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至18日,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時隔五年後,黨中央再次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這次大會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又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生態環境系統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域覆蓋,努力繪就美麗中國多彩畫卷。
文| 本刊記者 馮琳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闡釋和新發展
記者:2018年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提出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如何看待五年後再次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對創新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意義?
黃潤秋:生態環境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時隔五年之後,黨中央在北京再次召開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生態文明建設一以貫之的高度重視。這次大會,是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大的會議,是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又一個新的重要里程碑。
這次大會創新發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系统部署了全面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任務和戰略舉措,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新闡釋和新發展,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科學指南。其主要內容可以用“4561”來概括:“4”是“四個重大轉變”,“5”是“五個重大關係”,“6”是“六項重大任務”,“1”是“一項重大要求”。
“四個重大轉變”是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巨大成就的全面總結。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了由重點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顯著標誌。這既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的結果,又豐富和發展了這一思想,充分彰顯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五個重大關係”標誌著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又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和發展。面對新階段新形勢新任務,要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處理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與協同治理、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外部約束與內生動力、“雙碳”承諾與自主行動這五大關係。這五大關係既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又是理論概括,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和方法論,也充滿了深刻的道理學理哲理,為以美麗中國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
“六項重大任務”是對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全面戰略部署。未來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著力提升生態系统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這“六項重大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重大戰略部署,瞄準今後五年和到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所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
“一個重大要求”是強調堅持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過去的實踐表明,黨的領導是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的根本保障。面對新征程上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我們必須繼續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系统將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做到“兩個維護”,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得益彰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係”,其中第一個就是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係。怎樣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生態環境部在工作中是如何踐行這一要求的?
黃潤秋: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在生態環境領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也是永恒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通過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們要把生態環保工作放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大局中考量。首先,高水平保護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應有之義。離開綠色環保的發展,既不符合新發展理念,更談不上高質量。其次,高水平保護可以通過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環境影響評價等手段,為高質量發展把好關、守好底線。再者,高水平保護可以通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環境標準提升,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倒逼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可以通過增加財政投入、開發綠色金融、生態補償機制等一系列政策工具,推動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從而助力高水平保護。
近些年,生態環境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方面,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全國共劃定了約4萬個環境管控單元,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畫邊框。在強化項目環評保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嚴格生態環境准入管理,守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健全生態環境法規政策標準,加強生態環境督察執法,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項目盲目發展。截至去年底,全國共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約3億噸、水泥4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
二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強化環境質量改善和碳排放協同管理,推動實施結構減排。全國燃煤鍋爐和窯爐從近50萬台降低到目前不足10萬台,減少燃煤使用量4億多噸。北方地區完成農村散煤治理3,700萬戶左右,減少散煤消費量7,000多萬噸。10.3億千瓦煤電機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6.8億噸鋼鐵產能完成或正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淘汰老舊及高排放機動車輛超3,000萬輛。
三是實施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大力推動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以生態環境為導向的項目開發(EOD)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產業。去年,全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22萬億元人民幣,已經成為綠色經濟的重要力量。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修復城市水生態系统,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提升了城市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是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健全優化區域聯防聯控機制,形成共保聯治的良好格局。深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命名了6批468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187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引導各地積極探索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處理好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關係,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營造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生動畫面
記者: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截至目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成效如何?還將採取哪些舉措讓祖國的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
黃潤秋:“美麗中國”最早是在黨的十八大上提出來的,要求“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十九大將“美麗中國”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兩步走”的目標。二十大進一步明確,未來五年,美麗中國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每到地方考察調研的時候,他必提美麗中國的地方實踐。比如,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使青海成為美麗中國的靚麗名片,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美麗新寧夏、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強富美高新江蘇等。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總書記發出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動員令、集結號。
按照黨中央部署,生態環境部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在研究部署方面,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持續研究美麗中國建設的指標體系,錨定到2035年美麗中國基本建成的目標,研究分階段戰略安排,即“十四五”深入攻堅、“十五五”持續鞏固、“十六五”全面提升的總體路徑。
在典型推廣方面,突出“美”為核心導向,將系统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麗河湖,“水清灘淨、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海灣為導向,宣傳、推廣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案例。去年以來,我們已相繼推出了18個美麗河湖、8個美麗海灣典型案例。比如,深圳茅洲河從曾經“深圳臉上的一道疤痕”重回渚清沙白、水草豐美、白鷺翔集,沿河生態長廊人流如織,不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百姓口碑。
在地方實踐方面,專門出台關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指導意見,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江蘇、四川、河北等省份努力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的實踐模式。比如,福建提出“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園區”的五美體系,四川將美麗空間、美麗文化作為重要內容,杭州、深圳、青島等城市提出更富雄心的美麗城市建設要求和目標。
今後五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們將著力打造美麗藍天、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山川,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美麗省份、美麗城市、美麗鄉村,因地制宜、梯次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域覆蓋,營造共建共享美麗中國的生動畫面,繪就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
由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到引領者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具體來看,中國為參與全球環境治理、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哪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黃潤秋: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的共同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了大國責任、展現了大國擔當,實現了由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我理解,有以下幾方面的標誌性成就。
一是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習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國際場合闡釋中國的全球氣候治理主張,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中國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成為引領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力量;宣布“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啟動和穩定運行了全球最大的碳市場,這些都彰顯了我們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二是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中國作為主席國,成功舉辦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推動達成了具有歷史性的兼具雄心又務實平衡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篇章,得到國際社會共同認可。作為最早簽署和批准《公約》的國家之一,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好於全球平均水平。全國自然保護地面積佔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陸域國土面積的比例超過了30%,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成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支持發展中國家生物多樣性保護。
三是推動全球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已突破13億千瓦,裝機總量超過煤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均屬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保有量達1,620萬輛,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中國向全球提供了50%的風電設備、80%的光伏組件設備。正是由於風能、光伏等再生能源在我國的技術進步和大規模應用,從而大大降低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本。2021年,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成本較2010年下降約82%,風電裝機成本下降了35%-40%,這不僅推動中國的綠色低碳發展,也為全球減排作出了巨大貢獻。
四是共建綠色“一帶一路”。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合作協議,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已有43個國家的150多個合作夥伴。建設“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實施“綠色絲路使者計劃”,已培訓120多個國家3,000多人次的環境管理人員和專家學者。開展“一帶一路”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與39個共建國家簽署了合作文件,通過援助氣象衛星、光伏發電系统,幫助他們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五是加強對海外項目的環境管理。發布對外投資合作建設項目生態環境保護指南,對項目實施提出明確環保要求。中國企業在承建海外項目的過程中引入了先進的環保理念,比如,在加納集裝箱碼頭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建立了“海龜孕育中心”,孵化放生1萬多隻小海龜;在中老鐵路建設過程中,為保護象群生存家園,多次延長隧道、以橋代路。
下一步,中國將繼續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認真履行國際公約,為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建設清潔美麗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29/mkLzIWWpkbEGsMNt6WhQcpDrqAhFN94P3wU.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