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寶貴典籍版本是記錄歷史、見證文明的“金種子”,中國國家版本館則是存放和保管“金種子”的“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一總三分”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自去年7月30日開館以來,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觀體驗,在行走中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感受民族文化根脈的脈動。本文聚焦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和杭州、西安分館,關注其重點展覽、常設展陳作為新看點給各地帶來的新流量。
中央總館文瀚閣
主題黨日活動熱門之選

去年7月23日,位於北京昌平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正式落成。今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考察。他強調:“我十分關心中華文明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這些寶貴的典籍版本。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我非常關注、親自批准的項目,初心宗旨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目前,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入藏版本量共計1600萬餘冊(件),開館展品達上萬件/套,涵蓋十大類版本類型。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各類出版物版本全部入藏,同時吸納具有歷史文化傳承價值的中華古籍、革命文獻、宗教文獻、雕版拓片、碑帖家譜、錢幣郵票、影視劇數字版和外國精品版本等。
追隨總書記的足跡,越來越多的團體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炎熱的7月,隨著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全國扎實展開、穩步推進,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以特色化展陳為黨員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參觀團體。
據了解,以中國歷史發展與中華文明演進為主線,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形成了“1個主題展覽+2個基本陳列+4個專題展覽”的格局。同時,設置國家書房和文瀚廳2個精品陳列,北區庫房和洞庫5個特色庫展,打造融合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美術館等場館功能形態於一體,政治性、思想性、歷史性、藝術性相統一的版本展示體系,著力發揮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的作用。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濃厚的文化傳承和版本保藏意識,版本對中華文明的傳播綿延貢獻甚偉。”中國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劉成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和中華版本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中國國家版本館將建設成為彰顯中華文明、展現盛世氣象、融合古今之美、澤被千秋萬代的國家級文化殿堂,以版本的獨特視角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家國情懷,謳歌民族精神。”
走進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掩映在山水園林中的文瀚閣典雅莊嚴,池畔古亭匾額點以“匯流澄鑒”四字,寓意“匯集知識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作為前廳的文興樓也被稱為一號館,“版本工藝”“中國郵票”“中國貨幣”等專題展覽呈現了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版本工藝、郵票和貨幣的發展變遷,從不同側面展現豐厚的中華文化遺產;文華堂內,來源於宋代石刻天文圖的星空穹頂璀璨奪目,數個巨型紅木書櫃環立四周,櫃中陳列著3萬餘冊具有傳世價值的經典著作。文華堂內的“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則立體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
走出文華堂,標誌性建築文瀚閣迎面而來。文瀚閣是全館的制高點,位於中軸北端,坐落在台基之上,依山面水,氣勢恢宏。 7月10日,在文瀚閣中的“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主題展覽上,來自北京市社科院的黨員幹部在《共產黨宣言》現存於世的唯一一頁手稿前觀摩良久,仔細聆聽有關毛澤東同志修改《反對本本主義》的講解;在“見證偉業——中華民族復興版本展”中,不少參觀黨員還饒有興趣地在各個版本的《新華字典》前討論自己使用過的版本。
突出展藏結合,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還設立“淵溯津瀾——《四庫全書》文瀚合璧”古籍庫展,同台展示文淵閣、文溯閣、文津閣、文瀾閣4閣部分真本和仿真影印版本;設置“漢藏蒙滿文經版”特藏展,同台展示漢藏蒙滿文《大藏經》雕版。一位黨員激動地表示:“為我們擁有偉大的中華文明自豪,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為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劉成勇表示:“作為展示中國形象的新窗口,中國國家版本館肩負賡續中華文脈、堅定文化自信、展示大國形象、推動文明對話的使命,將充分挖掘版本特色、發揮版本優勢,搭建中外交流互鑒橋樑,為世界讀懂中國、中國了解世界打開又一扇文化之窗。”
