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合同訓練基地,解放軍大量新型裝備融入作戰體系,坦克、火炮、防空導彈、直升機和深入敵後的特戰隊員都可以進行協同作戰,部隊機動性能力大大增強,立體攻防能力也顯著提高。這是解放軍新一代單兵數字化作戰系統功能多樣場景,這裡的一線士兵能給營團級指揮部發語音報告最前沿的情報。在迎來建軍96周年之際,人民解放軍的數字化部隊建設又邁向一個新台階。
文 | 北京 李夜雨
中國的數字化部隊建設起步較晚
信息化的鮮明標誌是組建數字化部隊。數字化部隊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巨大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極具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部隊。它是指以計算機為支撐,以數字技術信息鏈為紐帶,使部隊從單兵到各級指揮員,從各種戰鬥、戰鬥支援到戰鬥保障系統都具備戰場信息的最快獲取、傳輸及處理功能的新一代部隊。數字化部隊能夠達到戰場信息的最快獲取、信息資源的共享、人和武器的最佳結合、指揮員對士兵的最佳指揮效益。在世界各軍事強國爭相發展數字化部隊的同時,中國軍隊也緊追世界軍事潮流,並於2001年開始嘗試數字化部隊建設,建立了若干數字化兵種試點部隊。
中國推動數字化部隊建設可謂水到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作戰部隊已經成型。數字化部隊以往是中國軍隊的核心機密,2013年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以權威渠道將之公開。這本名為《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的白皮書公布,中國陸軍將“加強數字化部隊建設”。不是“建立”,而是“加強”——顯然,中國軍隊已經有了數字化部隊。2013年6月下旬,解放軍舉行的包括數字化部隊在內的軍事演習,是中國數字化合成營的首次亮相。解放軍首次舉行有網絡戰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和電子對抗部隊參與的聯合作戰演練,以檢驗其地面和空中部隊的一體化程度和協同能力。在此次軍演中,中國軍隊以數字化合成營、特種作戰營和陸軍航空兵等組成的“紅軍”,對抗機械化步兵旅扮演的“藍軍”,體現出數字化部隊以少勝多的優勢。這次令人矚目的演練旨在向世人顯示,中國在現代戰爭戰略方面已成功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中國軍隊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裝備計算機,並逐漸將計算機配備到基層單位,從而實現了全軍聯網。 計算機的配備和聯網,為中國軍隊發展數字化部隊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中國陸軍的主戰武器基本上實現了更新換代:新式自行火炮、遠程火箭炮、武直-10和武直-19武裝直升機,可提供點面結合的立體化火力支援;99式主戰坦克、ZBD-97式步兵戰車可組成強大的突擊集群,即便與美歐軍事強國的裝甲部隊相比也不落下風。起初,解放軍數字化兵種試點部隊均採用實驗性編制即數字化特種作戰大隊,內部包括了解放軍全部地面部隊:裝甲、火炮、特種作戰部隊,同時還為這些部隊添加了一定的探測和測試型各類設備。部隊內部組織結構、戰術應用、作戰理論,都是基於國際流行的數字化部隊。同時,解放軍還在不斷分析和探索數字化部隊潛在弱點,試圖使得常規作戰部隊可以借用這些弱點來戰勝數字化部隊。
解放軍數字化部隊成功縮小與西方差距
美軍在數字化部隊建設方面遙遙領先,通過大量參考及學習美軍的數字化部隊建設,中國數字化部隊成功縮小與西方差距。解放軍數字化士兵系統是一個類似西方軍隊的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十分類似美國“陸地勇士”計劃,單一士兵能够具有獨立數字化作戰能力(傳感器和發射人員)。每一個數字化以後的中國士兵可以即時借助實時圖象和視頻等戰場信息系統向其高一級的指揮員所在的基地進行同頻傳輸,同時他們也能够接受來自各個不同監測層面的網絡化指揮中心的諸多信息。如今,數字化士兵系統已經被應用在解放軍特種作戰部隊和空降團的部隊中。鑒於中國有限軍費只能滿足實驗型和測試型的發展,因此解放軍的數字化軍隊建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目前,解放軍在建立先進數字化部隊和高昂軍費開支之間面臨矛盾。而在採購先進數字化裝備還是採購傳統坦克和裝甲車設備的選擇上,其很大程度上仍然由依舊以步兵作戰為主的陸軍部隊決定。因此,未來解放軍將以常規作戰形式為主,附加一定數字化作戰技能,數字化部隊建設進程將會不斷向全軍推進。
