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香港特區政府施政報告公布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由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帶領,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和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引進辦自去年12月開始正式運作。在引進創科企業方面,香港特區政府的團隊至今接觸超過200家企業,逾25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其在港營運的規模,投資額逾170億港元,創造超過4,000個就業機會。
三顧茅廬,赤誠請賢。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談成如此多合作,有為政府與重點企業最終相互成就、構成了良好互動關係,背後依靠的是什麼?從政府的角度來看,當初為何決心設立引進辦?政府又是如何邀請並引進重點企業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從企業角度來看,吸引他們來港的理由是什麼?他們又將如何在香港發揮作用?就此,記者採訪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主任容偉雄,以及華為香港行政總裁鄧水根、美時醫療董事長兼總裁馬啟元、多點DMALL總裁張峰,意圖為讀者提供全面的角度,深入探索這一友好合作如何成為現實。
文| 特約記者 冼志 吳欣純 王姝
利用香港獨特優勢、 提供政策便利,政府廣招賢企
陳茂波: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
具有獨特優勢
記者:政府為什麼有引進重點企業這個想法?為什麼要設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背後的理念是什麼?
陳茂波:引進重點企業背後的理念是結合好“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在國家的堅實支持下,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有獨特優勢:一方面,香港有便捷連接內地與環球市場的優勢;同時,我們匯聚國際一流的人才、機構、企業及資金。憑著這些優勢,特區政府要更積極主動引進我們想發展的範疇的企業,並積極吸引人才,以帶動香港的整體經濟和產業發展。在這個理念推動之下,我們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同時政務司司長辦公室下也成立了“人才服務窗口”。
記者:您覺得引進重點企業對於香港的重要性是什麼?它可以為香港帶來什麼好處?例如是否能增加本地就業崗位和改善發展前景?
陳茂波:引進重點企業能夠增強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動能,推動我們的產業更多元化。除了金融、地產、旅遊之外,我們希望可以在創新科技方面有所突破,匯聚新的產業,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生命健康、醫療科技,以及金融科技、先進製造業、新材料等,開拓新的發展空間,積極對接國家的發展戰略。事實上,這也配合特區政府去年12月公布的創科發展藍圖,當中提到在2032年,要將製造業佔本港GDP的比例提升至約5%。
記者:美國近期出台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限制對華投資高科技企業,其中香港也受到牽涉。這會不會對政府引進企業的工作帶來一些困難?
陳茂波:這或多或少會造成一些影響,而按照目前我們的評估,地緣政治格局下帶來的挑戰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對特區政府來說,我們要多方面、多渠道地突破其影響。例如,有一些技術不一定是美國獨有的,其他地方也有替代。此外,我們也要善用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考慮如何讓我們的資金與市場資金結合,用好槓桿市場的力量,讓投資創科的資金來源更寬、更持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著力開拓一些新的資金和市場,例如中東和東南亞國家。我們會繼續跟商界攜手,不斷探索和開拓不同的新機遇。引進的重點企業首階段的投資有170億,並會創造4,000個就業機會,大部分是科研和高管職位。而這只是第一階段,我們很有信心它們來港之後,將更深刻體會到香港優良、友善的營商環境和國際化優勢。我很有信心它們在這裡會擴大投資。
記者:司長是如何主動邀請外地企業來香港落戶的?他們的回應又是怎樣的呢?
陳茂波:這些外地企業有些來過香港考察,亦有些是我們去主動找它們的。可以這樣說,我們接觸到的企業對於香港的獨特優勢,尤其是在“一國兩制”下,香港的自由度、國際化、人才匯聚、資金匯聚,以及一流的金融服務等,都非常認同。這一獨特優勢對於企業本身發展業務,無論是擴充內地業務,還是開拓國際業務,都有很大幫助。儘管如此,它們對於香港本地法律法規、商業習慣、企業選址和經營成本等未必很熟悉。因此在接觸過程中,我們邀請他們來香港考察,為什麼呢?英文有一句叫“Seeing is believing”,他們來到實地看看,就可以真正體驗到香港與眾不同的地方、更加具體地體會到香港對於它們發展的幫助。
容偉雄:為企業量身定做並落實其
在港業務發展計劃
記者:去年政府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搶企業”措施。目前在搶企業方面進展如何?
容偉雄:特區政府在招商引資上進展良好。特區政府的團隊接觸過超過兩百間重點企業,有內地的、也有海外的。到目前為止,大概有25間是落實了或計劃了短期內來香港落戶,或者在港擴展它們的業務。這些企業很多都是很有實力、很有代表性的,有不少企業市值或者估值超過100億元。未來這幾年,它們會為香港帶來大概170億元的投資,並聘用超過4,000人,當中有不少是科研人員或者是高級管理人員。
記者:上任至今,招攬重點企業時,有沒有遇到一些困難?例如近期地緣政治局勢問題,會不會對招攬企業帶來一些挑戰?
