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浩華
經過向社會諮詢及解說、在立法會審議通過草案等環節,《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今日(7月10日)終於刊憲生效,標誌著區議會改革正式“定盤”。這是香港社會各界、特別是基層市民熱切期盼的結果。從更長遠的時間軸看,形成法例只是完善地區治理的第一步,接下來工作的關鍵還在於落實,而落實的關鍵則是人才選用。
作為近月的全城熱話,今次修例是對包括區議會在內的地區治理體系的一次重塑。與往屆相比,來屆區議會在功能、組成等多方面都進行了根本性變革。在制度設計上,堅守“愛國者治港”、行政主導等重要原則,實現去政治化,讓區議會回歸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區域組織”定位,以接受諮詢和提供服務為主要職能。同時增設履職監察機制,旨在確保區議員履職盡責……凡此種種,都繪就了未來地區治理的美好藍圖。
但開講有話“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有了好的藍圖,關鍵是抓好落實。比起條例本身,更牽動廣大民心的是,如何把條例做到深處、落到實處。通過區議會改革,不單要杜絕昔日的議會亂象,更要展現地區治理的新風格、新氣象,更有效地回應基層民生訴求,也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現時距離年底的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僅剩數月,條例的落實可謂時間緊、任務重。從分別由政務司正副司長主持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地區治理專組”,到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再到各級相關機構和公務員,都要有一種緊迫感。畢竟這幾個月的“抓落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數年地區治理的效能。
其間,人才選用又是重中之重。根據條例規定,全港區議會的400多個議席將由委任、間選和直選按442比例產生,區議員的來源更廣泛,更具有代表性;直選方面採用“雙議席單票制”,並將選區擴大,也有助區議員聚焦更宏觀的地區議題。以筆者投身地區工作多年的經驗,地區事務往往較為繁瑣且所涉範疇較廣,區議員要在政府與市民之間做好諮詢、溝通的角色,另外最好還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為居民提供文化、康樂、環境衛生等服務。
故此,如何確保各區區議會的組成人員在愛國愛港的前提下,能夠代表不同階層和行業,反映當區居民的聲音,如何兼顧區議員的“貼地”和“專業”,是落實條例的關鍵。除了原有的地區工作者,其他有志服務基層的專業人士、少數族裔等優秀代表,亦可納入候選人考察範圍。總之,要設法達致選賢任能,方可讓新制度發揮成效。
(作者係香港國際音樂節主任、葵青區文藝協進會藝術顧問,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10/WNdIqxZK5jaVv8JjUcaIdLWzpgosbp61G6b.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