貿易結構差異,會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產生重要影響。在貿易規模方面,很多歐盟國家與中國的貿易處於入超的不平衡狀態,存在較突出的貿易逆差問題。如果該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可能導致自身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進而對本國經濟發展不利,那麼它們對「一帶一路」的態度就會偏向警惕和猜忌。在貿易結構方面,中東歐地區國家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出口以農畜產品、能源礦產為主,其貿易結構與中國存在很強互補性,因而對深化合作的顧慮較少。而有的歐盟國家情況則截然不同,與中國出口商品存在直接競爭,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態度明顯保留。
第二,歐盟各國與中國的實際合作成效不同。同中國開展「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歐盟國家主要集中在中東歐和東南歐地區。近十年來,中國與該地區合作機制成熟,合作成果豐碩,對「一帶一路」倡議認知總體向好。中歐班列、匈塞鐵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個個「一帶一路」倡議旗艦項目落地,改善了當地基礎設施,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這些成果起到很好的引領示範作用,也促進了中國與中東歐地區民心相通。與之相對,法國和德國等部分歐盟國家沒有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缺乏可量度的實際合作成效,因而不利於這些國家深入了解和支持「一帶一路」倡議。
第三,歐盟國家存在不同的身份定位。英國脫歐後,德、法兩國成為歐盟內最有影響力的大國,認為自身對維護歐盟統一和戰略自主負有重任,故而對可能的外部干擾因素保持警惕。但同時,兩國也認識到中國崛起的必然性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切實收益。因此,它們在「一帶一路」倡議上表現出左右搖擺的模糊態度就不足為奇。與德、法不同,意大利雖然也是歐盟大國,但並不認為自身要追求所謂的「領導地位」,再加上其改變國內經濟狀況的意願格外強烈,認為中國能夠提供大於歐盟內部的幫助。因此,意大利目前對「一帶一路」倡議總體比較積極。相形之下,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在歐盟內部的政治影響力也較為有限,其身份定位更是與大國不同。因而,它們更看重「一帶一路」倡議中所蘊含的發展機遇,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抱持更加積極開放的態度。國家身份定位的不同,導致對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倡議存在明顯認知差異。
第四,外來干預影響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這裡主要指的是美國的影響。「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十年來,美國的態度逐漸由消極轉向敵視。近年來,隨著美國對中國全面圍堵的不斷升級,其對「一帶一路」的打壓也愈加嚴厲,對抗領域不斷延伸。美國聯合歐盟推出「藍點網絡」計劃、「全球門戶」計劃、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夥伴關係等一系列計劃或機制,對沖「一帶一路」倡議。美國還威脅德國放棄使用中國5G技術,指責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施壓荷蘭ASML禁止向中國出售晶片光刻機設備。此外,美國媒體還持續妖魔化和污名化「一帶一路」倡議,子虛烏有地批評中國帶來所謂的「債務陷阱」和環境破壞等。
中歐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前景展望
中國與歐盟國家共建「一帶一路」近十年來,合作良好,成績斐然。儘管目前歐盟內還有不少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有所困惑和疑慮,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展望未來,要大力推動實現中國「 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相關構想計劃對接,促進彼此團結協作,開闢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首先,「一帶一路」倡議可與歐盟多項發展計劃對接。發展計劃對接是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倡議推進的重要支撐。這裡面既包括與歐盟總體發展計劃進行對接,也包括與「德國工業4.0」計劃、「新工業法國」計劃、「英國製造2050」等各自國家計劃進行對接。近年來,歐盟看到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與發展前景,戰略目標逐漸向東轉移,希望在亞洲事務上發揮重要作用。歐盟在2018 年9月推出了《連接歐洲與亞洲——對歐盟戰略的設想》,文件宣導「全面、可持續和以規則為基礎的互聯互通」,表示願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加強合作。在基礎設施領域,中歐可以實現交通、能源、數字化和網絡方面高效的跨境連接;在地區議題上,中歐可以探討加強基於共同認可的規則和標準的雙邊性、區域性及國際性合作;在金融合作上,中歐可以通過利用不同金融工具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總而言之,中歐可以積極對接,加強在各領域的有效合作,實現歐亞共同發展。
其次,中歐可以共建「數字絲綢之路」和「綠色絲綢之路」,打造「一帶一路」建設新引擎。如果說前期大型基礎項目是「一帶一路」的基石,那麼未來中國的信息技術及其推行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標準則是「數字絲綢之路」的核心,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有關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歐未來可以探討建立相關平台機制,共同發展網絡安全技術,以機制和協議增強持久互信,共建「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是解決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的中國方案,以生態文明理念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合作的綠色願景。譬如,由中國企業投資承建的克羅地亞塞尼風電項目是「綠色絲綢之路」建設的標誌項目,契合了克羅地亞能源綠色轉型的發展戰略。歐盟國家向來重視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中歐未來在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碳排放等技術領域上可以展開持續合作,「綠色絲綢之路」建設必將碩果纍纍。
最後,中國與歐盟國家在第三方市場開展合作大有可為。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提法首次出現在2015年6月《中法關於第三方市場合作的聯合聲明》上,指中國企業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第三方市場合作能夠聚攏中歐優勢資源,凸顯「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涉及中歐的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歐洲國家先進技術、中國優勢產能及東道主國家的需求進行有效對接,實現1+1+1>3的效果。「一帶一路」倡議十年來的有效實施,增強了經陸路通往歐洲以及經海路通往非洲的貿易聯繫,將歐亞大陸發展成新的交通線路和繁榮中心,也便利了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展開。截至2022年9月,中國已同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奧地利等歐盟成員國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協議,構建了工作組、合作論壇、合作基金和指導委員會等多元化合作平台。中歐雙方產業鏈互補、經濟契合度高,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有助於充分發揮雙方產業的比較優勢,促進海外市場的深度融合。
結 語
自十年前首次提出以來,「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台和主要實現路徑,也是連接沿線各共建國的緊密紐帶。在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務實推進,取得一系列沉甸甸、實打實的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51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餘份共建「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得到了聯合國和相關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在中歐關係發展中,中國既要利用好「一帶一路」平台強化與歐洲的經濟聯繫,也要善用國際雙邊和多邊機制鞏固歐盟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積極態度。最關鍵的是,要深入分析歐盟相關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的認知差異,解疑釋惑,避免誤讀、誤解和誤判。展望未來,邁入下一個十年的「一帶一路」倡議必將行穩致遠,展現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5-6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6/28/EOzfHzafuAsbipm8YmtK8oDl0roIAejJKk7.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