數字化合成營成熟後,解放軍按部就班地組建數字化旅、數字化師。數字化合成旅作為陸軍部隊改革轉型的先行者,代表著新型陸軍建設的發展方向,與機械化部隊相比,數字化部隊以數字技術信息鏈為紐帶,能夠實現戰場信息最快獲取、人與裝備最佳結合。近年來參照美軍組建“斯特賴克”旅的模式,解放軍打造了以8輪裝甲車為主要作戰平台的輕型數字化旅。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稱,中國已成功研發出VN1型8輪裝甲車,其中不僅有裝備30毫米口徑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步兵戰車型號,還衍生出了裝甲維修車、指揮車和自行迫擊炮車等型號。顯而易見,中國打造輕型數字化機步旅同樣不缺適用平台。該合成旅的新裝備,從步兵到輕、高機動合成旅,新裝備列裝率在90%以上。從2020年開始,除15型輕坦外,遠程火箭炮、防空導彈、武裝直升機、裝甲突擊車、無人偵察機等新型數字化裝備相繼裝備部隊,極大地提高了部隊信息化作戰能力和野戰機動性,數字化部隊的戰鬥力是同等規模常規部隊的三倍。
據CCTV-7軍事報道,作為檢驗和磨礪部隊戰鬥力的主戰場,朱日和合同訓練基地見證了一支支部隊的轉型發展。“首支數字化部隊”、“中部戰區陸軍某師”,一看這兩個說法,熟悉解放軍的人們一下子就知道這支部隊就是直屬中部戰區陸軍的112師,是解放軍的首支數字化試驗部隊。機械化是數字化的載體,112師作為全軍數字化試點部隊,是解放軍陸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而且沒有之一。112師的三個團:兩個重型99A團和一個大八輪團,都是全軍首屈一指的好裝備,可以說是解放軍陸軍理想中的機械化部隊樣板。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PLZ-05A、紅箭-10、99A坦克、ZBD-04A步兵戰車這樣常見的裝備,還有一些“獨家裝備”。比如陸航旅的初期版本武直-10、多管對空干擾彈發射車、大八輪偵察車,這是目前其他部隊中沒見過的裝備。該師是一支思想素質過硬、武器裝備過硬的數字化部隊,被外界譽為中國的“常春藤師”(常春藤師指美國陸軍第四機步師,是世界第一支數字化步兵師),是亞洲地區的頭號重型機步師。
中國打造數字化部隊道阻且長
與信息技術掛鈎的數字化部隊是一支高效率的部隊,它能夠最快獲取戰場信息,做到信息資源共享、人和武器的最佳結合、指揮員對士兵的最佳指揮效益等,極大地提高了作戰的積極性和可靠性。因此,數字化部隊將成為未來戰爭的陸戰主角。而中國的數字化部隊建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編制到位並不代表改革到位,數字化部隊從誕生到成熟、再到強大,還需要不斷地探索革新,中國打造數字化部隊的道路還很漫長。
一夜之間,無人作戰彷彿成了決勝的關鍵,而中國作為比較早開始研究無人作戰裝備的國家,近兩年也到了密集出成果的時候。2022年6月,陸軍步兵學院與解放軍某部進行了一場對抗性演習,在這場對抗性演習當中,步院用上了全新的無人作戰裝備,包括安裝了無人武器,攜帶有重機槍與一次性火箭筒的重型無人作戰車;也包括更輕小的僅安裝一支95式自動步槍的四足無人作戰機器人;還包括完全承擔偵察監視等態勢感知任務的機器狗,以及有著轉管機槍承擔伴隨壓制任務的6軸無人車。當然,這幾型裝備目前都還處在院校的科研裝備階段,需要通過不斷的對抗驗證與測試,最後才會走入部隊服役。在這次解放軍院校進行的無人作戰當中展現出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能力和一些會讓人感到高興的強處。例如,裝備了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後,一線士兵能够通過自己的夜視多功能目鏡來識別友軍和敵人,指揮機關能精確定位每一個戰士的位置。指揮員可通過戰士的目鏡傳回視頻和信息,精確定位每個戰士的位置和狀態,實時觀測戰場形勢。指揮員通過單兵信息裝備,可以瞭解每個士兵的實時動態,全局掌握戰場態勢,可以隨時更換人員,同時進行部隊的換編,然後進行聯勤,實時通知每個士兵執行作戰任務,從而實現能夠“精確到人”的指揮能力。在此之餘,我們當然也需要意識到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需要突破。
