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春秋航空創始人王正華董事長,是在第十五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的後台。一頭銀髮、精神矍鑠,他身著白色畫有春秋航空二次元航空形象代表“阿秋”的太極拳服,向記者一行人頗為幹練地比了個抱拳禮。親切、爽朗、沒有一絲架子,看起來不像是一位開創內地民營航空先河的傳奇企業家,反倒像是個能認真聽年輕人談論喜好、愛打太極的鄰家爺爺——這是記者對王正華的第一印象。專訪後,記者才理解,這一看似矛盾的兩重身份背後是高度的統一。正是這滴水穿石的太極精神,貫穿了他傳奇的一生。
文|本刊記者 黃鈺潔
四十不惑,白手起家創春秋
時間回溯到1981年,當時37歲的王正華正在上海長寧區遵義街道擔任黨委副書記。為返城知青解決工作問題,他創辦了6家企業,其中就包括上海春秋旅行社(春秋國旅的前身)。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意識到了自己更適合去商海中打拼。因此,他決心離開公職,辭職“下海”。6家企業裡,政府只同意他帶走當時不賺錢的春秋國旅,自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春秋國旅的起步資金並不多,甚至完全來自于知青們每人一元的導遊培訓班的報名費和學費。憑著這逐步積攢的3,000元人民幣,王正華在長寧區的一條街邊開設了一個2平方米的鐵皮亭子,開了一個小窗口,來報名旅遊的,則通過這個窗口交款辦手續——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自此成立。
然而在當時,民營旅遊並不樂觀,團體遊幾乎被國有旅行社瓜分完畢。要掙得出路,只能選擇“錯位競爭”。因此,在學習到發達國家散客遊才是旅遊業主流時,他判斷,未來散客游將成為內地潮流。他馬上採取行動,在內地全面設點吸收散客、而後打包組團,使旅客享受團體游的便利與優惠的同時,滿足其獨特需求。順著時代的發展潮流,春秋國旅得以快速發展。到1994年,春秋國旅坐上了內地民營旅遊的“頭把交椅”,並連續多年居於全國百強旅行社榜首。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這一現狀,春秋國旅要繼續發展下去,不能僅僅依靠旅客本身,而是要把目光看向天上,打通上下游產業——航空業。談及此,他笑著對記者說道:“當年我在做旅行社的時候,我就想我將來該怎麼辦?儘管當時我們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利潤也不錯,但我也在想辦法考慮公司未來的出路。後來,我想著做航空。當時大家很驚訝,說旅行社的人看航空公司就好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樣;航空公司也看不起旅行社,就好像在天上看小螞蟻一樣。壁壘這樣分明的兩個產業,要怎麼才能打通呢?”
經過了三年的調研分析,1997年,他從旅客的需要出發,開啟了春秋國旅的包機業務,並開始向民航總局主動作經營匯報。這一堅持,就堅持到了2004年中國航空業向民營資本開放。這一年,王正華60歲,他和春秋航空終於等來了新的機遇,春秋航空成為了中國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開啟了中國民航業的新篇章。
“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春秋航空發展壯大的歷史,正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歷史縮影。2018年10月,王正華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然而,在記者問起春秋集團一步步發展壯大至今的成功秘訣時,王正華仍發自內心地感到謙虛,認為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說的是不要說春秋集團龐大,就連大我們都不敢稱得上。說到底,我們現在才六百億市值,人家六千億、上萬億的公司多得很,所以我們只能算一個中小企業。我們有一點發展,從兩平方米小亭子到今天能有一點發展,說大的,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這個機會;說小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話,那麼我認為企業要盡可能做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什麼都做。”
他談到,在1994年春秋國旅曾取得業內第一時,各種各樣的合作蜂擁而至,比如開發浦東、管理酒店,他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沒有累積相關經驗,因此拒絕了相關合作。唯有在國家旅遊局委託他開發三亞旅遊時,他同意一試。“當時我和同事們從三亞考察回來以後,同事們說不行,這個到處是爛尾樓的小漁村,風險實在太大。我卻堅持認為三亞大有潛力,因為這裡真的有旅遊者喜歡的,尤其是城市裡的人們喜愛的綠水青山。”緊緊抓住這一需求,王正華開闢了春秋國旅的三亞旅行,在熟悉的領域裡,他得心應手——組織客人、包下飛機,一年一年、一來一往,伴著三亞自身的快速發展,三亞漸漸打響了自己中國旅遊休閒度假聖地的名號,一個旅行社和一座城市就這樣相互成就。