容偉雄:我們接觸的企業裡面,有不少對香港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如果對香港認識比較少的話,在我們與企業接觸的過程當中,我們會盡量向他們解說在香港開展、擴展業務的好處。
在接觸的這麼多的企業中,我們沒有聽過有企業說地緣政治會影響到它們來香港的興趣或者計劃。
我們最主要的工作是向這些企業全面介紹香港的優勢,也全面研究企業的業務發展計劃,探討有哪方面可以用量身定做的政策措施,幫助他們落實在香港的業務發展計劃。
積極落戶香港, 發揮企業社會職能,共創美好未來
在響應政府號召、積極落戶香港的同時,企業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在香港的全新發展機遇和布局,主動發揮企業的社會職能:在政府提供的政策平台基礎上,帶動產業上下游共同繁榮;在助力香港數字經濟轉型同時,又利用自身技術優勢,與政府共商政務創新、攜手高校推動科研發展與成果商用轉化,兼顧民生福祉,致力共創香港美好未來。
華為:與香港共同成長, 結合產學研用,實現“在香港 為香港”
——對話華為香港行政總裁鄧水根
記者:華為最初是在哪一年落地香港開展業務的?將在香港擴展哪些領域的業務,又有怎樣新的布局?
鄧水根:華為香港代表處最早是在1997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在港開展業務。到2018年,我們把華為在香港的“研發部門”升級為“華為香港研究所”,目前已跟香港高校、產業界很多密切開展創新合作。秉持“在香港、為香港”的理念,我們希望通過華為的技術和解決方案,攜手業界夥伴,為全港市民提供便利服務,推動新型產業發展及數位化轉型,助力香港數字經濟發展,為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吸引華為在港發展的因素有哪些?香港發展創科產業具備怎樣的潛力?
鄧水根: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中,香港作為粵港澳的核心城市和行政特區,有不可替代、得天獨厚的優勢。香港有著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8所全球著名高校的科研力量,並在金融、航運、醫療等行業全球領先,具有國際樞紐和全球人才等國際化優勢。
香港是華為非常重要的市場之一,我們可以在這裡完成和客戶的聯合創新,共同打造解決方案,實現產、學、研、用結合。通過重視基礎研究,協同產業創新,加速建設基礎設施的三輪驅動,形成香港的科技創新的長遠生態。在基礎研究領域充分發揮高校的研究優勢,大力投資於前沿技術與基礎技術的研究,產生引領性技術及原創性發明。另一方面,鼓勵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合作,通過建立聯合實驗室,真正地讓技術成果通過技術孵化,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驅動產業發展。當前,雲、AI、計算、聯接等數字基礎設施都是打造未來香港科技創新之都的科研基礎。
香港特區政府的高效和便利也是誘因之一。港府今年大力吸引人才,包含引進科技人才計劃等,華為實際上是也是受益者之一。
記者:作為科技企業龍頭,華為又能為香港帶來什麼?
鄧水根:華為希望用最先進雲技術,在香港打造一個安全、可信、便利的“政務雲”。類似內地的“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令政府服務數字化,讓數據多跑腿、讓百姓少跑路。特區政府早前也指出將在在未來兩年內全面推動香港智慧政府服務進行數字化,香港在“一網通辦”建設還有很多發展想像空間。華為現在全力協助香港在創科方面開展包括諮詢、頂層設計等等的工作,推動香港未來100多項智慧政府服務開展數字化、信息化、雲化,通過這樣一套系統,加上華為安全自主可控的平台,來說明香港市民提升服務質素,為香港市民謀幸福。
另外香港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數據產業發展。香港作為一個國內外數據匯聚地,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完全可以依託區位優勢,打造一個數據港,這是非常符合香港未來發展方向的。
我們希望借助香港國際化的平台,把華為有優勢的資源聚焦、部署到香港。去年我們幫助各界做了許多諮詢工作,比如光纖上網,目前香港市民還是在使用舊的ICT技術。再比如,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也正在做一些前期數字經濟的規劃,華為也在產業發展、人工智慧算力中心的建設上孵化新的經濟,利用“數據過河”的優勢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數據產業,為香港謀產業謀發展。
美時醫療:打造香港研發、香港製造、全球銷售的香港品牌
——對話美時醫療董事長兼總裁馬啟元
記者:財政司司長透露有25間重點企業在港落戶及拓展業務,其中就包括美時醫療。作為具有原創技術的高端醫療診斷設備研發和製造的企業,美時醫療為何選擇在港發展?
