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港澳台研究中心課題組
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一直在扶持和推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隨著國家不斷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香港也有更好的機遇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而提升自身經濟實力。本文從把握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機遇的角度,探討如何通過推動香港與國家的緊密合作,實現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當前,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逐步加深。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的一把「金鑰匙」。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持續鞏固和強化製造業在廣東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頂樑柱」作用,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提出關於高質量建設製造強省的意見。香港特區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其上任後首次訪問廣東時指出,國家改革開放接近45年來,港商在廣東省大量投資,累計設立港資企業已經有21萬家,佔廣東省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總數70%。同時,廣東在香港投資設立境外企業超過9,000家,兩地每年的進出口額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之一,在金融、貿易、科技創新、專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都可與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縱觀世界經濟,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特別是在毗鄰香港的廣東。香港把握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推動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深化「一國兩制」實踐的應有之義,是擴大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也是香港積極探索發展新方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的客觀要求。
一、大灣區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邁入全球前列
在過去五年,廣東大力推進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培育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形成8個萬億元級產業集群。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和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取得一批重大突破性成果。廣東已成為國家原始創新的重要動力源。
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面貌發生了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2022年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在全球創新版圖中的地位不斷躍升,正朝著建設全球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截至目前,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綜合水平進入全球前列,已建成34家國家級、7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2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鵬城實驗室掛牌運作。目前,已有200餘個科研團隊通過國家超算南沙分中心使用「天河二號」超算資源,在生物醫藥、材料化學、工程機械仿真計算等諸多領域開展科學研究。
「香港—深圳—廣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連續三年位居第二。廣東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呈現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向世界展示科技強國建設中的「灣區力量」。
二、推動香港更好融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大局
香港的命運同祖國緊密相連,國家發展始終是香港穩定發展的最大依託。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為香港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香港需要提高站位、拓寬視野、革新理念,全身心對接和融入國家戰略,在助力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獲得自身發展。
在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要深化與廣東經貿、科創合作關係,加強並擴大與廣東金融市場互聯互通。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推進內地與港澳在經濟、社會、民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推進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深港河套等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制定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發展和生活居住的政策措施,增強港澳同胞的幸福感、獲得感。
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重要抓手,香港在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一定能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越來越多香港同胞也一定能在與祖國同行的道路上,擁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台。今天,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宏大夢想就在前方。香港這顆璀璨明珠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光添彩。
三、完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創業支持體系
廣東加快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目前,已建成面向港澳的科技孵化載體超130家,在孵港澳創業團隊和企業近1,100個。廣東承辦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帶動3,400多家港澳台企業來粵同台競技,300多家港澳台企業落地廣東。粵港澳進一步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切實暢通三地人才往來便利機制,將吸引更多國際化專業化人才來大灣區創新創業。
在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粵港澳全面加強合作,給予港澳青年以實質性的資助。將港澳科技創新基金、青年發展基金等優惠政策措施覆蓋至在廣東創業的港澳青年。在政策扶持方面,為有創業意願的港澳青年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為有培訓需求的港澳青年提供高質量技能培訓,建議將符合條件的港澳創業者納入廣東創業補貼扶持範圍,來粵創業的港澳青年可與本省青年享受同等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租金補貼、創業孵化補貼、初創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培訓等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
完善青年人才服務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方便工商登記,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更加開放高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在CEPA框架下加快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進一步拓展港澳專業人士在創新創業基地的執業空間。在基地設立港澳青年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為港澳青年人才提供定制化、精細化、個性化專業服務。
完善多層次融資支持體系。落實鼓勵港澳青年創業投資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建立健全天使投資風險補償制度,發揮廣東省創新創業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導作用,同時引入社會優質資本,使更多專項資金於港澳青年創新創業項目的初創期、早中期投資。為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在基地創新創業提供貸款和貼息支持。同時探索創新科技金融產品和專項機制,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四、粵港澳強化科技創新資源協同共用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發揮粵港澳獨特優勢,推進深化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特別要聚焦人工智能、高能物理、納米科技、海洋科學等重要領域,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灣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廣東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服從服務「一國兩制」大局,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加強與港澳科技創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從推動創新要素流動、共建科技平台、聯合科研攻關、加快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等方面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階。
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有效破解大灣區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大科學裝置共建共用等方面的「堵點」「難點」問題。推動科研資金、儀器設備、數據資源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開放共用。圍繞人員往來、稅收平衡、經費過境、物資流通等關鍵環節持續深化改革。在全國率先支持港澳機構申報廣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同時,加快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試點。向港澳開放共用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依託橫琴、前海、南沙重大平台促進科研創新合作。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強化粵港澳創新協同、資源共用。攜手港澳共建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在河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推進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聯合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協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五、加強專業服務與先進製造業的緊密聯繫
