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還記得去年7月1日,大家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聽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當時我們都倍感責任在肩。回顧這一年,這番說話時時振奮着我們房屋局上下,鼓舞我們要更勇於應對難題,珍惜現時良政善治的良好局面,為市民更好的居住環境尋求突破方法。
文| 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
回想一年前我在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任命記者會上,談到想為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捲起衣袖做點事,希望房屋局的工作能改變很多家庭的命運,為他們帶來幸福。與團隊齊齊捲起衣袖、腳踏實地努力做實事的這一年來,我們最先進入公眾視野的,就是推動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的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為輪候公屋3年、尤其是居於惡劣劏房的市民提供更多切實存在的居住選擇。為了這項工作,我和房屋局、建築署的團隊一起探過劏房居民,參與項目的同事透過與居民的相處聊天,也更設身處地感受到自己的重大責任和這項工程對香港整體社會的意義。
經受風雨同舟共濟
面對風風雨雨,更能考驗團隊的意志。同事的承擔力和使命感,相信大家都看得到。由《施政報告》提出簡約公屋,到首次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闡述政策具體內容,只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至成功爭取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支持,批出首批4個選址的撥款,還不到半年時間。這段時間裡,我們聽取了立法會議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努力解說政策的社會意義之餘,也更具象地讓大家看到簡約公屋的構思圖,並同時做好一個簡約公屋的示範單位,讓大家更清楚工程細節,增強大家信心。大家多個晚上、假日和周末加班加點,完善相關政策細節,包括回應社會建議將撥款分拆成兩筆、壓縮成本、與其他部門合作做好交通配套規劃等。我們也在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多的鼓勵和幫助,包括在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領導下,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通力合作與支持,以一個團隊的姿態齊齊發聲,回應不同訴求和解答市民不同疑問;政黨亦就相關政策了解民意,為社會凝聚共識;也有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服務基層市民的團體、建築業界、城市規劃等的人士為我們房屋局拍片表示支持,並透過自己的專業,向公眾作更多解說。我們深深感受到,這是社會通力合作、共同破解社會深層次難題的最好示範。對政府倡議的政策提出意見,不一定是要用以往的混亂抗爭手段,也可以是更多的溝通、聆聽,闡述當中的理據、背後的考慮,為困難的問題提出實質的建議,共同尋找最佳解決辦法,讓大家更明白政策內涵和推進時的種種困難。世上沒有一個能滿足每一個人的滿分政策,但有同舟共濟、彼此體諒、互相兼容的一家人。
集思廣益多措並舉
這段時間我們也在打擊濫用公屋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探訪過“善用公屋資源分組”辦事處的同事,了解他們在相關工作的努力和難處,再與不同部門溝通,一起為更有效的社會資源運用去想辦法。我們也舉辦了集思會,聽取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就有關議題的意見,並將意見化為一系列實際執行的措施,包括延長違規者不得再申請公屋的期限、優化“富戶政策”等,更有力地打擊濫用公屋,也讓廣大市民感受到特區政府對於資源的公平運用的重視。
我們不止關顧基層市民的需要,也為其他市民完善置業階梯,讓市民見到上樓、上流的希望。早前我們就正式公布了“樂建居”(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的方案細節,透過就政府土地公開招標及鼓勵私人發展商拿出土地的兩種方式,吸引私人市場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公布“樂建居”之前,我們做了多次諮詢工作,廣泛吸納不同界別的意見,在不同因素下找出平衡,既要有合理條件吸引私人市場參與,也要有恰當定價真正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的上樓選擇,更要有合適面積大小讓市民能安居樂業。
公營房屋雖然平凡簡單而樸實,但也能令市民住得有幸福感。我們正開展研究,廣泛凝聚社區參與,吸納大家對平凡美好生活的要求與想像,去制訂“幸福設計”指引,讓大家看到簡單樸素的公營房屋,也可以有具美感和窩心的幸福設計。我們將在屋邨進行推廣,相信有了這種互動交流,將來一步步落實居民也有份參與的設計建議,一定可以讓大家更有歸屬感,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居住環境。
除了市民看得見、觸得到的,我們背後還有大量的專業技術要推進。過去一年,我們同步探討了不少可以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方法,以配合我們大量建屋的目標,包括《施政報告》已定下、在第二個5年期不少於一半項目必須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其餘項目亦必須採用“裝配式設計”等。我也很高興見到房屋署的同事,在機械人技術、建築信息模型(BIM)及改進MiC設計等各方面都表現得十分投入。憑着這些技術,我深信隨着未來十年有更多單位落成,香港建築業界的革新、升級,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更緊密結合,將會出現。期望香港在這方面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作用,也能找到如何令香港之長,配合國家所需。
默默耕耘努力前行
現時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較我們房屋局剛成立時的6年下跌了0.7個百分點,每一個百分點背後都有大量同事的默默耕耘,但這個數字與我們的“三年上樓”目標還有距離,我們會努力前行,讓這個目標早日實現。今年5月底,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接見了我和房屋局團隊成員。夏主任表達了中央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我和在座的同事聽到都覺得很鼓舞,日後我們一定會加把勁,把工作做得更好。
