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同盟國受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2014年,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每年的9月3日被確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戰中,香港同胞曾踴躍組織各類募捐活動支援內地的反侵略鬥爭,體現了血濃於水的情誼,同時奮力抵抗日軍的侵略。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港九大隊為代表的抗日志士們活躍於鄉村、海上與城市之中,在香港的各處留下了他們與日寇拼搏戰鬥的鮮血與汗水。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統計,與香港戰役、港九大隊有關的遺跡共有67處。通過尋訪他們留下的蹤跡,探尋其背後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曾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作出貢獻的香港同胞將永遠被後世所銘記。
文| 本刊記者 張清語整理
香港戰役遺存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日軍轟炸珍珠港後的幾個小時內,香港啟德機場和深水埗軍營於12月8日遇襲,香港戰役打響。儘管英國政府高層並無保衛香港的意圖,港英守軍與日軍在黃泥涌、淺水灣等地還是進行過激烈的交戰,這場持續18天的戰役在香港留下了多處遺跡。
1.黃泥涌峽徑
黃泥涌峽軍事文物徑是香港的第一條軍事文物徑,位於渣甸山的西南面。這條遠足徑並不難走,全長為三公里,在道路旁可以見到對當年歷史的介紹。在黃泥涌峽道旁,矗立著一座並不起眼的建築,這座由混凝土堆築而成的建築便是當年港英守軍與日軍戰鬥時的“西旅指揮部”。沿著一條階梯往前尋訪,可以找尋到曾經的炮台遺跡以及彈藥庫,在時間的侵蝕之下,這些戰爭利器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如果不是有意尋找,極容易將其忽略。如今的黃泥涌峽徑林木蒼鬱,可以聽見林間的聲聲鳥啼,陽光從樹蔭間灑落下來,像是香港的任何一條遠足徑一般,充盈著安靜、祥和的氣氛,難以想像在82年前的此處,這裡曾是一片充斥著槍林彈雨的戰場。
2.鯉魚門軍營
位於筲箕灣鯉魚門及西灣山的鯉魚門軍營曾是一個重要的海防據點,日軍於1941年12月18日登陸香港島,並攻陷鯉魚門軍營,推進了對香港的侵略戰線。這些飽經風霜的建築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數座軍營建築中,第七座、第十座、第二十五座被評為法定古蹟。經過活化與整修,如今的鯉魚門軍營已成為一個旅遊勝地,公園與度假村的興建讓這裡的美麗風光聲名遠揚,吸引了不少人來打卡旅遊。在碧海與藍天之間,曾經驚心動魄的歷史靜靜地沉眠於此。
3.半島酒店
作為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酒店,歷經風雲變幻的半島酒店也曾有著被佔領的屈辱歷史。12月12日,香港半島酒店被日軍佔領,成為了日軍的臨時指揮部。1941年12月25日的“黑色聖誕節”,時任香港總督楊慕琦到達半島酒店的336室,向日軍投降,並簽下降書。自此,經歷了18日戰爭後的香港開始了被稱為“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日佔時期,半島酒店其後一度被改名為“東亞酒店”。
港九大隊戰鬥遺跡和紀念設施
英軍投降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香港同胞堅持抗戰。中共領導下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將幾支武工隊送入香港,開展敵後游擊戰。
港九大隊前身的這些武工隊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曾組織過“秘密大營救”,將約八百名滯留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轉移至大後方,避免其被日軍迫害,其中有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夏衍、柳亞子、胡繩、范長江、張友漁等。
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
香港戰略地位重要,是日軍在太平洋的轉運樞紐和海軍中繼站,是日軍北上侵略中國內地和南下侵略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據點。香港是彈丸之地,日軍的“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卻直屬日本的大本營,並安排一名中將擔任總督。港九大隊是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它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在這戰略要地開展農村游擊戰、海島游擊戰、海上游擊戰和城市游擊戰,有效地干擾了日軍的戰略部署,亦使駐港日軍和漢奸走狗終日惶恐不安。