從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分布看,IT、高新技術產業主要聚集在深莞惠都市圈;從發展水平看,雖然深莞惠三市的產業發展層次不同,但在產業結構上存在很大互補性。因此,深莞惠港加強協調,構成新的產業集群,必將對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產生強大輻射帶動力。
深莞惠港通過加強創新資源協同配合,充分發揮珠江口東岸高端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配套優勢,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有利於聯合構建以高端電子信息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拓展高科技產業發展新空間。
未來,要大力提升香港服務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會計、法律、會展、物流等服務業。
要發揮港澳專業服務優勢,將港澳法律、會計、營銷等專業服務拓展到大灣區合作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設立大灣區中長期研究項目與資助計劃,吸引全球一流科學家、全球頂尖科研機構和實驗室匯聚粵港澳大灣區。重點打造支柱產業鏈和新興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深入推進「廣東強芯」等重大任務,積極參與國家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儘快實現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發展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提高產業鏈根植性。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發展服務型製造和工業互聯網。優化大灣區產業鏈布局,促進產業在大灣區內有序轉移。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防範全球市場風險能力。
六、發揮香港在製造業發展中的「中介人」作用
香港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法治化、市場化的經濟體,在推動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有著明顯的獨特優勢。一方面,香港要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優勢,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香港可以把握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契機,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
暢通國內大循環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優化供給結構、加強科技自主創新、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補上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短板。而香港科技創新能力比較強,現代服務業非常發達,可以與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一個很好的優勢互補關係。
把握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機遇,粵港需要加強投資推廣領域的交流合作。加強在產業、投資、貿易等方面的合作,這有利於推動香港與廣東加強高水平產業合作,支持香港發揮好科技創新、生性服務業發達、金融體系方面的優勢,將這些優勢與廣東巨大市場規模、製造業體系有機對接,使香港很好地參與到國內大循環中。這樣既有利於暢通國內大循環,也能為香港未來發展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七、在助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中鞏固提升香港競爭新優勢
把握廣東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機遇,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發展擘畫了光明前景,拓展了廣闊空間。香港作為國家對外擴大開放的重要窗口,香港的獨特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香港所擁有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以及專業人才眾多、文化多元、基礎設施先進、營商環境優良等特色優勢也將得到更充分發揮。
(一)提升金融、貿易、航運和航空樞紐地位
強化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充分發揮香港金融優勢,研究發展更多以人民幣交易的金融產品,支持更多人民幣資金的跨境投資和融資活動,引導和鼓勵廣東企業與香港企業合作拓展國際市場,推動有競爭力的廣東企業在香港上市,支持香港發展綠色金融,落實在粵港澳大灣區試點「跨境理財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支持香港機場第三條跑道建設,優化珠三角空域管理,支持發展航空金融及飛機租賃,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
(二)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促進香港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從戰略高度和國家層面為香港科技創新發展前景進行了擘畫,這對於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是重大利好,是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舉措。要利用廣東高質量發展製造業的機遇,加快推進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建設,研究推出更多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人才、科研資金、科研資源和設施等方面對香港的便利措施,支持香港建設國際科技創新平台,從而全面提升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
(三)推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製造業的深度融合
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這為大灣區加快數字服務貿易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數字技術為服務貿易帶來更多機遇。縱觀全球,隨著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新數字技術的成熟運用,以數據為要素、以服務為核心的數字服務貿易方興未艾。因此,加強數字技術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特別是著力推進數字服務貿易與經濟、投資、消費領域更緊密的融合,將為大灣區服務貿易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粵港澳數字經濟發展已具備良好產業基礎,在數字經濟與實體合作方面可以充分做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廣東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釋放巨大需求潛力,為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技術進步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動力;同時,粵港澳加速建立一體化的數字商業、數字產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和數字科創體系,具有豐富的數字經濟綜合應用場景,有利於推動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發展。
二是數字技術促進服務貿易「提質增效」。從全球視野看,加快發展服務貿易,不僅有利於調整經濟結構,也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大灣區促進數字貿易、技術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效應不斷顯現,為服務貿易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推動服務貿易健康、可持續發展,成功實現服務貿易的「提質增效」。
三是發揮數字技術在大灣區服務貿易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是大灣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廣東省委、省政府制定《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重點發揮數字貿易在推進服務貿易的重要作用,促進大灣區服務貿易實現快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四是構建立足大灣區、輻射全球的技術貿易中心。粵港要從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如何通過技術貿易進一步匯聚全球高端技術,聚焦特定產業確定發展方向。發揮知識產權服務、研發設計的優勢,聯動港澳現代服務業,建成立足大灣區、輻射全球的技術貿易中心。
五是以數字技術提升金融服務全球貿易水平。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推進與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跨境金融監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廣州期貨交易所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深化金融產品與服務合作。完善跨境人民幣業務配套政策體系和產品服務體系,吸引大型外資金融機構到廣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設立區域總部,推動金融服務企業到海外設立網點和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持續提升大灣區金融服務水平。
六是培育數字技術服務貿易主體。粵港推進服務貿易企業規模化、品牌化、專業化發展,做大一批研發設計、檢驗檢測、信息軟件等知識密集型服務企業;做強一批航運物流、建築工程、跨境旅行等傳統領域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專業諮詢、研發設計、節能降碳、環境服務、醫療健康等新形態、高附加值、成長型的服務貿易領域企業;培育壯大一批創新能力強、開放程度高、競爭優勢明顯的中小型服務貿易企業。
七是加快對傳統貿易的數字化改造。粵港澳加強運輸服務,商業、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優化港區功能布局,打造世界級港口群。引導中歐班列運營企業創新物流組織方式,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持續優化口岸通關環境,吸引國際班輪航線在大灣區港口掛港。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7-8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23/MbVaZun1p1Lyx9ZtVx3zFHBT1FH8AYBCaUR.jpe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