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煒光
2024年剛開局,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建設我國為金融強國有重要論述。1月16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主席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習主席在講話中指經多年積累寶貴經驗,我國逐步走出一條具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這就是:1)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3)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4)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5)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6)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7)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8)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幾條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麼看、怎麼幹,是體現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有機整體。
習主席在上述8條中,其中第7條強調——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若論開放,全國最開放的金融中心一定是香港。最具豐富安全經驗的也一定是香港。由回歸伊始的金融風暴、港元拆息急升以至樓股震盪、1998年港府入市打“大鱷”、2008年9月雷曼突然倒閉而引發的金融海嘯、到近日股票市場的跌宕,可以說回歸廿多年來,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仿如國際金融巨浪中的一葉扁舟,在國家的支持下,在港人堅毅不屈的努力下,歷盡風雨,其經驗教訓,可以讓內地各省市借鏡。
習主席說:“金融強國應當基於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這6個強大中,香港可以在其中3個佔重要席位,即“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和“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香港的國際化監管模式,非其他內地城市能比擬,香港多年積累的人才,也是八方滙集。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全國唯一實施普通法的城市,這和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在法制上接軌,這是香港的獨特優勢。
習主席繼續指出:“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建立健全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系、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多樣化專業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
事實證明,金融安全是一個國家非常重要的安全環節。1980年代末日元因《廣場協議》而被迫升值,日本陷入資產泡沫狂飆,最後泡沫爆破而迷失逾30年、90年代初國際大鱷賭英鎊脫鈎,一夜間捲走10億美元、1997年國際大鱷發動亞洲金融風暴等。殷鑒不遠,我國必須慎之又慎。香港作為我國國際金融中心,既是排頭兵,也是前哨兵,這方面的貢獻,非其他內地的金融中心,可以比擬。因此,香港絕不應妄自菲薄,以為國際金融中心光環不再。從習主席的重要講話,可以看到香港可發揮的位置,希望特區政府高官能細心研讀。筆者一直建議應重建特首辦內特別助理團隊,這個團隊應是特區的內交顧問,這樣“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才不會流為一句空話。
(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株洲聯誼會名譽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