過去一年的努力,為下一年的工作定下了很好的基礎和目標,房屋局和房屋署會繼續前行, 因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小標題為編者所擬,圖片由特區政府房屋局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CnqABkZfXjLpxYhSqVuw4MB1VFrGPXRk0iV.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讓每位市民都堅信,只要辛勤工作,就完全能夠改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還記得去年7月1日,大家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聽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重要講話,當時我們都倍感責任在肩。回顧這一年,這番說話時時振奮着我們房屋局上下,鼓舞我們要更勇於應對難題,珍惜現時良政善治的良好局面,為市民更好的居住環境尋求突破方法。
文| 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 何永賢
回想一年前我在特區政府主要官員任命記者會上,談到想為居住環境惡劣的市民捲起衣袖做點事,希望房屋局的工作能改變很多家庭的命運,為他們帶來幸福。與團隊齊齊捲起衣袖、腳踏實地努力做實事的這一年來,我們最先進入公眾視野的,就是推動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的5年內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為輪候公屋3年、尤其是居於惡劣劏房的市民提供更多切實存在的居住選擇。為了這項工作,我和房屋局、建築署的團隊一起探過劏房居民,參與項目的同事透過與居民的相處聊天,也更設身處地感受到自己的重大責任和這項工程對香港整體社會的意義。
經受風雨同舟共濟
面對風風雨雨,更能考驗團隊的意志。同事的承擔力和使命感,相信大家都看得到。由《施政報告》提出簡約公屋,到首次上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闡述政策具體內容,只有一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至成功爭取到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支持,批出首批4個選址的撥款,還不到半年時間。這段時間裡,我們聽取了立法會議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努力解說政策的社會意義之餘,也更具象地讓大家看到簡約公屋的構思圖,並同時做好一個簡約公屋的示範單位,讓大家更清楚工程細節,增強大家信心。大家多個晚上、假日和周末加班加點,完善相關政策細節,包括回應社會建議將撥款分拆成兩筆、壓縮成本、與其他部門合作做好交通配套規劃等。我們也在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越來越多的鼓勵和幫助,包括在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領導下,不同政策局和部門的通力合作與支持,以一個團隊的姿態齊齊發聲,回應不同訴求和解答市民不同疑問;政黨亦就相關政策了解民意,為社會凝聚共識;也有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服務基層市民的團體、建築業界、城市規劃等的人士為我們房屋局拍片表示支持,並透過自己的專業,向公眾作更多解說。我們深深感受到,這是社會通力合作、共同破解社會深層次難題的最好示範。對政府倡議的政策提出意見,不一定是要用以往的混亂抗爭手段,也可以是更多的溝通、聆聽,闡述當中的理據、背後的考慮,為困難的問題提出實質的建議,共同尋找最佳解決辦法,讓大家更明白政策內涵和推進時的種種困難。世上沒有一個能滿足每一個人的滿分政策,但有同舟共濟、彼此體諒、互相兼容的一家人。
集思廣益多措並舉
這段時間我們也在打擊濫用公屋上下了不少功夫。我探訪過“善用公屋資源分組”辦事處的同事,了解他們在相關工作的努力和難處,再與不同部門溝通,一起為更有效的社會資源運用去想辦法。我們也舉辦了集思會,聽取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就有關議題的意見,並將意見化為一系列實際執行的措施,包括延長違規者不得再申請公屋的期限、優化“富戶政策”等,更有力地打擊濫用公屋,也讓廣大市民感受到特區政府對於資源的公平運用的重視。
我們不止關顧基層市民的需要,也為其他市民完善置業階梯,讓市民見到上樓、上流的希望。早前我們就正式公布了“樂建居”(私人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先導計劃)的方案細節,透過就政府土地公開招標及鼓勵私人發展商拿出土地的兩種方式,吸引私人市場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公布“樂建居”之前,我們做了多次諮詢工作,廣泛吸納不同界別的意見,在不同因素下找出平衡,既要有合理條件吸引私人市場參與,也要有恰當定價真正為市民提供可負擔的上樓選擇,更要有合適面積大小讓市民能安居樂業。
公營房屋雖然平凡簡單而樸實,但也能令市民住得有幸福感。我們正開展研究,廣泛凝聚社區參與,吸納大家對平凡美好生活的要求與想像,去制訂“幸福設計”指引,讓大家看到簡單樸素的公營房屋,也可以有具美感和窩心的幸福設計。我們將在屋邨進行推廣,相信有了這種互動交流,將來一步步落實居民也有份參與的設計建議,一定可以讓大家更有歸屬感,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居住環境。
除了市民看得見、觸得到的,我們背後還有大量的專業技術要推進。過去一年,我們同步探討了不少可以提量、提速、提效、提質的方法,以配合我們大量建屋的目標,包括《施政報告》已定下、在第二個5年期不少於一半項目必須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其餘項目亦必須採用“裝配式設計”等。我也很高興見到房屋署的同事,在機械人技術、建築信息模型(BIM)及改進MiC設計等各方面都表現得十分投入。憑着這些技術,我深信隨着未來十年有更多單位落成,香港建築業界的革新、升級,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更緊密結合,將會出現。期望香港在這方面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作用,也能找到如何令香港之長,配合國家所需。
默默耕耘努力前行
現時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3年,較我們房屋局剛成立時的6年下跌了0.7個百分點,每一個百分點背後都有大量同事的默默耕耘,但這個數字與我們的“三年上樓”目標還有距離,我們會努力前行,讓這個目標早日實現。今年5月底,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接見了我和房屋局團隊成員。夏主任表達了中央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我和在座的同事聽到都覺得很鼓舞,日後我們一定會加把勁,把工作做得更好。
過去一年的努力,為下一年的工作定下了很好的基礎和目標,房屋局和房屋署會繼續前行, 因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小標題為編者所擬,圖片由特區政府房屋局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7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CnqABkZfXjLpxYhSqVuw4MB1VFrGPXRk0iV.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