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878年的保良局,如今迎來了在香港的第145周年。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為庇護婦孺所設的保良局,如今依然堅守著“保赤安良”的立局初衷,並不斷拓展出新的社福服務:從為兒童辦學到支持青年創業,再到提供社區安老服務,保良局積極跟隨時代變遷和居民實際需求,將服務落到實處。這一“百年老字號”是如何薪火相傳、逐漸壯大的?迎來成立145周年,保良局又有何新的規劃?為此,本刊記者近日採訪了保良局主席陳黎惠蓮女士。
文|本刊記者 黎知明 實習記者 黃鈺潔
坐落在香港銅鑼灣禮頓道66號的保良局中座大樓,是最能夠直觀體現保良局獨特氣質的建築。大樓建於1932年,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西式建築為主,門廊支柱又具有傳統中式特色。樓前綠樹成蔭,草地上設有供孩童玩耍的五彩遊樂設施,米白色的大樓外觀更令人感到親切柔和。步入堂內,入目的一幅幅石刻對聯、碑文和燙金牌匾,莊嚴的關帝廳陳設,牆上所懸掛的一屆屆慈善紳商黑白瓷器照片,仿佛向每一位來客訴說著保良局的深厚歷史,和他們代代相傳、如磐石般堅定、從未動搖的初心與使命。大樓的一側,為保良局的歷史博物館,靜靜陳列著記錄了保良局發展歷史的珍貴文物,另一側則是供保良局收容兒童居住的家舍,不斷傳來陣陣孩童們熱鬧的歡聲笑語——這棟樓不僅是沉澱了近百年歷史的博物館與保良局的辦公總部,更是一間溫暖的大家庭,承載了一代代人從未斷止過的守護與傳承。
正是這代代傳承的赤誠之心,啟發了一代又一代新保良局人的啟航。保良局主席陳黎惠蓮向記者介紹道,今年是保良局成立的145周年,也是自己認識保良局的第20周年。當初認識保良局源於丈夫擔任當時的保良局總理,自己伴隨他到訪不同單位,對保良局同事的熱心和投入印象深刻,受此感染,於是在2011年決定加入保良局董事會,並擔任總理。歷經時代變遷,保良局較之設立初期的防止誘拐、保護無依婦孺、協助華民政務司調解家庭與婚姻糾紛職能(即“保赤安良”),已發展出了更為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功能,如今的保良局,已成為一家提供兒童扶助、教育辦學、青年創業、社區安老、醫療康復等多元服務的龐大慈善機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保良局今年的主題即為“惠澤社群傳經典,邁步千里心相連”,重視與各界連繫,促進跨服務協作,將聚焦於青年工作的同時,也讓公眾更多認識保良局的其他服務。
青年興,則香港興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2022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指出,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
一年來,保良局緊緊抓住青年的實際需求,開展青年服務工作。恰逢成立145周年,保良局今年更是將青年工作設為工作重點,將青少年事務部從社福服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青年委員會,專責策劃及推動青年服務,設立多個針對青少年的服務項目,致力於為青少年解決個人發展的後顧之憂,並為青少年個人發展創造新的機會。
為解決在職青年的“租房貴、找房難”問題,保良局響應特區政府“青年宿舍計劃”,並獲李兆基基金捐贈的土地,建設完成“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這一於元朗興建的全港最大型的青年宿舍,已於今年3月開放1,680個宿位接受報名,以市場值半價的租金出租給18至30歲的青年,並基本完成入住。
在提及青年綠洲的創辦初衷時,陳黎惠蓮表示,青年綠洲的設立,不僅僅止步於為青年提供房租上的優惠,更是希望通過提供多個大型活動室、共享工作空間、煮食及聯誼空間等公共區域的形式,為青年提供一個能夠交流理想與事業、相互幫扶、建立人際網絡的平台,正如青年綠洲的創辦理念——共享現在,成就未來。此外,保良局也為青年提供了多項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培訓、義工服務和社交活動,積極促成青年的個人發展,從而使青年宿舍真正成為一個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滋養青年人成長的“綠洲”。
在青年綠洲第一批租客入住的當日,陳黎惠蓮見證了一對年輕夫婦首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這一官商民多年通力合作的成果,終於化作了派發給年輕夫婦的這把鑰匙,鑰匙被他們握在手中,令她感到十分欣慰。
