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香港國安法》)的出台,香港“修例風波”終於平息,還押及判刑人員逐漸收歸入所。作為法律底線的秩序維護者,更是手持禮器的教育者和擺渡人,懲教署所承擔的不僅是監督守紀功能,更肩負著對在囚人士的再社會化和更生責任。如何使在囚人士獲釋後能夠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為社會作出貢獻?基於此,懲教署針對性提出“沿途有‘理’”等多項更生計劃,“懲”“教”並重,從加強教育、心理輔導、生涯規劃多方面入手,在果斷執法維護穩定的同時,結合科技元素積極靈活開展教育,為維護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文| 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署長 黃國興
懲教署作為香港刑事司法體系的重要一環,在維護國家安全的領域肩負着不可分割的主體責任。懲教人員一直以堅毅不屈的態度面對懲教工作上的種種困難,工作不單是看守在囚人士,更重要的是確保提供一個安全和穩妥的羈押環境,協助他們改過自新,重新融入社會,成為奉公守法的巿民,為香港的繁榮進步作出貢獻。近年,不少涉及“黑暴”事件或違反《香港國安法》而被還押及判刑的人士相繼被收納入懲教院所。懲教署一方面須維持良好的監獄秩序及紀律,透過不同方法及早洞察危害國家安全的非法活動,並採取即時及果斷手法打擊違法行為,絕不讓院所成為反中亂港的基地;另一方面,署方亦積極推出多項更生計劃,包括“沿途有‘理’”計劃,協助在囚人士去除激進思想及建立正確價值觀,讓他們獲釋後能成為愛護家國及奉公守法的市民。
認識中國歷史及加強國民教育
監獄環境如同一個小社會,如果一小撮別有用心的人士在院所內煽動仇恨、散播鼓吹暴力的言論等,將嚴重危害整個院所的秩序及紀律,而在一個缺乏安全穩定的羈管環境下,在囚人士亦難以靜心去思考更生。
配合《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署方堅定不移地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責任。為保持良好的院所秩序及紀律,署方採取“防患於未然”的策略,不斷優化監獄管理的措施,除了加強情報網絡、提升保安監察之外,亦會根據在囚人士的背景、罪行及影響力等不同因素,妥善分配他們到不同的院所服刑,以防止他們集結及招攬勢力,對抗院所管治,並會果斷執法,防止危害國家和香港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在院所內萌芽。
由於這些有偏激思想的在囚人士最終都會重返社會,因此提供適切的更生計劃,協助他們改過遷善,亦是懲教署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應他們的特殊更生需要,署方推出“沿途有‘理’”計劃,致力按三大針對性更生方向:(一)認識中國歷史及加強國民教育;(二)心理及價值觀重整;(三)生涯規劃及家庭關係重修,協助他們按部就班地去除激進思想及暴力行為,並建立正確價值觀。
署方認同只有嚴格依照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辦事,堅決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別行政區憲制秩序,“一國兩制”之路才能走對走穩。為此,署方致力重塑在囚人士奉公守法的意識,幫助他們重返正途,守護國家的和諧穩定。因此,在“認識中國歷史及加強國民教育”方向上,署方透過推行“一切從歷史出發”教育活動,以多元化的學習模式及生動有趣的手法,結合科技元素,讓青少年在囚人士親身體會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與文化,並學習欣賞中華文化的優秀面,同時配合課程改革,加強德育及公民教育、基本法、香港國安法等教育,提升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強化他們奉公守法的意識。此外,署方亦會邀請社會賢達及歷史專家到院所向在囚人士分享中國歷史軼事及近代發展,讓在囚人士更全面地認識國家歷史與中華文化,鑑古知今,使他們日後能成為有良好品德和愛護家國的公民。
心理及價值觀重整