馬啟元:美時醫療本身就有香港基因,因為我們創業團隊來自香港大學。我們其實非常看好香港。香港有很多優勢,包括國際化都市對人才的吸引、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等,這對我們科技企業來說非常非常重要。香港在稅收、準則上的標準化國際化,也有利於我們打造產品並進入全球市場,有利於提高產品在全球市場中的接受程度。
記者:從創科企業自身發展角度來看,扎根香港有何獨特優勢?
馬啟元:在我們考慮落戶香港的因素裡,確確實實有兩個因素比較重要:第一個就是香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我們公司有很多顛覆性技術的原創產品,從這個角度來看,在香港我們的知識產權能得到更好的保護。第二個就是國際化準則,香港公司的準則國際化程度很高,以國際化準則生產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也就更容易被國際市場的客戶接受。我們公司去年的經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自從去年疫情一開放,我們在歐美地區很快就拿到了大批量訂單,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本身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事實證明,香港生產的產品是比較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的。
而我們最終下定決心在香港而不是其他地方建總部,做高端生產線,其實是由於看到了香港特區政府從無為到有為、甚至主動引導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這一變化。此外,去年特首的施政報告點出了要“搶人才、搶企業”,我覺得不僅是一個口號,也是一個號角,意味著香港要不惜一切力量來支持高科技產業。緊接著我們看到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在年底出台了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這些都是給我們的信心的來源。政府有決心發展創科,企業當然更有信心,也更有動力去推廣香港製造的產品,打造香港研發、香港製造、全球銷售這樣一個香港品牌。
記者:今年3月,美時醫療位於香港大埔創新園醫療用品製造中心的香港生產基地正式開幕。未來會不會擴大生產,又有哪些發展計劃?
馬啟元:大埔這個基地我們是第一批入駐的,但是你可以看到這個地方才3,000平方米,我們未來發展是不夠的。所以我們下一步發展會到未來的新田科技城,我們在大埔的產能大概每年只能做到200台,到了新田科技城後就變成1,000台。公司已經過了前期補貼的階段,目前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在品牌營銷、進入市場的階段,政府能給予相關部門給更多的支持。
多點DMALL: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
產業共同繁榮 政商相互成就
——對話多點DMALL總裁張峰
記者:香港最大型購物消費獎賞計劃yuu,在香港近乎無人不曉,背後原來是多點在提供技術支援。多點DMALL為何決定在香港擴展業務?
張峰: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多點DMALL立足香港,對內能夠聯通國內數字經濟生態,對外能夠拓展海外國際業務,也便於吸引高端人才。我們看到香港特區政府非常注重以創科為代表的高品質經濟發展,尤其是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也是著重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這些領域發力,這對多點DMALL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香港擁有完善成熟的金融體系、舉足輕重的國際貿易戰略地位、友好的營商環境,以及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和高校,這些對多點DMALL吸引人才非常有幫助。另外像跟香港數碼港的合作一樣,多點感受到香港的誠意,進一步加深我們投入的決心。
因此我們也希望可以助力香港本地零售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品質,助力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其實如您所說,多點DMALL已經為香港零售業和市民的生活帶來很多變化,像惠康、萬寧、7-11、Market Place等等這些零售業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也協助打造了yuu這個平台,現在有超過420萬用戶在使用,也提升了惠康、萬寧這些企業的數字化運營能力,改變了市民對現金和實體卡的依賴,帶動了整個零售業數字化轉型。
記者:多點DMALL在香港擴展業務,能給香港社會帶來哪些益處?會不會增加當地就業機會?
張峰:現在多點的總部是在數碼港,我們已經聘用了近80名員工,香港有數字化人才的優勢,我們也會擴大人員招聘,預計在今後2到3年會增加到300名員工。這些員工一方面會支持香港本地數字化與發展,另一方面會支持多點的國際業務,這方面我們也期待有更多香港人才加入,幫助多點DMALL拓展國際化業務。
記者:作為特區政府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後首家被引入數碼港的龍頭企業,如何評價香港特區政府在吸引龍頭企業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張峰:我們看到香港特區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比較好的政策,尤其剛才您提到吸引龍頭企業,這一點我覺得是比較關鍵的,因為吸引龍頭企業可以帶動上下游的發展。以多點為例,我們給零售企業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這套設施其實也會有很多中小企跟隨多點去發展,以後可以讓整個數字化生態鏈能夠繁榮,不光是對零售企業,其實對整個香港本地數字化產業的上下游,比如獨立軟件發展商等,都會帶來很大益處。
(作者係鳳凰衛視香港新聞採訪中心記者,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30/EJS5HjSSQ6DSkwX44uOIM159U50WUR7a8a7.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