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香港書展於7月19日至25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書展的主題為“歷史文化·城市書寫”,並以“從香港閱讀世界:憶·寫香港故事”為點題,透過書籍引領讀者穿越歷史時空,細味無數個香港故事。
《橙新聞》專訪數位特區政府局長分享自己的閱讀樂趣,並推薦心目中的好書,以書會友。
第一集嘉賓是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他在節目中分享小時候如何發掘出閱讀的樂趣,以及如何從書中學懂管理哲學,並向年輕人推薦好書閱讀。
來自基層家庭的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兒時沒有很多娛樂,只是喜歡踢足球,由於家中沒有冷氣,所以喜歡到圖書館“嘆冷氣”(享受冷氣),而看書就成為其一項娛樂。
說到誰是閱讀的啟蒙老師,鄧局長即時想起的就是哥哥,他指家中有六兄弟姐妹,哥哥排行第三,是家中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平日非常喜歡看書,又喜歡與他分享不同的書籍。
鄧局長更憶起一件兒事趣事,“記得有一次我已經約了朋友踢波(踢球),但被哥哥捉了去圖書館,當時真的很不開心,差一點哭出來,不過到圖書館拿起了一本小說,看起來很有趣味,最後我都破涕為笑,回想起來我覺得這件事真的十分有趣!”
至於愛看哪類書籍,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鄧局長直言,在不同年紀會看不同類型的書,小時候特別是中小學會多看小說類,當時十分流行翻譯小說,如《金銀島》、《咆哮山莊》等,他覺得這些都是很有趣味的圖書。
後來當他升讀大學,就比較喜歡看文史哲的書,可以學習一些哲學及做人的道理,因為“大學生都是追求這些”。

及至投身警隊,鄧局長不諱言主力看管理的書,因為覺得可以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
至今他又有少許的改變,喜歡看有關國家發展、人物傳記,以及生活小品的書籍。
不過,工作非常忙碌的鄧局長坦言,現時可以坐下來看書的時間不多,大多只能偷時間以“碎片式”閱讀,例如臨睡前十數分鐘至半小時、等待活動開始前,又或者等待接太太的零碎時間。
平時威武正經的鄧局長,說到對他影響最深的書籍卻滔滔不絕起來,原來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孫子兵法》,是他的首選。
他指在不同時期閱讀《孫子兵法》都有不同的體會,最初看的時候只當是一本兵書,希望可以從中學習一些策略,“因為當時當警察,要帶隊拉人,所以書中提到‘兵貴勝,不貴久’、‘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些策略十分好,非常合用!”
當鄧局長作管理階層時,他閱讀此書的體會又有不同,覺得這是一本管理學,甚至是一本心理學書,“例如當中提到‘上下同欲者勝’或者‘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等等,已經不只是一本策略兵書!”
鄧局長直指年紀越大,領會又多了很多,“現時看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以及‘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說到不打仗永遠好過打仗,感受及領會到的層次又不同了!”
有關向年輕人推薦的好書,近月鄧局長看過《愛與夢飛行》一書之後,希望可以推薦給年輕人,此書由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所寫,鍾醫生在飛行服務隊擔任飛行醫生15年,書中提到訓練時的艱辛,所見所聞及救援經歷。
鄧局長坦言看過後,感受到醫護人員的偉大,特別書中提到有兩個個案都是在危急的情況下進行搶救,其中一個情況,有一位踏單車的人跌入山澗,當時傷者已經昏迷,呼吸及脈搏都沒有了,鍾醫生到達現場後,需為懷疑頸椎受損的傷者,在野外進行插喉手術,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最後鍾醫生成功挽救傷者,鄧局長:“我覺得這是一個奇蹟!”
而第二個故事就說到,在3號風球的情況下,有一艘船在航行中遇到大風大浪,一名船員跌落艙底,而鍾醫生及飛行服務隊團隊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然能夠排除萬難,將傷者吊上直升機並送往醫院,實在十分驚險。
鄧局長指,這兩個經歷都十分奇妙,也顯示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及拯救他人的大愛精神,是濁世中的清泉,所以希望推薦給年輕人看,讓更多人知道醫護人員的付出。
鄧局長指出,閱讀有很多好處,除了可以增長知識之外,亦可以抒發不同的情感,甚至有不一樣的體驗,所以非常鼓勵年輕人多一點閱讀。
而特區政府將4月23日定為“香港全民閱讀日”,鄧局長非常贊同設立全民閱讀日,推廣閱讀可以提醒忙碌的市民,每年最起碼有一天都應該爭取多一點時間看書。
來源:橙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