現代戰爭的最新作戰模式是信息化、數字化作戰部隊以及指揮、控制、通訊、偵察、監聽一體化信息作戰體系。信息化、數字化、網絡作戰部隊的界線也越來越重疊,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是現代化戰爭的發展潮流。繼解放軍數字化炮兵試驗部隊建立之後,數字化裝甲兵、數字化步兵也已初具規模。未來中國陸軍數字化將繼續向前發展,在各兵種數字化聯網基礎上,將各個作戰單元通過信息系統有機聯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作戰系統,並且還會進一步與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信息系統進行融合,實現覆蓋全軍的綜合作戰系統,推動我軍聯合作戰能力不斷向前邁進。因此,未來中國數字化部隊發展應把握如下幾點:
一是立足解放軍數字化發展現狀,走“雙重”發展道路。中國發展數字化部隊與美軍等西方國家軍隊有著很大差別。例如,美軍等西方國家軍隊走的是一條先機械化後數字化的發展道路,它們是在大部分武器裝備的射程、航程、速度、精度、殺傷破壞力等性能指標,都達到或接近物理極限,機械化裝備幾乎走到盡頭後,開展實施數字化建設。此外,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力強,發展經費能夠得到充分保證。而新中國建立後才實現“騾馬化”的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起步晚,1985年才基本上實現了“摩托化”。如今,解放軍部分部隊實現了“機械化”,但就陸軍總體來說仍是“摩托化”為主。在有限的國力上,發展數字化部隊時不能像美軍那樣搞大規模、內容齊全的試驗部隊,只能把重點放在提高“信息獲取、指揮控制、協同支援”等數字化部隊建設的主要環節上,機械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
二是自主創新為主,引進外援為輔。數字化裝備建設如果完全依賴國外,就有可能受制於人,所以應有選擇地引進一些先進的高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高技術數字化裝備的國產化。因此,在數字化裝備技術發展上,採取自主創新為主的滾動推進方式,即根據作戰需求,進行系統總體設計,先建立起數字化的大系統。哪一個子系統研製成功,就將這一子系統用新技術(部件)替換下來,逐步替換,滾動發展,由量變到質變,最後實現整體的數字化。
三是採取漸進方式,由下而上逐步擴大。建設數字化部隊要科學地進行籌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堅持由下而上、試點先行的發展模式。從外軍數字化部隊發展的進程看,從單兵和步兵的數字化裝備起步發展數字化部隊,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解放軍的數字化建設應以裝甲機械化部隊先行,以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為載體,從單車的數字化開始,以合成營為第一期規模,並與團、師戰役網相連通。試點成功後,逐步向數字化團、師、集團軍發展。
四是重視研製新裝備,重點改造舊裝備。追趕世界軍事潮流,就必須研製數字化新裝備,但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全部更換新裝備。研究新裝備是為了掌握新技術改造舊裝備,把新技術嫁接到舊裝備上,是解放軍發展數字化部隊既省錢又省力的做法。因此,數字化新技術的開發研製,必須針對解放軍的舊裝備,在翻新改造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指揮系統應從宏觀上進行統籌規劃,實現縱橫一體化。21世紀的陸軍是作為空、海、天、地聯合部隊的一部分投入戰鬥的,陸軍數字化部隊必須與其他軍兵種進行信息交換。解放軍數字化部隊的發展方向首先是將分離的各類陸軍指揮與控制分系統融合成一個統一的系統,然後將陸軍的單兵、班與武器平台至戰略級力量綜合為統一的戰鬥指揮系統,最後實現與其他軍兵種及國家之間協調一體化的互聯互通。