“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你就可以做成一點事情。”他這樣總結。
緊隨潮流,老驥伏櫪志千里
疫情期間,航空業受到了極大衝擊。根據2023年各大航司第一季度報告,春秋航空成了疫情之下恢復最快的航空公司,已經扭虧為盈。問及此,王正華認為,“精準定位、緊隨潮流,抓住人們最核心的需求”是最為重要的。
“我們的市場定位,就是年輕人、想要看看世界和想要省錢的人。疫情期間,整個航空業都受到影響。人家大虧,我們也跟著虧,人家還在虧,我們已經逐步盈利了。一方面是因為大航司機型多樣、成本難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老百姓選擇我、年輕人選擇我,這就是當年定位比較好帶來的成果。每增加一種機型,對於零件配件維護、飛行員培訓等的成本就會提高,而我們是單一機型、單一艙位,成本自然就低。這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而是我們分析了旅客最核心的需求,實際上就是人從甲地到乙地的安全性問題”。王正華說,“我曾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同台演講,空閒和他聊天時,他也曾提到自己和家人在自掏腰包旅遊出行時,也會首選廉價航空的機票,可見實惠是人們的第一選擇。”緊緊抓住這一安全、準點、實惠的核心需求,順應老百姓和年輕人們省錢的需要、順應潮流,那麼結果就是我們的航空做的還可以。
近年來,春秋集團仍在不斷創新。將航空與直播間、元宇宙相結合,又順應年輕人消費習慣及興趣愛好,推出了不少如機票盲盒、脫口秀、相親航班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產品。在記者問到這些頗具創新思維的舉措時,王正華只是笑笑,不斷強調:“我不過是個愛空想的老傢伙。”
2017年,他將春秋航空交棒給了自己的大兒子王煜,談及孩子們的接棒,他眼神裡透露著自豪,謙虛地說:“接上班了,我們現在航空和旅遊做的還可以。”他又說:“我這個人說難聽些就是閒不下來,總會有些空想,說好聽些,就是外人說的有點戰略眼光,能看得稍微遠一些,所以我總在考慮怎樣才能抓住未來的潮流。像元宇宙、區塊鏈,當然我現在已經80歲了,是個很過分的老傢伙,弄也弄不清這些東西,但是我想這是未來的一個潮流,是一個很漫長的發展過程。現在的我不一定能看見它的成果,但未來的人們一定會不斷研究下去,順應這個潮流的發展。”
不久前,中央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大力支持民營經濟。他對此很有感慨:“當初決心要做航空時,我對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做過分析。我發現,絕大部分的航空公司全是民營的,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公司是國有的。因此,我就判斷未來民營經濟一定是個發展趨勢。為什麼?民營經濟的優勢在於它的產業小、掉頭快、靈活性高、積極性強。因此從改革開放到2004年放開民營航空,再到現在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這就是中央的英明之處,除了少數必須要由國家掌控的產業外,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對經濟的發展、對我們中國未來的長遠發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兩個毫不動搖是千真萬確的事。”
“順應潮流”“找好定位”“永遠想明天”,是王正華在接受採訪中高頻提及的幾個詞語。這看似與他不斷強調的“只做自己擅長的事”相矛盾,實則不然。從旅行社到航空業的跨越,從順應市場需求到主動探索市場的下一步發展,每一次敢想敢做的背後,實際上是王正華對於市場的大規模調研分析,分析透了,才會擅長、才敢想明天,“永遠想明天”正是在“自己擅長的事”的基礎上追趕潮流、不斷創新,如此才能不斷地發展。
大道至簡,傳奇本質為堅持
除了春秋航空創始人這一身份外,王正華另一身份也廣為人知: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此次採訪,正是在他首次帶隊來港參加國際武術賽事的間隙中完成的。
王正華打太極拳已有48年,在他的帶領下,不少春秋航空的員工也加入到了練拳的隊伍中。他說道:“人要做任何事情,要先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好,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運動中,真正能夠增強體質的,我認為太極拳是第一個。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奮鬥、遠慮、節儉、感恩’,帶領大家打太極拳,也是感恩大家對公司的付出和貢獻,真心希望我們公司的員工都能體質健康。目前我們公司的青年打太極拳打得不錯,尤其是像今天來參賽的這些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的外籍機長。這樣,公司的年輕人之間有了共同語言、身體得到了鍛煉,有的外籍機長還主動教家人一起打太極拳,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在年輕一代得到傳播與弘揚。”