據了解,自落成以來,中國國家版本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舉,加大對海外中華版本資源回歸和外國精品版本建設投入,著力推進留存海外珍貴中華歷史影像和重要文獻的收藏研究;貼近海外受眾需求,舉辦高層次的國際版本文化活動,打造文瀚論壇、中國國家版本館特色版本巡展等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活動品牌,推廣富有文化底蘊、蘊含民族智慧、體現時代風貌的特色版本,彰顯中華文明獨特魅力;通過國際書展、“中國文化年”等途徑,加強與世界知名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交流合作,建立雙邊與多邊交流合作機制,促進文化交流和文明對話,助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劉成勇還表示,歡迎世界各國從事和熱愛版本研究的專家學者,特別是漢學家和青年文化使者,前來中國國家版本館實地交流,共同開展版本前沿問題、中外版本比較等研究,中國國家版本館會竭誠為海內外專家學者提供便利與服務。
杭州分館文潤閣
江南韻味辨識度極高

北朝寫本《大般涅槃經》、宋刻本《前漢書》,還有充滿生活氣息的清代民間文書——嫁娶禮單,茅盾、錢學森等近代歷史文化名人的手稿信札……一邊是火熱的天氣,一邊是火熱的展覽。隨著杭州國家版本館“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展的提升,這裡又成為市民和遊客的熱門打卡地。自去年7月底開館以來,該館已累計接待預約觀眾超過53萬人次。
隨山就勢、疏密有致
走進杭州國家版本館,建築中的龍泉青瓷屏扇借用宋人繪畫中的畫屏意念,營造出大氣靈動的現代宋韻……毗鄰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的杭州國家版本館,又名“文潤閣”。它隨山就勢、疏密有致,南園北館、館園一體的江南韻味和園景互融、多重院落的宋韻之美,無不彰顯中華傳統文化氣息和詩畫浙江的辨識度。
據介紹,杭州國家版本館以版本收藏保護、保藏研究為主要任務,是中華版本傳世工程“一總三分”保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異地災備庫、江南特色版本庫及華東地區版本資源聚集中心。
記者了解到,展廳面積約7000平方米的杭州國家版本館,目前擁有各類版本達250萬冊(件),其中,包括北朝寫本《大般涅槃經》、隋代寫本《華嚴經》、五代刻本《雷峰塔經》、宋刻本《萬卷菁華後集》等古籍版本。此外,館中還藏有茅盾、巴金、錢學森等近現代名人手稿660餘件,以及1142冊涵蓋78種語言的《共產黨宣言》等一批珍貴版本。按照“服務展覽、捐贈優先、突出系列”原則,該館加快推進藏品,今年已累計完成50萬冊(件)藏品的整理、編目、登記和數字化工作。
杭州國家版本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版本的鑑定論證、專業諮詢工作,為版本收藏、研究和整理提供學術支撐,該館專門成立了由14名資深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同時,圍繞挖掘版本內涵、研究版本現象、弘揚版本文化,搭建具有原創性的版本研究和交流學術平台。
此外,為推動研究成果轉化,該館組織實施嘉業堂和官書局珍稀雕版“舊版新印”項目,建成珍稀雕版保護與研究中心和刷印工坊,開展《永樂大典》《共產黨宣言》等課題研究,已完成銘刻與寫本、刻本與印刷等文潤(普及)講座課題36個。
“數字版本+沉浸多媒體空間”
“數字版本+沉浸多媒體空間”的展陳形式,是杭州國家版本館的重要亮點。在杭州國家版本館內,觀者可以充分領略數字化技術帶來的非一般的沉浸式科技體驗。
步入數字展廳,頂天立地的LED屏幕可呈現裸眼3D效果。屏幕上播放著版本館內數字化的各項內容,其中既有《共產黨宣言》這樣的重要歷史文獻,也有越王州句劍這樣的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文物,還有龍井茶這樣的浙江著名地理標誌產品……不僅屏幕上有效果,地面上也有互動。 “數字化建設的目的就是要解決版本類型複雜、安保等級要求高、館際交流協同不暢、群眾文化需求多元等痛點難點,在全國探路先行。”杭州國家版本館有關負責人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該館還圍繞“智慧運行、管理、服務”三大體系和“數字化、一體化、現代化”三大要求,著力打造“藏品一件事”“安防一件事”“展覽一件事”“服務一件事”四大應用場景,目前已成功設計開發了31個系統223個模塊,構建數據互聯互通、業務協調聯動、服務優質高效的智慧版本館,並初見成效。
惠民服務下沉到基層
“文潤閱讀室”是杭州國家版本館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服務“千萬工程”的一項具體舉措。自2022年開館以來,杭州國家版本館已打造推出“文潤講壇”“文潤講座”“文潤閱讀角”“文潤閱讀室”“文潤志願服務聯盟”“文潤時代宣講團”等系列品牌,舉辦“文潤講壇”4期,超70萬人次觀看直播。由版本人講版本故事的“文潤講座”,已累計組織130多場,直接參與者7000多人次。
此外,杭州國家版本館在做好版本收藏保護、保藏研究主業的同時,先後策劃推出“版印江南——中國版畫版刻版本大展”“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展”“盛世浙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千古風流——浙江歷史文化名人展”等系列展覽,舉辦了“名花競放新時代——何水法作品展”“咫尺江南——林海鐘作品展”“營造宋韻——杭州國家版本館建設文獻展”等特展,深受市民和遊客歡迎。
今年6月至今,杭州國家版本館已在余杭區黃湖鎮王位山村和臨平塘栖丁山河村先後設立“文潤閱讀室”,將惠民服務直接下沉到基層。村民不僅可以藉閱書籍,還可以交流分享當地的古蹟文脈、流傳典故。