總之,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要避免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各軍兵種互不相通,要根據軍兵種協同作戰的需要,確立綜合整體的建設思路,從國家戰略大局著眼,規劃各軍兵種指揮控制系統的橫向聯合問題,使全軍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作者係知名軍事專家,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1/IhPGqpNRXCDyRDpsBk0C3f4hpNvtScGUUEP.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近日在某合同訓練基地,解放軍大量新型裝備融入作戰體系,坦克、火炮、防空導彈、直升機和深入敵後的特戰隊員都可以進行協同作戰,部隊機動性能力大大增強,立體攻防能力也顯著提高。這是解放軍新一代單兵數字化作戰系統功能多樣場景,這裡的一線士兵能給營團級指揮部發語音報告最前沿的情報。在迎來建軍96周年之際,人民解放軍的數字化部隊建設又邁向一個新台階。
文 | 北京 李夜雨
中國的數字化部隊建設起步較晚
信息化的鮮明標誌是組建數字化部隊。數字化部隊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巨大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極具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型部隊。它是指以計算機為支撐,以數字技術信息鏈為紐帶,使部隊從單兵到各級指揮員,從各種戰鬥、戰鬥支援到戰鬥保障系統都具備戰場信息的最快獲取、傳輸及處理功能的新一代部隊。數字化部隊能夠達到戰場信息的最快獲取、信息資源的共享、人和武器的最佳結合、指揮員對士兵的最佳指揮效益。在世界各軍事強國爭相發展數字化部隊的同時,中國軍隊也緊追世界軍事潮流,並於2001年開始嘗試數字化部隊建設,建立了若干數字化兵種試點部隊。
中國推動數字化部隊建設可謂水到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化作戰部隊已經成型。數字化部隊以往是中國軍隊的核心機密,2013年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以權威渠道將之公開。這本名為《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的白皮書公布,中國陸軍將“加強數字化部隊建設”。不是“建立”,而是“加強”——顯然,中國軍隊已經有了數字化部隊。2013年6月下旬,解放軍舉行的包括數字化部隊在內的軍事演習,是中國數字化合成營的首次亮相。解放軍首次舉行有網絡戰部隊、特種作戰部隊、陸軍航空兵和電子對抗部隊參與的聯合作戰演練,以檢驗其地面和空中部隊的一體化程度和協同能力。在此次軍演中,中國軍隊以數字化合成營、特種作戰營和陸軍航空兵等組成的“紅軍”,對抗機械化步兵旅扮演的“藍軍”,體現出數字化部隊以少勝多的優勢。這次令人矚目的演練旨在向世人顯示,中國在現代戰爭戰略方面已成功縮小與西方國家的差距。
中國軍隊自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裝備計算機,並逐漸將計算機配備到基層單位,從而實現了全軍聯網。 計算機的配備和聯網,為中國軍隊發展數字化部隊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中國陸軍的主戰武器基本上實現了更新換代:新式自行火炮、遠程火箭炮、武直-10和武直-19武裝直升機,可提供點面結合的立體化火力支援;99式主戰坦克、ZBD-97式步兵戰車可組成強大的突擊集群,即便與美歐軍事強國的裝甲部隊相比也不落下風。起初,解放軍數字化兵種試點部隊均採用實驗性編制即數字化特種作戰大隊,內部包括了解放軍全部地面部隊:裝甲、火炮、特種作戰部隊,同時還為這些部隊添加了一定的探測和測試型各類設備。部隊內部組織結構、戰術應用、作戰理論,都是基於國際流行的數字化部隊。同時,解放軍還在不斷分析和探索數字化部隊潛在弱點,試圖使得常規作戰部隊可以借用這些弱點來戰勝數字化部隊。
解放軍數字化部隊成功縮小與西方差距
美軍在數字化部隊建設方面遙遙領先,通過大量參考及學習美軍的數字化部隊建設,中國數字化部隊成功縮小與西方差距。解放軍數字化士兵系統是一個類似西方軍隊的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十分類似美國“陸地勇士”計劃,單一士兵能够具有獨立數字化作戰能力(傳感器和發射人員)。每一個數字化以後的中國士兵可以即時借助實時圖象和視頻等戰場信息系統向其高一級的指揮員所在的基地進行同頻傳輸,同時他們也能够接受來自各個不同監測層面的網絡化指揮中心的諸多信息。如今,數字化士兵系統已經被應用在解放軍特種作戰部隊和空降團的部隊中。鑒於中國有限軍費只能滿足實驗型和測試型的發展,因此解放軍的數字化軍隊建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目前,解放軍在建立先進數字化部隊和高昂軍費開支之間面臨矛盾。而在採購先進數字化裝備還是採購傳統坦克和裝甲車設備的選擇上,其很大程度上仍然由依舊以步兵作戰為主的陸軍部隊決定。因此,未來解放軍將以常規作戰形式為主,附加一定數字化作戰技能,數字化部隊建設進程將會不斷向全軍推進。