此外,他也談到了自己年輕時,師傅教拳時和他人的對決,太極拳靜觀其變、借力打力,一擊致命,從此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來,打太極拳最難的在於堅持,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而此次來港參加國際武術賽事,正是為了帶領大家開闊眼界,向更多人學習。
打太極拳這一“修身養性”的運動,看似與這位一次次做出大膽又果敢的轉型決定的傳奇企業家格格不入,而在對王正華的採訪結束後,記者才漸漸理解了這二者之間的高度統一。
太極拳的特點在於,看似緩慢,卻蘊含巧勁;看似文拳,卻仍有武勁;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以柔克剛,借力發力;最難的,正在於滴水石穿的精神和堅持。
而春秋航空的特點正在於,看似魯莽的一次次轉型,實際是精確的定位;看似是運氣好趕上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實際背後離不開王正華多年如一日堅持報告的大量努力;看似傳奇的發家史,實際只是把握住了人們最關心最需要的內容;不與其他企業正面比拼,而是找準市場所缺和自己的定位,一擊致命;創業和太極拳一樣,看似簡單的成功規律,其背後最難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太極拳中的“太極”正是生發萬物的本源,而春秋航空的建立,正是從精準定位、實用主義的本源出發,從人們希望安全、準時、優惠地出行的根本需求出發,最終誕生了集團一代又一代的輝煌。大道至簡,回歸本心,傳奇的本質正是認準了一個目標,只做自己擅長的事,並做到最好的匠人精神。
最後,王正華很有氣勢地再一抱拳,以一種灑脫的態度,結束了採訪。既是傳奇企業家,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和推廣者,這正是王正華的“雙面”人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1cfSDCpu7YNMXeRmfbYNEeo5aeJLVU08ESX.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初見春秋航空創始人王正華董事長,是在第十五屆香港國際武術比賽的後台。一頭銀髮、精神矍鑠,他身著白色畫有春秋航空二次元航空形象代表“阿秋”的太極拳服,向記者一行人頗為幹練地比了個抱拳禮。親切、爽朗、沒有一絲架子,看起來不像是一位開創內地民營航空先河的傳奇企業家,反倒像是個能認真聽年輕人談論喜好、愛打太極的鄰家爺爺——這是記者對王正華的第一印象。專訪後,記者才理解,這一看似矛盾的兩重身份背後是高度的統一。正是這滴水穿石的太極精神,貫穿了他傳奇的一生。
文|本刊記者 黃鈺潔
四十不惑,白手起家創春秋
時間回溯到1981年,當時37歲的王正華正在上海長寧區遵義街道擔任黨委副書記。為返城知青解決工作問題,他創辦了6家企業,其中就包括上海春秋旅行社(春秋國旅的前身)。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他意識到了自己更適合去商海中打拼。因此,他決心離開公職,辭職“下海”。6家企業裡,政府只同意他帶走當時不賺錢的春秋國旅,自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春秋國旅的起步資金並不多,甚至完全來自于知青們每人一元的導遊培訓班的報名費和學費。憑著這逐步積攢的3,000元人民幣,王正華在長寧區的一條街邊開設了一個2平方米的鐵皮亭子,開了一個小窗口,來報名旅遊的,則通過這個窗口交款辦手續——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自此成立。
然而在當時,民營旅遊並不樂觀,團體遊幾乎被國有旅行社瓜分完畢。要掙得出路,只能選擇“錯位競爭”。因此,在學習到發達國家散客遊才是旅遊業主流時,他判斷,未來散客游將成為內地潮流。他馬上採取行動,在內地全面設點吸收散客、而後打包組團,使旅客享受團體游的便利與優惠的同時,滿足其獨特需求。順著時代的發展潮流,春秋國旅得以快速發展。到1994年,春秋國旅坐上了內地民營旅遊的“頭把交椅”,並連續多年居於全國百強旅行社榜首。
然而,他並不滿足於這一現狀,春秋國旅要繼續發展下去,不能僅僅依靠旅客本身,而是要把目光看向天上,打通上下游產業——航空業。談及此,他笑著對記者說道:“當年我在做旅行社的時候,我就想我將來該怎麼辦?儘管當時我們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利潤也不錯,但我也在想辦法考慮公司未來的出路。後來,我想著做航空。當時大家很驚訝,說旅行社的人看航空公司就好像看天上的星星一樣;航空公司也看不起旅行社,就好像在天上看小螞蟻一樣。壁壘這樣分明的兩個產業,要怎麼才能打通呢?”
