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郭靈:政府開局有成績 未來須再接再厲
上週六「七‧一」是香港回歸祖國26週年,也是本屆政府上台一週年的日子。在中央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為港消除不穩定因素的背景下,特區政府的行政能力得到了強化,真正發揮出行政主導的作用,加上特首李家超以結果為目標的新施政風格,在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也為香港多個方面未來發展作出長遠規劃,可謂開局之年成績亮眼。惟各項新政策落實需時,加上外圍形勢仍然複雜,港府未來在著手解決社會深層矛盾的同時,在施政方面更要提速、提效,切實改善市民生活,增加社會的凝聚力。
回顧過去一年,最大的改變就是本港終於擺脫了疫情陰霾,與世界各地恢復了全面通關,社會邁向復常。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強勢反彈,本港經濟終止了連續下跌的窘境,重返上升軌道,加上特首在施政報告引入了績效指標(KPI)的施政概念,督促官員辦事,對施政起到了積極作用。這些都反映在民調結果上,有本地媒體調查發現,有近60%被訪者滿意政府整體表現,逾70%認同其團隊做實事和落實全面通關。
誠然,受「黑暴」和疫情連續折騰,香港錯失了近4年的光陰,而在這4年間,內地和新加坡等的臨近地區,發展突飛猛進,令人有「病樹前頭萬木春」之感。因此特首李家超上任後集中力量改善經濟民生,追時間、追進度和追成績,希望能追回失落的4年。現時看來,特首的部署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公開資料顯示,政府在過去一年已完成50項指標性工作,其中包括成立「關愛隊」及「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等。
然而,在本港行政主導得到大幅強化下,未來政府施政需進一步提速、提效,急市民所急,幫助市民解決問題,而對普羅大眾來說,最急須處理的就是房屋問題,這也是本港社會深層矛盾的癥結所在。雖然各項政策為建屋量提速、提量、提效,並引入了私人機構參與資助房屋先導計劃,但各項建屋政策從提出到落實動輒5至10年,短期難見成效。因此政府未來除要有落實各項政策的後續執行力外,亦要引入創新思維,大膽地衝破固化藩籬,令施政進一步提升效率,望短期內能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消除社會內部的深層矛盾。
(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lbxGPr50OHdjP7QrbzXo3npCDMuKnYIUwBT.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