在“心理及價值觀重整”方向上,署方在去年7月及10月分別設立“青少年研習所”及“正向實踐坊”,為青少年在囚人士及正在接受法定監管的青少年更生人士提供心理輔導及持續支援。在設於壁屋懲教所的“青少年研習所”內,臨床心理學家透過多元化的心理治療,包括靜觀訓練和認知行為治療,幫助他們管理情緒及擴闊思考角度,從而達致心理修復與重建,加強他們的守法觀念及抗逆能力。而設於懲教署筲箕灣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的“正向實踐坊”,則是一項社區為本的心理輔導項目,臨床心理學家會透過專業的心理治療協助正在接受法定監管的青少年更生人士增強信心和心理強韌度,並聯繫父母及家庭支援,建立正向家庭關係,以克服困難和誘惑。
除此之外,署方亦透過“藝術治療”去協助在囚人士自我反省,釋放負面情緒,並建立正向價值觀。例如,署方邀請專業攝影大師常霖法師教授“禪.攝影工作坊”,藉攝影技巧引導青少年在囚人士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且結合“心呼吸”情緒管理工作坊,以教導他們釋放負面情緒的方法,減少暴力行為。另外,署方亦邀請著名藝術家馬興文舉辦“藝術改變人生工作坊”,透過彩繪小龍馬的藝術創作,讓青少年在囚人士反思人生,檢討自身缺失,重新認識自己,建立同理心和正向價值觀。署方亦會安排非政府組織到院所舉辦不同類型的治療小組,例如“劇本殺應用劇場”及“正念同行”小組,透過小組模式的互動體驗,讓他們代入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問題,加強同理心,並透過正向思維的訓練去提升他們的解難能力及抗逆力。同時,針對時下青少年在囚人士容易受虛假網絡訊息誤導而犯罪,署方安排非政府組織到院所舉行“媒體素養小組”,教導他們辨別網絡資訊的真偽,培養理性思考模式,加強明辨是非的能力。
生涯規劃及家庭關係重修
在“生涯規劃及家庭關係重修”方向上,署方致力從升學、就業及家庭三方面着手,協助在囚及更生人士訂立正確人生目標及重修家庭關係。青年人是香港的未來,一如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大報告中重申:“青年強,則國家強。”習主席勉勵社會各界要“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使他們“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署方因此把其中一個更生重點放在在囚人士的生涯規劃方面,於去年10月推出一個名為“‘招’‘職’創未來”的就業計劃,為在囚及更生人士提供一站式培訓及工作的發展機會,以鼓勵他們及早規劃人生,發揮所長,為社會作出貢獻。計劃內容包括“生涯規劃”、“所內培訓”、“釋後實習”、“正式聘請”及“師友計劃”。署方會先按在囚人士的興趣和強項進行生涯規劃,協助他們選擇自己升學或就業的方向,再邀請不同行業的機構及企業參與計劃,為在囚人士提供有“上流”機會的就業空缺,過程中更會為在囚人士安排所內培訓及釋後實習的機會,並且會安排企業為在囚人士提供師友作為生命導師。目前參與了計劃的企業包括本地的公用事業及在大灣區有業務發展的大型企業。在升學方面,署方於去年10月及今年4月分別與香港都會大學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落實雙方在教育方面的長遠合作,為希望繼續修讀大專課程的在囚人士提供更全面的支援,包括加強經濟援助、學分轉移和課程銜接等,並協助青少年在囚人士獲釋後重返大學繼續學業。
針對在囚人士家庭撕裂等其他嚴重家庭問題,臨床心理學家透過“家愛計劃”,邀請在囚人士的家人到院所一同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學習處理家庭衝突及情緒控制的技巧,從而改善家庭關係,並透過家庭支持加強在囚人士改過自新的決心。為協助正接受監管的成年更生人士改善家庭問題,署方於沙田多用途家庭及更生服務中心成立“融立方”,由臨床心理學家提供多元化的心理計劃及以家庭為本的心理治療,從多方面幫助更生人士改過自新,重拾自信,並與家人及社會重建融洽的關係,以正面的態度重投社會。
懲教署會一如既往竭力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守好刑事司法系統的最後防線;並會透過加強羈管效率和保安水平,及透過“沿途有‘理’”計劃加大力度推展教育、就業和心理輔導等多方面的更生工作,協助涉及“黑暴”事件及違反《香港國安法》在囚人士逐步擺脫激進思想及建立正確價值觀。署方會秉承保障公眾安全及防止罪案的責任,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繼續向“由治及興”的方向邁進。
(本文圖片由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