經過了三年的調研分析,1997年,他從旅客的需要出發,開啟了春秋國旅的包機業務,並開始向民航總局主動作經營匯報。這一堅持,就堅持到了2004年中國航空業向民營資本開放。這一年,王正華60歲,他和春秋航空終於等來了新的機遇,春秋航空成為了中國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開啟了中國民航業的新篇章。
“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春秋航空發展壯大的歷史,正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民營經濟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的歷史縮影。2018年10月,王正華被評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然而,在記者問起春秋集團一步步發展壯大至今的成功秘訣時,王正華仍發自內心地感到謙虛,認為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要說的是不要說春秋集團龐大,就連大我們都不敢稱得上。說到底,我們現在才六百億市值,人家六千億、上萬億的公司多得很,所以我們只能算一個中小企業。我們有一點發展,從兩平方米小亭子到今天能有一點發展,說大的,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這個機會;說小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話,那麼我認為企業要盡可能做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什麼都做。”
他談到,在1994年春秋國旅曾取得業內第一時,各種各樣的合作蜂擁而至,比如開發浦東、管理酒店,他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沒有累積相關經驗,因此拒絕了相關合作。唯有在國家旅遊局委託他開發三亞旅遊時,他同意一試。“當時我和同事們從三亞考察回來以後,同事們說不行,這個到處是爛尾樓的小漁村,風險實在太大。我卻堅持認為三亞大有潛力,因為這裡真的有旅遊者喜歡的,尤其是城市裡的人們喜愛的綠水青山。”緊緊抓住這一需求,王正華開闢了春秋國旅的三亞旅行,在熟悉的領域裡,他得心應手——組織客人、包下飛機,一年一年、一來一往,伴著三亞自身的快速發展,三亞漸漸打響了自己中國旅遊休閒度假聖地的名號,一個旅行社和一座城市就這樣相互成就。
“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你就可以做成一點事情。”他這樣總結。
緊隨潮流,老驥伏櫪志千里
疫情期間,航空業受到了極大衝擊。根據2023年各大航司第一季度報告,春秋航空成了疫情之下恢復最快的航空公司,已經扭虧為盈。問及此,王正華認為,“精準定位、緊隨潮流,抓住人們最核心的需求”是最為重要的。
“我們的市場定位,就是年輕人、想要看看世界和想要省錢的人。疫情期間,整個航空業都受到影響。人家大虧,我們也跟著虧,人家還在虧,我們已經逐步盈利了。一方面是因為大航司機型多樣、成本難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老百姓選擇我、年輕人選擇我,這就是當年定位比較好帶來的成果。每增加一種機型,對於零件配件維護、飛行員培訓等的成本就會提高,而我們是單一機型、單一艙位,成本自然就低。這不僅僅是為了盈利,而是我們分析了旅客最核心的需求,實際上就是人從甲地到乙地的安全性問題”。王正華說,“我曾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同台演講,空閒和他聊天時,他也曾提到自己和家人在自掏腰包旅遊出行時,也會首選廉價航空的機票,可見實惠是人們的第一選擇。”緊緊抓住這一安全、準點、實惠的核心需求,順應老百姓和年輕人們省錢的需要、順應潮流,那麼結果就是我們的航空做的還可以。
近年來,春秋集團仍在不斷創新。將航空與直播間、元宇宙相結合,又順應年輕人消費習慣及興趣愛好,推出了不少如機票盲盒、脫口秀、相親航班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產品。在記者問到這些頗具創新思維的舉措時,王正華只是笑笑,不斷強調:“我不過是個愛空想的老傢伙。”