據不完全統計,港九大隊斃傷日軍100餘名,斃傷漢奸、偽警及間諜等70餘名,俘虜、受降日偽軍600餘名,炸毀日軍飛機1架;繳獲長短槍支550餘支,機槍60餘挺(包括英軍棄械),炮6門,繳獲敵船至少33艘,擊沉4艘,並繳獲大批彈藥。
港九大隊站在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前哨。東江縱隊共營救國際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是港九大隊及其前身的武工隊營救的。港九大隊與盟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國際軍事情報合作,為保衛香港、打擊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1. “秘密大營救”中轉站:楊家村適盧
楊家村的“適廬”位於新界元朗十八鄉,由愛國華僑楊竹南兄弟建於1936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適廬”的名字或起源於掛於門外的一副對聯:“適居鄰里仁為美 廬境人環治不孤”,出自《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除了極具觀賞價值以外,它還曾是“秘密大營救”的中轉站和港九大隊元朗中隊的據點。這場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行動分為東西兩線,西線經九華徑至大帽山,再經過楊家村進入寶安,東線則是由西貢、沙魚涌、淡水等地進入惠陽。楊竹南曾被日本憲兵隊逮捕,遭受酷刑逼供,但為保護游擊隊,他守口如瓶、堅貞不屈。
2.港九大隊成立地點:黃毛應村玫瑰小堂
據《港九獨立大隊史》記載,1942年2月3日,港九大隊於西貢黃毛應村的玫瑰小堂正式成立。這座歷史悠久的小村莊位於西貢鐵矢山北麓,在這座並不起眼的小教堂中,香港的抗戰歷史默默地翻開了一頁新的篇章。1944年9月21日的一個清晨,在這座教堂內,日軍曾對村民嚴刑逼供,想要逼問出游擊隊的下落,有村民被火燒至重傷,或是遭受“水刑”折磨甚至因此傷重而死,但沒有任何人屈從日軍的暴力。
2013年,玫瑰小堂被香港特別行政區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如今的玫瑰小堂洗盡了戰爭的痕跡,呈現出來之不易的和平氣氛。
3.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羅家大屋
羅家大屋位於沙頭角石涌凹,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香港淪陷期間,羅氏家族有11人參加港九大隊,其中羅雨中曾任沿海稅站站長,羅汝澄曾任西貢中隊和沙頭角中隊中隊長及港九大隊副大隊長,羅歐峰是海上中隊中隊長,羅許月則是港九大隊大隊部交通站站長。羅家為抗日作出重大貢獻,因而被稱為“香港抗日一家人”。
羅家大屋由五排並連相間的房屋組成,面積近5,000平方呎,具建築、歷史、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價值。2010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2017年起,香港廣州社團總會等愛國團體在羅氏族人支持下,將羅家大屋改建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紀念館於2022年9月3日正式啟用,當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何靖及一衆官員出席開幕禮,盛況空前。這是香港第一間抗戰紀念館,已成為香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幕以來已有一萬多名市民前往參觀。
走近羅家大屋,可見“不忘歷史,同開新篇”的八個大字,昭示著銘記抗戰歷史的重要意義。館內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介紹港九大隊和羅家的抗戰歷史。在紀念館中,除了可以看見當時游擊隊員們使用的槍械仿製品以外,遊覽者們還可進入館內的一條“叢林隧道”,親身體驗當年游擊隊員們的戰鬥環境,回到歷史現場。
4.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
