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一本醫學專著。全書共分為五十篇,收錄了民間疾病多發的季節性、流行性、急性等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案和處方,並提出了溫病學說,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該書成書約在公元二百年至二百一十年左右。原書失散後,經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傷寒論》共十卷,專門論述傷寒類急性傳染病。
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
一、 溫病學說
《傷寒雜病論》中提出了溫病學說,即認為傷寒、溫病、熱病、疫病、時行流感等都是由於人體經過風、寒、暑、濕等外邪所致,而且多發於春季、夏季和秋季。因此,認為治療這些病症需要從外邪和自身防禦力入手,以解除邪氣為主,補充正氣為輔,加強調養身體,並適當運用藥物調理身體,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
二、 治療原則
《傷寒雜病論》提出了治療疾病的原則,即通治和分治。通治是指既要治療病因,又要治療病症的方法;分治則是針對不同病症,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和處方。
在具體的治療方法方面,《傷寒雜病論》提出了五種施治法,即汗法、瀉法、吐法、溫法和清法,以及調病養陰、扶正祛邪、溫潤通竅、利水消腫等治療方法。同時,張仲景還試圖提出一些通過食療、飲食來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例如用雞蛋、韭菜、生薑等食物治療胃痛、腹瀉等疾病。這些方案及藥物不僅滿足了人們對於治療疾病的需求,還對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三、 疾病分類
《傷寒雜病論》中收錄了很多的疾病,並對其進行了分類,讓讀者更易於了解每種疾病的特點和治療方法。
1、傷寒
傷寒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多發於春季、夏季和秋季。其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休克等嚴重後果。
中醫認為,傷寒是由於寒邪侵入腸胃,導致腹部氣血不暢,從而引起消化系統的疾病。因此,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需要使用通便劑和中藥治療法,幫助消化系統恢複正常功能。
2、瘟疫
瘟疫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疾病,主要傳播病毒是甲型H1N1病毒,表現為高燒、咳嗽、胸痛、肌肉酸痛,有時還會伴隨有呼吸困難和嗜睡等症狀。
中醫認為,治療瘟疫需要針對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有的病症需要用白虎湯進行清熱解毒,有的則需要使用銀翹散進行消炎消腫。此外,還需要使用清的針灸調整身體氣機,以增強體內的免疫力。
3、癲癇
癲癇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疾病,患者常常會因為意外摔倒而導致較嚴重的外傷。其主要表現為突然發生的抽搐或發作,意識也會隨之喪失。
中醫認為,癲癇是由於火邪侵入肝、心等髒腑,導致髒腑出現不適感,從而引起的疾病。因此,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需要使用清熱解毒、平肝安神的中藥治療法,幫助髒腑恢複正常狀態。
《傷寒雜病論》是中醫領域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提出了溫病學說和治療疾病的原則。其劃分病症以及提出施治法等方法,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閱讀《傷寒雜病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醫學的理論,並在日常生活中預防和治療常見疾病,以維持身體健康。
附:部分經典偏方(使用前請先咨詢專業中醫師)
1、治療脫髮的處方(出自《傷寒論》--桂枝龍骨牡蠣湯) 桂枝15克 白芍15克炙甘草 15克 生薑2片大棗12枚 龍骨20克、牡蠣20克。
2、治療紅斑狼瘡的處方(出自《傷寒論》--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25克 麻黃15克知母25克白芍20克 生薑3片 防風25克甘草15克白術40克 炮附子 40克。
3、治療哮喘的處方(出自《傷寒論》--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
春夏發病使用: 麻黃 15克 桂枝 25克 炙甘草 10克 杏仁 15克生薑 2片大棗 10枚 石膏 20克。注:先把石膏用棉布包好再與其它藥一起熬煮。
秋冬發病使用: 麻黃 15克 白芍 15克 細辛 15克 幹薑 15克炙甘草 15克 桂枝 15克 五味子 25克 生半夏 20克。
4、治療久病不愈體弱坐臥不寧不思飲食的處方(出自《傷寒論》--百合地黃湯和百合雞子湯):
處方一:百合地黃湯 百合 100克 生地黃 20克
注:百合浸泡 3 小時,小火煮爛,備用。將生地黃放入開水中,片 刻後取出,擰取生地黃汁,和百合湯一起小火熬煮 1-2 小時。
處方二:百合雞子湯 百合 100克 雞子黃 1枚
注:百合浸泡 3 小時,小火煮爛,備用。待微溫時,將生雞蛋黃放入,調勻,即可服用。
5、治療頭皮屑過多和脂溢性皮炎以及手腳角質層過厚(出自《傷寒論》--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 :麻黃15克 杏仁15克薏仁50-100克炙甘草 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