除了為青年提供後援支持外,保良局也致力於激發青年活力,助力青年的未來發展。響應香港特區政府推動青年創業的政策方針,保良局獲青年發展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推出了“創業經理人”項目,協助青年發掘香港或其他大灣區城巿的創業新商機。目前已與包括深圳、廣州在內的5個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開展合作,協助創業團隊於內地落戶,推動兩地創業者交流,介紹創業比賽及聯繫投資人,為創業者尋找資源。目前已批出22隊申請者的資助,資助總額超過750萬港元,受資助隊伍創業方向涉及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醫護用品、遊戲設計、教育、文創及藝術、資訊科技等多個領域。截至2023年2月,已舉辦的活動和提供的服務超過1,100場次,包括師友導航、私人創業教練支援、營商專題工作坊或分享等。
“共創明Teen”計劃,則聚焦於弱勢社群,尤其是為居於“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學生提供一對一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幫助學員訂定人生發展規劃和目標。陳黎惠蓮介紹到:“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一計劃,為基層的孩子提供機會,開闊眼界、接觸不同的事務,給他們以人生的啟發。”每名學員將獲發5,000港元的啟動資金,並在友師的指導下使用資金實踐個人發展規劃,計劃完成後,將另發5,000港元的獎學金,供學員依據所學的理財觀念,自行決定用途。這一活動由政務司司長領導跨部門行動小組開展,是官、商、民三方的協作成果。保良局作為該計劃在新界東的唯一地區營辦機構,已為合計超過1,500位學員、學員家長及友師提供了協調與支援服務。
用生命影響生命
幼有所育,少有所學,壯有所為,老有所依,貧寡孤困殘病者皆有所望,是保良局的願景。正如陳黎惠蓮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我們的服務範圍是0歲至超過100歲”。
保良局的兒童住宿服務工作自立局之初以來就從未停止,通過設立家舍的方式,為缺乏家庭妥善照顧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24小時的住宿服務,提供醫療教育、社工輔導、康樂等活動,當中兒童之家更有家舍家長任職,與住宿兒童共同居住,擔任“爸爸”“媽媽”的角色。陳黎惠蓮提到,“目前保良局有500多個長期居住的孩子,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為他們建造一個溫暖的家庭形象,讓他們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最終目標是使孩子們能夠重返家庭及社會。在向記者介紹兒童工作時,陳黎惠蓮頗有感觸,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些在保良局住到18歲的孩子,在接受保良局對他們成長上的幫助以後,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到保良局做老師,將培養更多的孩子作為自己的事業——正是在這樣的薪火相傳中,保良精神得以代代相傳。
在學生教育方面,保良局也緊跟時代發展,積極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教育質量提高、教育形式多樣化,與北京、上海及珠海等相關部門簽訂交流合作備忘,屬校小學及特殊學校大灣區考察交流團也曾前往深圳、東莞考察。目前,保良局屬校已與內地超過170所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定期舉辦交流會,推動兩地學校交流教學經驗,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到不同城市考察交流的機會。今年亦於香港各區建立屬下幼稚園及小學的幼小同盟,加強聯繫及資源共享。在教育內容上,注重強化國民及國情教育,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培養學生愛國心。陳黎惠蓮介紹,6月保良局董事會剛剛完成訪京行程,拜訪了國務院港澳辦、中央統戰部、國家教育部及國家民政部,在訪京期間,就兩地交流、國民國安教育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希望能顧緊抓國家發展機遇。隨著疫情後恢復通關,她期望未來能與內地城市有更多交流。此外,陳黎惠蓮也關注到了今年內地優秀人才來港後的子女教育問題,希望未來更能切實解決他們的需求。