“未來,我們將設立更多的‘文潤閱讀室’,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向基層一線延伸。”杭州國家版本館相關負責人表示。
西安分館文濟閣
“藏”於秦嶺的文明標識

“很驕傲,在巍巍秦嶺山脈下,背靠圭峰山,陝西建成如此矚目的文化工程。這是歷史與時代的選擇,是人民的期待,展現出如綿延的山脈一樣巍峨浩瀚的中華文脈的磅礴氣勢。”近日,一位預約參觀了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文濟閣)(簡稱“西安國家版本館”)的觀眾這樣感嘆。
作為陝西文化新地標,西安國家版本館秉承“閣藏秦嶺 文濟華夏”的使命,以昂揚的姿態、豐富的典藏、厚重的積澱譜寫著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與自覺,以“藏之名山 傳之後世”的偉績,肩負起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永續的歷史責任。
西安國家版本館作為中國國家版本館“一總三分”的分館之一,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團隊設計,依山而建,高台築閣,次第錯落,形成中軸對稱、主從有序的建築序列,體現出“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漢唐氣象、中國精神”的理念,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漢唐風格。
記者看到,在西安國家版本館室外,多處起伏的浮雕藝術牆格外引人注目,呈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主題:《山河頌》表現了秦嶺、黃河等中華地理標識;《聖地光輝》展現了延安寶塔和照金精神等中國革命標識;《文明之光》呈現了黃帝陵、兵馬俑等中華文明標識。
拾階而上來到文濟廳,左天祿、右麒麟的雕塑守護著一面近1800平方米的恢宏書牆,書牆背後即是一個個設計規範、設備先進、科學規劃的藏書庫。現在和未來,國家文化版本的保藏與研究是該館的重要職能。
“置身於這宏大的保藏展示空間,仰望中華五千年浩瀚文明典籍,唯有感慨與自豪。”一位參觀者說。作為序廳的文濟廳為展藏一體區,書牆分4層展示有文津閣《四庫全書》、文瀾閣《四庫全書》及《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備要》等中國典籍,汗牛充棟,令人嘆為觀止。
“文濟廳是西安國家版本館最大的單體建築,東西寬90米,高20米,迎面書牆集中陳列5萬餘冊歷代精品圖書版本。”西安國家版本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西安國家版本館佔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8.315萬平方米,包括讀者服務中心、借閱中心、交流中心、保藏中心等18棟單體建築,館室設計以竹簡、捲軸和屏風等為元素,營造清幽拙樸、書香漫溢的文化氛圍。
目前,西安國家版本館初步建立了古籍善本、紅色版本、絲路版本等特色專題庫,將收集保藏“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圖書版本、電影資料版本、非物質文化遺產版本、古籍版本,以及“長安畫派”“文學陝軍”“陝西戲曲”等地方特色版本等,聚力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華版本資源集聚中心、西部區域中心和地方特色版本中心。據統計,西安國家版本館已徵集收藏各類版本243萬餘冊(件),到本世紀中葉保藏量將達到2000萬冊(件)。
“我們館在發揮‘中華文化種子基因庫’作用的同時,廣泛開展版本文化及研究成果的傳播和運用。按照‘以藏為主、藏展結合’的總體思路,設有‘賡續文脈 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和‘楮墨遺珍 萬里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兩個專題展。”西安國家版本館工作人員說。
據介紹,“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以中華文化的經典版本為依託,集中展出彰顯民族根脈、延安精神和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版本約1743種,力圖講好中華經典版本故事。 “絲綢之路版本展”以文獻版本為基礎,以陝西典藏為依託,展出有關絲綢之路版本約600種,展示了古往今來絲綢之路上文明互鑒、交流互動的燦爛文化。
以版本繫文化、繫事、繫人,講好版本背後的故事,充分發揮版本館的文明標識和文化名片作用。西安國家版本館展覽以陝西存藏的文獻古籍以及其他版本資源為展品,設計以繪畫、圖文、多媒體、雕塑和場景復原等為主,以圖書裝置和新媒體展示為輔,凸顯了展覽主題和版本特色。
“西安國家版本館自開館以來,各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紛紛預約參觀。截至今年7月,已接待集體參觀946餘場次,累計觀眾21622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家也對版本館這一新機構有了感性加理性的新認識。作為陝西重要的標誌性文化場館,版本館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支持。”展館講解員表示,有些前來參觀的單位想將收藏多年的書籍送到版本館,給它們找一個更穩妥的家,也有參觀者希望在這裡看到更多稀世古籍善本。
西安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白光亮表示,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續推動西安國家版本館高質量發展,努力把西安國家版本館建設成為傳承中華文明的新陣地和展現新時代版本文化的新高地,為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來源:中國文化報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1/sbg1D2chKdnyKraCfMwVQPkwjDWfaiOT23R.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