該紀念碑位於船灣郊野公園內的新娘潭路,四周林木茂密,“抗日英烈紀念碑”幾個大字由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書寫,在綠樹掩映之間,有一顆耀眼的紅五星。1942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包圍烏蛟騰村,強迫村民交出游擊隊員,村長李世藩、李源培慘遭日軍嚴刑逼供,李世藩因此而壯烈犧牲。在戰爭中,亦有不少村民加入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最初的紀念碑由村民建於烏蛟騰的一處山坡之下,2009年特區政府出資遷建此處。紀念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5.西貢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
始建於1988年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臨近西貢大網仔路,由港九大隊老戰士倡議和籌款興建而成。紀念碑形似一桿步槍,象徵抗日武裝力量。入口處可見一副對聯:“熱血洒鞍山芳流百世,英名揚貢海景仰千秋”。碑前的書本型紀念志上,還可以看見在“秘密大營救”中獲得幫助的鄒韜奮贈與港九大隊的題字:“保衛祖國,為民先鋒”。在國務院發布的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名列其中。
6.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
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是香港第三座抗日英雄紀念碑,由新界鄉議局等愛國團體和屯門民政事務處合作興建而成。這座新近落成的紀念碑於2023年5月9日在香港屯門龍鼓灘正式揭幕。在如今風光秀麗的大海之上,當年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隊長劉春祥帶領曾可送、林容、汪送等六名抗戰骨幹自大嶼山東涌乘帆船前往屯門龍鼓灘開闢新根據地的途中遭到日軍炮艇伏擊,包括船家梁克夫妻二女一子全家五人皆壯烈犧牲。原大嶼山中隊指導員王江濤曾以詩文憑吊英魂:“……黑夜揚帆遭敵艦,殺敵激戰沉沒船。壯士英勇全犧牲,為國捐軀萬古傳。”該詩文也被刻於紀念碑的背面。
那場曾經發生在香港的殘酷戰爭已經過去了80多年,但那一座座抗戰遺址和紀念設施仍在提醒人們不能忘記炮火連天的歲月,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存亡緊要關頭的歷史貢獻,不能忘記港九大隊前輩為國家和民族浴血奮戰體現出的偉大靈魂與不朽精神。
(感謝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教授對本文作出的貢獻,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31/oiL76whWl1DYom8oOrHKwLweySaOB0OaxUa.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同盟國受降儀式在東京灣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2014年,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每年的9月3日被確立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戰中,香港同胞曾踴躍組織各類募捐活動支援內地的反侵略鬥爭,體現了血濃於水的情誼,同時奮力抵抗日軍的侵略。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港九大隊為代表的抗日志士們活躍於鄉村、海上與城市之中,在香港的各處留下了他們與日寇拼搏戰鬥的鮮血與汗水。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統計,與香港戰役、港九大隊有關的遺跡共有67處。通過尋訪他們留下的蹤跡,探尋其背後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曾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作出貢獻的香港同胞將永遠被後世所銘記。
文| 本刊記者 張清語整理
香港戰役遺存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日軍轟炸珍珠港後的幾個小時內,香港啟德機場和深水埗軍營於12月8日遇襲,香港戰役打響。儘管英國政府高層並無保衛香港的意圖,港英守軍與日軍在黃泥涌、淺水灣等地還是進行過激烈的交戰,這場持續18天的戰役在香港留下了多處遺跡。
1.黃泥涌峽徑
黃泥涌峽軍事文物徑是香港的第一條軍事文物徑,位於渣甸山的西南面。這條遠足徑並不難走,全長為三公里,在道路旁可以見到對當年歷史的介紹。在黃泥涌峽道旁,矗立著一座並不起眼的建築,這座由混凝土堆築而成的建築便是當年港英守軍與日軍戰鬥時的“西旅指揮部”。沿著一條階梯往前尋訪,可以找尋到曾經的炮台遺跡以及彈藥庫,在時間的侵蝕之下,這些戰爭利器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如果不是有意尋找,極容易將其忽略。如今的黃泥涌峽徑林木蒼鬱,可以聽見林間的聲聲鳥啼,陽光從樹蔭間灑落下來,像是香港的任何一條遠足徑一般,充盈著安靜、祥和的氣氛,難以想像在82年前的此處,這裡曾是一片充斥著槍林彈雨的戰場。