在安老服務上,除了為老人提供院舍照顧、社區支援、家居照顧這三大類別的服務外,保良局還關懷老人的精神需求和興趣發展,邀請並集結了擁有各類技能知識的老人成立“人才庫”,為退休後的老人搭設繼續發揮自身才能的平台,邀請他們到香港各區,為各類型服務機構、學校、教會等教授技能。而針對年紀較大、可能有吞食困難問題的老人,保良局在各院舍為老人製作“一點回味”軟餐,今年更於柴灣開設軟餐廚房,為社區提供有關服務。陳黎惠蓮說:“以前,老人家因為吞食不便的問題,只能吃一些食物糊,一旦遇到像中秋節、冬至這樣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享用月餅、盆菜等節日食品,老人家們卻因為咬不動而無法參與,心裡還是會難受的。我們的同事就實地去日本學習軟餐製作技術,將食物做成色香味形均模仿菜肴本身的軟餐,讓老人也可以和大家一起真正享受節日。”
145周年,“百年老字號”迎來變與不變
145周年之際,保良局也將舉辦更多活動。5月,保良局已舉辦了“保良教育‘繩’就未來”大匯演,19所屬校超過200名學生進行花式跳繩,並與保良局董事會成員、屬校校長、師生及校友等嘉賓一同合作跳繩145次。全年開展的“保良局ONE23舞團表演”,則由保良局屬下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學生組成的共融舞團“保良局ONE23 舞團”進行表演。在陳黎惠蓮看來,這個活動中最有意義的部分,是中小學孩子們與特殊兒童之間自發的互助學習、不斷成長進步,並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目標。10月,將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為期約4個月的“保赤安良145 年——以善心建善業”展覽,並出版145周年特輯《善心相連:145年的保良故事》,讓公眾對保良局的歷史及服務發展加深認識。此外,還將舉辦“共創輝煌145——保良局殘疾人士新興運動日”、邀請住宿兒童以“愛的印記”作為主題,於小石頭上畫出自己被愛及愛他人的經歷,並向公眾展出等活動。
回顧歷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當前的香港,已非保良局成立之初19世紀末那個誘拐婦孺、逼良為娼、販賣人口等事件時常發生的香港,華人自強以籌集資金、緝拿拐匪、保護無依婦孺,維護穩定,艱辛向當局請准設立的保良公局,也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回看保良局的發展歷程,跟隨時代的變遷和發展需要,為香港當前青年迫切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用發展教育共同探討香港社會的未來走向,照顧老人、救助孩童讓香港的現在和明天變得更好。一代代人的溫暖守護、用生命影響生命,換來了一代代的薪火相傳、對“保赤安良”宗旨的堅守。緊抓時代所需、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又堅守自身使命、百年如一日地向著共同願景而竭誠奉獻,正是在這變與不變之中,保良局得以歷久而彌新。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保良局供圖,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0/8dv9u7PnMLsY5aK9JE70k60IXp4gLjXdIOF.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成立於1878年的保良局,如今迎來了在香港的第145周年。滄海桑田,世事變遷,為庇護婦孺所設的保良局,如今依然堅守著“保赤安良”的立局初衷,並不斷拓展出新的社福服務:從為兒童辦學到支持青年創業,再到提供社區安老服務,保良局積極跟隨時代變遷和居民實際需求,將服務落到實處。這一“百年老字號”是如何薪火相傳、逐漸壯大的?迎來成立145周年,保良局又有何新的規劃?為此,本刊記者近日採訪了保良局主席陳黎惠蓮女士。
文|本刊記者 黎知明 實習記者 黃鈺潔
坐落在香港銅鑼灣禮頓道66號的保良局中座大樓,是最能夠直觀體現保良局獨特氣質的建築。大樓建於1932年,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西式建築為主,門廊支柱又具有傳統中式特色。樓前綠樹成蔭,草地上設有供孩童玩耍的五彩遊樂設施,米白色的大樓外觀更令人感到親切柔和。步入堂內,入目的一幅幅石刻對聯、碑文和燙金牌匾,莊嚴的關帝廳陳設,牆上所懸掛的一屆屆慈善紳商黑白瓷器照片,仿佛向每一位來客訴說著保良局的深厚歷史,和他們代代相傳、如磐石般堅定、從未動搖的初心與使命。大樓的一側,為保良局的歷史博物館,靜靜陳列著記錄了保良局發展歷史的珍貴文物,另一側則是供保良局收容兒童居住的家舍,不斷傳來陣陣孩童們熱鬧的歡聲笑語——這棟樓不僅是沉澱了近百年歷史的博物館與保良局的辦公總部,更是一間溫暖的大家庭,承載了一代代人從未斷止過的守護與傳承。