數字化合成營成熟後,解放軍按部就班地組建數字化旅、數字化師。數字化合成旅作為陸軍部隊改革轉型的先行者,代表著新型陸軍建設的發展方向,與機械化部隊相比,數字化部隊以數字技術信息鏈為紐帶,能夠實現戰場信息最快獲取、人與裝備最佳結合。近年來參照美軍組建“斯特賴克”旅的模式,解放軍打造了以8輪裝甲車為主要作戰平台的輕型數字化旅。俄羅斯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網站稱,中國已成功研發出VN1型8輪裝甲車,其中不僅有裝備30毫米口徑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的步兵戰車型號,還衍生出了裝甲維修車、指揮車和自行迫擊炮車等型號。顯而易見,中國打造輕型數字化機步旅同樣不缺適用平台。該合成旅的新裝備,從步兵到輕、高機動合成旅,新裝備列裝率在90%以上。從2020年開始,除15型輕坦外,遠程火箭炮、防空導彈、武裝直升機、裝甲突擊車、無人偵察機等新型數字化裝備相繼裝備部隊,極大地提高了部隊信息化作戰能力和野戰機動性,數字化部隊的戰鬥力是同等規模常規部隊的三倍。
據CCTV-7軍事報道,作為檢驗和磨礪部隊戰鬥力的主戰場,朱日和合同訓練基地見證了一支支部隊的轉型發展。“首支數字化部隊”、“中部戰區陸軍某師”,一看這兩個說法,熟悉解放軍的人們一下子就知道這支部隊就是直屬中部戰區陸軍的112師,是解放軍的首支數字化試驗部隊。機械化是數字化的載體,112師作為全軍數字化試點部隊,是解放軍陸軍中裝備最好的部隊,而且沒有之一。112師的三個團:兩個重型99A團和一個大八輪團,都是全軍首屈一指的好裝備,可以說是解放軍陸軍理想中的機械化部隊樣板。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PLZ-05A、紅箭-10、99A坦克、ZBD-04A步兵戰車這樣常見的裝備,還有一些“獨家裝備”。比如陸航旅的初期版本武直-10、多管對空干擾彈發射車、大八輪偵察車,這是目前其他部隊中沒見過的裝備。該師是一支思想素質過硬、武器裝備過硬的數字化部隊,被外界譽為中國的“常春藤師”(常春藤師指美國陸軍第四機步師,是世界第一支數字化步兵師),是亞洲地區的頭號重型機步師。
中國打造數字化部隊道阻且長
與信息技術掛鈎的數字化部隊是一支高效率的部隊,它能夠最快獲取戰場信息,做到信息資源共享、人和武器的最佳結合、指揮員對士兵的最佳指揮效益等,極大地提高了作戰的積極性和可靠性。因此,數字化部隊將成為未來戰爭的陸戰主角。而中國的數字化部隊建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編制到位並不代表改革到位,數字化部隊從誕生到成熟、再到強大,還需要不斷地探索革新,中國打造數字化部隊的道路還很漫長。
一夜之間,無人作戰彷彿成了決勝的關鍵,而中國作為比較早開始研究無人作戰裝備的國家,近兩年也到了密集出成果的時候。2022年6月,陸軍步兵學院與解放軍某部進行了一場對抗性演習,在這場對抗性演習當中,步院用上了全新的無人作戰裝備,包括安裝了無人武器,攜帶有重機槍與一次性火箭筒的重型無人作戰車;也包括更輕小的僅安裝一支95式自動步槍的四足無人作戰機器人;還包括完全承擔偵察監視等態勢感知任務的機器狗,以及有著轉管機槍承擔伴隨壓制任務的6軸無人車。當然,這幾型裝備目前都還處在院校的科研裝備階段,需要通過不斷的對抗驗證與測試,最後才會走入部隊服役。在這次解放軍院校進行的無人作戰當中展現出了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能力和一些會讓人感到高興的強處。例如,裝備了數字化單兵作戰系統後,一線士兵能够通過自己的夜視多功能目鏡來識別友軍和敵人,指揮機關能精確定位每一個戰士的位置。指揮員可通過戰士的目鏡傳回視頻和信息,精確定位每個戰士的位置和狀態,實時觀測戰場形勢。指揮員通過單兵信息裝備,可以瞭解每個士兵的實時動態,全局掌握戰場態勢,可以隨時更換人員,同時進行部隊的換編,然後進行聯勤,實時通知每個士兵執行作戰任務,從而實現能夠“精確到人”的指揮能力。在此之餘,我們當然也需要意識到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仍然面臨許多問題需要突破。
