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郭靈:總結抗雨經驗 提升應變能力
上周四晚,百年一遇的世紀暴雨侵襲香港,全港各區都出現水浸,導致大部分交通工具停運,港府亦首次發出“極端情況”公告,有不少市民批評政府的警告發得太遲,加上停工指引不清晰,以至於很多市民要冒着暴雨上班。惟筆者認為,有關批評值得商榷,畢竟這場世紀暴雨來得突然,且隨機性大,增加了預測降雨量的難度,才殺了政府一個措手不及,港府須吸取今次對抗暴雨的教訓,檢視政府災害預警、信息發放和災害應對等工作,提高對極端惡劣天氣的應變能力,未來才能更好地保護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據天文台科學數據顯示,此次世紀暴雨是受颱風“海葵”殘餘的低壓槽影響所致,在短短一小時內就降下158.1毫米雨量,打破了1884年天文台有紀錄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時,當日24小時內的降雨量超過了600毫米,大約是過去全年平均總雨量的四分之一。各項數據均顯示,今次的特大暴雨實在是一個非常極端的情況。
而在面對前所未見的特大暴雨,多個政府部門通宵工作,全力採取應對行動,才將暴雨的影響減至最低,但政府在發放信息及災害預警方面的工作,未能達到市民大眾的預期,所以才會遭到批評。因此政府有必要檢視信息發放的機制和速度,多站在市民的角度出發,考慮惡劣天氣對市民生活的衝擊,讓市民在面對暴雨時能更快更清晰地掌握最新信息,及早作好應對準備。
事實上,受全球氣候變化加劇影響,暴雨、超級台風等極端天氣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更為頻密,希望港府在今次暴雨後,將極端天氣情況停工停學的安排講得清清楚楚,使其制度化、明確化,讓市民大眾未來遇到類似災害時有所適從。同時間,港府要有系統地檢視本港的排洪、渠道、護土牆等基礎設施,以及緊急警示系統,是否有足以應付極端天氣的能力,並為今後的極端天氣制定應急預案,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本港防災抗災能力,更好地保障市民安全。
(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1/vhejhKAYcVVElLK7cz3Xchv2qkyE4TcXJsk.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Hi, This website does not supports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