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潔凝
今年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6周年,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為讓下一代深入認識歷史,不忘國耻,筆者帶著一家五口遊覽北京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和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經過了翻新,沒有昔日陰暗沉浸式的戰爭場景、聲效和氣氛,但遊客仍能從展品中,感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對中華民族所造成的傷害。大女兒和兒子指著一個充滿釘子的豬籠,問媽媽這是甚麼。筆者解釋這個刑具是用來虐待活生生的中國人時,孩子在想像中都能感到傷痛和戰爭的慘烈。86年前,日本就在盧溝橋駐軍,並在宛平縣城中國駐軍陣地作未有通知的軍事演習,隨後訛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並強行要進攻宛平縣城,中國軍隊激烈抵抗,七七事變便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日本當年是趁著1901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滿清被推翻,中國國力極度衰弱時期,日本依《辛丑條約》開始在華北駐軍。弱國無外交,日本的政客當年受到軍國主義的貪婪所驅使,不斷以洗腦式教育訓練日本人民要侵略中國。中國人民民族性強和堅毅不屈,即使血染山河,用了八年仍奮力抗戰,日本最後因其政客的霸權和無知,令其國土成為在地球上唯一被原子彈蹂躪的國家。今天回眸沉痛的歷史,緬懷中華英烈,我們這一代更加要珍惜,今天的世界和平,是建基於人類在過去兩次世界大戰中慘痛的教訓。中國今日能有強大的國力,能保護14億人民免受侵略,這股實力和自信實在是幾代人努力之下才獲得的成果,真是來之不易。
我們生活在美麗和充滿豐富資源的地球之上,每人都學懂要保護珍貴的自然環境,人類才可以好好地在地球上生存。可是,日本政客忘記了78年前廣島被原子彈核爆後的情況,又一次自私自利地無視全球和自己國民的反對,仍決定把福島超過130 萬噸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這個排放計劃還聲稱要持續30年,引起全球人類的關注,核廢水對海產的食品安全、海洋污染、放射性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等核災後遺症。日本政府以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背書,和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發出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核廢水設施的合格證,來證明核廢水的排放是合符安全標準。事實上,把核廢水經過濾後排海只是成本最低的方法,還有更多成本較高而又更安全的方法,例如地層注入、蒸汽釋放、氫氣釋放和地下掩埋等。
然而,日本政府最後只選擇了成本最低但卻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排海方法,讓全球的海洋食物鏈一同承擔其自私自利決定的後果,明顯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日本政客又再一次向世界顯露其貪婪自私的本性,以為用成本最低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是罔顧自己下一代和全世界其他國家在使用海洋資源的權益。雖然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國際法,太平洋國家是可以就核廢水排海控告日本政府並要求賠償,可是,核廢水排放已對海洋環境造成無可挽救的後果,法律和賠償亦於事無補。情況亦等同於當年日本侵華,中國今天或許可以要求日本,就二次大戰時殺害接近1,300多萬中國人賠款,但卻無法挽救已死去人民的性命。我們今天只能銘記戰爭的危害,不再重蹈覆轍。
(作者係中觀研究所副所長,香港抗戰歷史研究會高級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8/6iXhLakg4lZ4SPHzt2wlbDxJ2lIj30acMZ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