2.鯉魚門軍營
位於筲箕灣鯉魚門及西灣山的鯉魚門軍營曾是一個重要的海防據點,日軍於1941年12月18日登陸香港島,並攻陷鯉魚門軍營,推進了對香港的侵略戰線。這些飽經風霜的建築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在數座軍營建築中,第七座、第十座、第二十五座被評為法定古蹟。經過活化與整修,如今的鯉魚門軍營已成為一個旅遊勝地,公園與度假村的興建讓這裡的美麗風光聲名遠揚,吸引了不少人來打卡旅遊。在碧海與藍天之間,曾經驚心動魄的歷史靜靜地沉眠於此。
3.半島酒店
作為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酒店,歷經風雲變幻的半島酒店也曾有著被佔領的屈辱歷史。12月12日,香港半島酒店被日軍佔領,成為了日軍的臨時指揮部。1941年12月25日的“黑色聖誕節”,時任香港總督楊慕琦到達半島酒店的336室,向日軍投降,並簽下降書。自此,經歷了18日戰爭後的香港開始了被稱為“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日佔時期,半島酒店其後一度被改名為“東亞酒店”。
港九大隊戰鬥遺跡和紀念設施
英軍投降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香港同胞堅持抗戰。中共領導下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將幾支武工隊送入香港,開展敵後游擊戰。
港九大隊前身的這些武工隊和中共地下黨組織曾組織過“秘密大營救”,將約八百名滯留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轉移至大後方,避免其被日軍迫害,其中有何香凝、茅盾、鄒韜奮、夏衍、柳亞子、胡繩、范長江、張友漁等。
港九大隊是香港淪陷三年零八個月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終堅持抵抗的抗日武裝力量。
香港戰略地位重要,是日軍在太平洋的轉運樞紐和海軍中繼站,是日軍北上侵略中國內地和南下侵略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據點。香港是彈丸之地,日軍的“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卻直屬日本的大本營,並安排一名中將擔任總督。港九大隊是插入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它以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在這戰略要地開展農村游擊戰、海島游擊戰、海上游擊戰和城市游擊戰,有效地干擾了日軍的戰略部署,亦使駐港日軍和漢奸走狗終日惶恐不安。
據不完全統計,港九大隊斃傷日軍100餘名,斃傷漢奸、偽警及間諜等70餘名,俘虜、受降日偽軍600餘名,炸毀日軍飛機1架;繳獲長短槍支550餘支,機槍60餘挺(包括英軍棄械),炮6門,繳獲敵船至少33艘,擊沉4艘,並繳獲大批彈藥。
港九大隊站在國際反法西斯鬥爭的前哨。東江縱隊共營救國際友人89人,其中大部分是港九大隊及其前身的武工隊營救的。港九大隊與盟軍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國際軍事情報合作,為保衛香港、打擊日本侵略者、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歷史貢獻。
1. “秘密大營救”中轉站:楊家村適盧
楊家村的“適廬”位於新界元朗十八鄉,由愛國華僑楊竹南兄弟建於1936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適廬”的名字或起源於掛於門外的一副對聯:“適居鄰里仁為美 廬境人環治不孤”,出自《論語.里仁》:“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除了極具觀賞價值以外,它還曾是“秘密大營救”的中轉站和港九大隊元朗中隊的據點。這場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的行動分為東西兩線,西線經九華徑至大帽山,再經過楊家村進入寶安,東線則是由西貢、沙魚涌、淡水等地進入惠陽。楊竹南曾被日本憲兵隊逮捕,遭受酷刑逼供,但為保護游擊隊,他守口如瓶、堅貞不屈。
2.港九大隊成立地點:黃毛應村玫瑰小堂
據《港九獨立大隊史》記載,1942年2月3日,港九大隊於西貢黃毛應村的玫瑰小堂正式成立。這座歷史悠久的小村莊位於西貢鐵矢山北麓,在這座並不起眼的小教堂中,香港的抗戰歷史默默地翻開了一頁新的篇章。1944年9月21日的一個清晨,在這座教堂內,日軍曾對村民嚴刑逼供,想要逼問出游擊隊的下落,有村民被火燒至重傷,或是遭受“水刑”折磨甚至因此傷重而死,但沒有任何人屈從日軍的暴力。
2013年,玫瑰小堂被香港特別行政區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如今的玫瑰小堂洗盡了戰爭的痕跡,呈現出來之不易的和平氣氛。
3.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羅家大屋