正是這代代傳承的赤誠之心,啟發了一代又一代新保良局人的啟航。保良局主席陳黎惠蓮向記者介紹道,今年是保良局成立的145周年,也是自己認識保良局的第20周年。當初認識保良局源於丈夫擔任當時的保良局總理,自己伴隨他到訪不同單位,對保良局同事的熱心和投入印象深刻,受此感染,於是在2011年決定加入保良局董事會,並擔任總理。歷經時代變遷,保良局較之設立初期的防止誘拐、保護無依婦孺、協助華民政務司調解家庭與婚姻糾紛職能(即“保赤安良”),已發展出了更為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功能,如今的保良局,已成為一家提供兒童扶助、教育辦學、青年創業、社區安老、醫療康復等多元服務的龐大慈善機構。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保良局今年的主題即為“惠澤社群傳經典,邁步千里心相連”,重視與各界連繫,促進跨服務協作,將聚焦於青年工作的同時,也讓公眾更多認識保良局的其他服務。
青年興,則香港興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2022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指出,要特別關心關愛青年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
一年來,保良局緊緊抓住青年的實際需求,開展青年服務工作。恰逢成立145周年,保良局今年更是將青年工作設為工作重點,將青少年事務部從社福服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青年委員會,專責策劃及推動青年服務,設立多個針對青少年的服務項目,致力於為青少年解決個人發展的後顧之憂,並為青少年個人發展創造新的機會。
為解決在職青年的“租房貴、找房難”問題,保良局響應特區政府“青年宿舍計劃”,並獲李兆基基金捐贈的土地,建設完成“保良局李兆基青年綠洲”。這一於元朗興建的全港最大型的青年宿舍,已於今年3月開放1,680個宿位接受報名,以市場值半價的租金出租給18至30歲的青年,並基本完成入住。
在提及青年綠洲的創辦初衷時,陳黎惠蓮表示,青年綠洲的設立,不僅僅止步於為青年提供房租上的優惠,更是希望通過提供多個大型活動室、共享工作空間、煮食及聯誼空間等公共區域的形式,為青年提供一個能夠交流理想與事業、相互幫扶、建立人際網絡的平台,正如青年綠洲的創辦理念——共享現在,成就未來。此外,保良局也為青年提供了多項生涯規劃及理財教育培訓、義工服務和社交活動,積極促成青年的個人發展,從而使青年宿舍真正成為一個能夠在物質和精神上滋養青年人成長的“綠洲”。
在青年綠洲第一批租客入住的當日,陳黎惠蓮見證了一對年輕夫婦首次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這一官商民多年通力合作的成果,終於化作了派發給年輕夫婦的這把鑰匙,鑰匙被他們握在手中,令她感到十分欣慰。
除了為青年提供後援支持外,保良局也致力於激發青年活力,助力青年的未來發展。響應香港特區政府推動青年創業的政策方針,保良局獲青年發展委員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推出了“創業經理人”項目,協助青年發掘香港或其他大灣區城巿的創業新商機。目前已與包括深圳、廣州在內的5個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開展合作,協助創業團隊於內地落戶,推動兩地創業者交流,介紹創業比賽及聯繫投資人,為創業者尋找資源。目前已批出22隊申請者的資助,資助總額超過750萬港元,受資助隊伍創業方向涉及人工智能及大數據、醫護用品、遊戲設計、教育、文創及藝術、資訊科技等多個領域。截至2023年2月,已舉辦的活動和提供的服務超過1,100場次,包括師友導航、私人創業教練支援、營商專題工作坊或分享等。
“共創明Teen”計劃,則聚焦於弱勢社群,尤其是為居於“劏房”的中一至中三學生提供一對一師友配對、個人發展規劃和財政支援,幫助學員訂定人生發展規劃和目標。陳黎惠蓮介紹到:“我們希望可以通過這一計劃,為基層的孩子提供機會,開闊眼界、接觸不同的事務,給他們以人生的啟發。”每名學員將獲發5,000港元的啟動資金,並在友師的指導下使用資金實踐個人發展規劃,計劃完成後,將另發5,000港元的獎學金,供學員依據所學的理財觀念,自行決定用途。這一活動由政務司司長領導跨部門行動小組開展,是官、商、民三方的協作成果。保良局作為該計劃在新界東的唯一地區營辦機構,已為合計超過1,500位學員、學員家長及友師提供了協調與支援服務。
用生命影響生命
幼有所育,少有所學,壯有所為,老有所依,貧寡孤困殘病者皆有所望,是保良局的願景。正如陳黎惠蓮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我們的服務範圍是0歲至超過100歲”。
保良局的兒童住宿服務工作自立局之初以來就從未停止,通過設立家舍的方式,為缺乏家庭妥善照顧的兒童和青少年提供24小時的住宿服務,提供醫療教育、社工輔導、康樂等活動,當中兒童之家更有家舍家長任職,與住宿兒童共同居住,擔任“爸爸”“媽媽”的角色。陳黎惠蓮提到,“目前保良局有500多個長期居住的孩子,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式為他們建造一個溫暖的家庭形象,讓他們重新感受到家的溫暖”,最終目標是使孩子們能夠重返家庭及社會。在向記者介紹兒童工作時,陳黎惠蓮頗有感觸,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些在保良局住到18歲的孩子,在接受保良局對他們成長上的幫助以後,選擇在完成學業後回到保良局做老師,將培養更多的孩子作為自己的事業——正是在這樣的薪火相傳中,保良精神得以代代相傳。