現代戰爭的最新作戰模式是信息化、數字化作戰部隊以及指揮、控制、通訊、偵察、監聽一體化信息作戰體系。信息化、數字化、網絡作戰部隊的界線也越來越重疊,一體化聯合作戰模式是現代化戰爭的發展潮流。繼解放軍數字化炮兵試驗部隊建立之後,數字化裝甲兵、數字化步兵也已初具規模。未來中國陸軍數字化將繼續向前發展,在各兵種數字化聯網基礎上,將各個作戰單元通過信息系統有機聯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作戰系統,並且還會進一步與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信息系統進行融合,實現覆蓋全軍的綜合作戰系統,推動我軍聯合作戰能力不斷向前邁進。因此,未來中國數字化部隊發展應把握如下幾點:
一是立足解放軍數字化發展現狀,走“雙重”發展道路。中國發展數字化部隊與美軍等西方國家軍隊有著很大差別。例如,美軍等西方國家軍隊走的是一條先機械化後數字化的發展道路,它們是在大部分武器裝備的射程、航程、速度、精度、殺傷破壞力等性能指標,都達到或接近物理極限,機械化裝備幾乎走到盡頭後,開展實施數字化建設。此外,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國力強,發展經費能夠得到充分保證。而新中國建立後才實現“騾馬化”的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起步晚,1985年才基本上實現了“摩托化”。如今,解放軍部分部隊實現了“機械化”,但就陸軍總體來說仍是“摩托化”為主。在有限的國力上,發展數字化部隊時不能像美軍那樣搞大規模、內容齊全的試驗部隊,只能把重點放在提高“信息獲取、指揮控制、協同支援”等數字化部隊建設的主要環節上,機械化和信息化同步發展。
二是自主創新為主,引進外援為輔。數字化裝備建設如果完全依賴國外,就有可能受制於人,所以應有選擇地引進一些先進的高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高技術數字化裝備的國產化。因此,在數字化裝備技術發展上,採取自主創新為主的滾動推進方式,即根據作戰需求,進行系統總體設計,先建立起數字化的大系統。哪一個子系統研製成功,就將這一子系統用新技術(部件)替換下來,逐步替換,滾動發展,由量變到質變,最後實現整體的數字化。
三是採取漸進方式,由下而上逐步擴大。建設數字化部隊要科學地進行籌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展開,堅持由下而上、試點先行的發展模式。從外軍數字化部隊發展的進程看,從單兵和步兵的數字化裝備起步發展數字化部隊,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因此,解放軍的數字化建設應以裝甲機械化部隊先行,以坦克、裝甲車、直升機為載體,從單車的數字化開始,以合成營為第一期規模,並與團、師戰役網相連通。試點成功後,逐步向數字化團、師、集團軍發展。
四是重視研製新裝備,重點改造舊裝備。追趕世界軍事潮流,就必須研製數字化新裝備,但國家財力有限,不可能全部更換新裝備。研究新裝備是為了掌握新技術改造舊裝備,把新技術嫁接到舊裝備上,是解放軍發展數字化部隊既省錢又省力的做法。因此,數字化新技術的開發研製,必須針對解放軍的舊裝備,在翻新改造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是指揮系統應從宏觀上進行統籌規劃,實現縱橫一體化。21世紀的陸軍是作為空、海、天、地聯合部隊的一部分投入戰鬥的,陸軍數字化部隊必須與其他軍兵種進行信息交換。解放軍數字化部隊的發展方向首先是將分離的各類陸軍指揮與控制分系統融合成一個統一的系統,然後將陸軍的單兵、班與武器平台至戰略級力量綜合為統一的戰鬥指揮系統,最後實現與其他軍兵種及國家之間協調一體化的互聯互通。
總之,解放軍數字化部隊建設要避免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各軍兵種互不相通,要根據軍兵種協同作戰的需要,確立綜合整體的建設思路,從國家戰略大局著眼,規劃各軍兵種指揮控制系統的橫向聯合問題,使全軍的數字化信息系統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作者係知名軍事專家,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1/IhPGqpNRXCDyRDpsBk0C3f4hpNvtScGUUE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