羅家大屋位於沙頭角石涌凹,由巴拿馬華僑羅奕輝於1930年興建。香港淪陷期間,羅氏家族有11人參加港九大隊,其中羅雨中曾任沿海稅站站長,羅汝澄曾任西貢中隊和沙頭角中隊中隊長及港九大隊副大隊長,羅歐峰是海上中隊中隊長,羅許月則是港九大隊大隊部交通站站長。羅家為抗日作出重大貢獻,因而被稱為“香港抗日一家人”。
羅家大屋由五排並連相間的房屋組成,面積近5,000平方呎,具建築、歷史、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價值。2010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2017年起,香港廣州社團總會等愛國團體在羅氏族人支持下,將羅家大屋改建為“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紀念館於2022年9月3日正式啟用,當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副主任何靖及一衆官員出席開幕禮,盛況空前。這是香港第一間抗戰紀念館,已成為香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幕以來已有一萬多名市民前往參觀。
走近羅家大屋,可見“不忘歷史,同開新篇”的八個大字,昭示著銘記抗戰歷史的重要意義。館內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介紹港九大隊和羅家的抗戰歷史。在紀念館中,除了可以看見當時游擊隊員們使用的槍械仿製品以外,遊覽者們還可進入館內的一條“叢林隧道”,親身體驗當年游擊隊員們的戰鬥環境,回到歷史現場。
4.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
該紀念碑位於船灣郊野公園內的新娘潭路,四周林木茂密,“抗日英烈紀念碑”幾個大字由原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書寫,在綠樹掩映之間,有一顆耀眼的紅五星。1942年9月25日,日本侵略者包圍烏蛟騰村,強迫村民交出游擊隊員,村長李世藩、李源培慘遭日軍嚴刑逼供,李世藩因此而壯烈犧牲。在戰爭中,亦有不少村民加入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最初的紀念碑由村民建於烏蛟騰的一處山坡之下,2009年特區政府出資遷建此處。紀念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5.西貢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
始建於1988年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臨近西貢大網仔路,由港九大隊老戰士倡議和籌款興建而成。紀念碑形似一桿步槍,象徵抗日武裝力量。入口處可見一副對聯:“熱血洒鞍山芳流百世,英名揚貢海景仰千秋”。碑前的書本型紀念志上,還可以看見在“秘密大營救”中獲得幫助的鄒韜奮贈與港九大隊的題字:“保衛祖國,為民先鋒”。在國務院發布的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名列其中。
6.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
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是香港第三座抗日英雄紀念碑,由新界鄉議局等愛國團體和屯門民政事務處合作興建而成。這座新近落成的紀念碑於2023年5月9日在香港屯門龍鼓灘正式揭幕。在如今風光秀麗的大海之上,當年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隊長劉春祥帶領曾可送、林容、汪送等六名抗戰骨幹自大嶼山東涌乘帆船前往屯門龍鼓灘開闢新根據地的途中遭到日軍炮艇伏擊,包括船家梁克夫妻二女一子全家五人皆壯烈犧牲。原大嶼山中隊指導員王江濤曾以詩文憑吊英魂:“……黑夜揚帆遭敵艦,殺敵激戰沉沒船。壯士英勇全犧牲,為國捐軀萬古傳。”該詩文也被刻於紀念碑的背面。
那場曾經發生在香港的殘酷戰爭已經過去了80多年,但那一座座抗戰遺址和紀念設施仍在提醒人們不能忘記炮火連天的歲月,不能忘記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存亡緊要關頭的歷史貢獻,不能忘記港九大隊前輩為國家和民族浴血奮戰體現出的偉大靈魂與不朽精神。
(感謝香港史專家、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教授對本文作出的貢獻,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9月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8/31/oiL76whWl1DYom8oOrHKwLweySaOB0OaxUa.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