在學生教育方面,保良局也緊跟時代發展,積極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教育質量提高、教育形式多樣化,與北京、上海及珠海等相關部門簽訂交流合作備忘,屬校小學及特殊學校大灣區考察交流團也曾前往深圳、東莞考察。目前,保良局屬校已與內地超過170所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定期舉辦交流會,推動兩地學校交流教學經驗,致力於為學生提供到不同城市考察交流的機會。今年亦於香港各區建立屬下幼稚園及小學的幼小同盟,加強聯繫及資源共享。在教育內容上,注重強化國民及國情教育,提升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培養學生愛國心。陳黎惠蓮介紹,6月保良局董事會剛剛完成訪京行程,拜訪了國務院港澳辦、中央統戰部、國家教育部及國家民政部,在訪京期間,就兩地交流、國民國安教育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希望能顧緊抓國家發展機遇。隨著疫情後恢復通關,她期望未來能與內地城市有更多交流。此外,陳黎惠蓮也關注到了今年內地優秀人才來港後的子女教育問題,希望未來更能切實解決他們的需求。
在安老服務上,除了為老人提供院舍照顧、社區支援、家居照顧這三大類別的服務外,保良局還關懷老人的精神需求和興趣發展,邀請並集結了擁有各類技能知識的老人成立“人才庫”,為退休後的老人搭設繼續發揮自身才能的平台,邀請他們到香港各區,為各類型服務機構、學校、教會等教授技能。而針對年紀較大、可能有吞食困難問題的老人,保良局在各院舍為老人製作“一點回味”軟餐,今年更於柴灣開設軟餐廚房,為社區提供有關服務。陳黎惠蓮說:“以前,老人家因為吞食不便的問題,只能吃一些食物糊,一旦遇到像中秋節、冬至這樣的節日,家家戶戶都會享用月餅、盆菜等節日食品,老人家們卻因為咬不動而無法參與,心裡還是會難受的。我們的同事就實地去日本學習軟餐製作技術,將食物做成色香味形均模仿菜肴本身的軟餐,讓老人也可以和大家一起真正享受節日。”
145周年,“百年老字號”迎來變與不變
145周年之際,保良局也將舉辦更多活動。5月,保良局已舉辦了“保良教育‘繩’就未來”大匯演,19所屬校超過200名學生進行花式跳繩,並與保良局董事會成員、屬校校長、師生及校友等嘉賓一同合作跳繩145次。全年開展的“保良局ONE23舞團表演”,則由保良局屬下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學生組成的共融舞團“保良局ONE23 舞團”進行表演。在陳黎惠蓮看來,這個活動中最有意義的部分,是中小學孩子們與特殊兒童之間自發的互助學習、不斷成長進步,並最終完成一個共同目標。10月,將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為期約4個月的“保赤安良145 年——以善心建善業”展覽,並出版145周年特輯《善心相連:145年的保良故事》,讓公眾對保良局的歷史及服務發展加深認識。此外,還將舉辦“共創輝煌145——保良局殘疾人士新興運動日”、邀請住宿兒童以“愛的印記”作為主題,於小石頭上畫出自己被愛及愛他人的經歷,並向公眾展出等活動。
回顧歷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來。當前的香港,已非保良局成立之初19世紀末那個誘拐婦孺、逼良為娼、販賣人口等事件時常發生的香港,華人自強以籌集資金、緝拿拐匪、保護無依婦孺,維護穩定,艱辛向當局請准設立的保良公局,也在時代的洪流中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回看保良局的發展歷程,跟隨時代的變遷和發展需要,為香港當前青年迫切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用發展教育共同探討香港社會的未來走向,照顧老人、救助孩童讓香港的現在和明天變得更好。一代代人的溫暖守護、用生命影響生命,換來了一代代的薪火相傳、對“保赤安良”宗旨的堅守。緊抓時代所需、創新服務內容與方式,又堅守自身使命、百年如一日地向著共同願景而竭誠奉獻,正是在這變與不變之中,保良局得以歷久而彌新。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保良局供圖,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7/30/8dv9u7PnMLsY5aK9JE70k60IXp4gLjXdIO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