2017年,他將春秋航空交棒給了自己的大兒子王煜,談及孩子們的接棒,他眼神裡透露著自豪,謙虛地說:“接上班了,我們現在航空和旅遊做的還可以。”他又說:“我這個人說難聽些就是閒不下來,總會有些空想,說好聽些,就是外人說的有點戰略眼光,能看得稍微遠一些,所以我總在考慮怎樣才能抓住未來的潮流。像元宇宙、區塊鏈,當然我現在已經80歲了,是個很過分的老傢伙,弄也弄不清這些東西,但是我想這是未來的一個潮流,是一個很漫長的發展過程。現在的我不一定能看見它的成果,但未來的人們一定會不斷研究下去,順應這個潮流的發展。”
不久前,中央發布《關於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的通知》,大力支持民營經濟。他對此很有感慨:“當初決心要做航空時,我對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做過分析。我發現,絕大部分的航空公司全是民營的,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公司是國有的。因此,我就判斷未來民營經濟一定是個發展趨勢。為什麼?民營經濟的優勢在於它的產業小、掉頭快、靈活性高、積極性強。因此從改革開放到2004年放開民營航空,再到現在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這就是中央的英明之處,除了少數必須要由國家掌控的產業外,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對經濟的發展、對我們中國未來的長遠發展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兩個毫不動搖是千真萬確的事。”
“順應潮流”“找好定位”“永遠想明天”,是王正華在接受採訪中高頻提及的幾個詞語。這看似與他不斷強調的“只做自己擅長的事”相矛盾,實則不然。從旅行社到航空業的跨越,從順應市場需求到主動探索市場的下一步發展,每一次敢想敢做的背後,實際上是王正華對於市場的大規模調研分析,分析透了,才會擅長、才敢想明天,“永遠想明天”正是在“自己擅長的事”的基礎上追趕潮流、不斷創新,如此才能不斷地發展。
大道至簡,傳奇本質為堅持
除了春秋航空創始人這一身份外,王正華另一身份也廣為人知: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承人。此次採訪,正是在他首次帶隊來港參加國際武術賽事的間隙中完成的。
王正華打太極拳已有48年,在他的帶領下,不少春秋航空的員工也加入到了練拳的隊伍中。他說道:“人要做任何事情,要先把自己的身體鍛煉好,這是最重要的事情。在所有的運動中,真正能夠增強體質的,我認為太極拳是第一個。我們公司的企業文化是‘奮鬥、遠慮、節儉、感恩’,帶領大家打太極拳,也是感恩大家對公司的付出和貢獻,真心希望我們公司的員工都能體質健康。目前我們公司的青年打太極拳打得不錯,尤其是像今天來參賽的這些西班牙、巴西、墨西哥的外籍機長。這樣,公司的年輕人之間有了共同語言、身體得到了鍛煉,有的外籍機長還主動教家人一起打太極拳,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在年輕一代得到傳播與弘揚。”
此外,他也談到了自己年輕時,師傅教拳時和他人的對決,太極拳靜觀其變、借力打力,一擊致命,從此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來,打太極拳最難的在於堅持,是一個滴水穿石的過程,而此次來港參加國際武術賽事,正是為了帶領大家開闊眼界,向更多人學習。
打太極拳這一“修身養性”的運動,看似與這位一次次做出大膽又果敢的轉型決定的傳奇企業家格格不入,而在對王正華的採訪結束後,記者才漸漸理解了這二者之間的高度統一。
太極拳的特點在於,看似緩慢,卻蘊含巧勁;看似文拳,卻仍有武勁;一切從客觀出發,“隨人則活,由己則滯”;以柔克剛,借力發力;最難的,正在於滴水石穿的精神和堅持。
而春秋航空的特點正在於,看似魯莽的一次次轉型,實際是精確的定位;看似是運氣好趕上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機遇,實際背後離不開王正華多年如一日堅持報告的大量努力;看似傳奇的發家史,實際只是把握住了人們最關心最需要的內容;不與其他企業正面比拼,而是找準市場所缺和自己的定位,一擊致命;創業和太極拳一樣,看似簡單的成功規律,其背後最難的,卻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太極拳中的“太極”正是生發萬物的本源,而春秋航空的建立,正是從精準定位、實用主義的本源出發,從人們希望安全、準時、優惠地出行的根本需求出發,最終誕生了集團一代又一代的輝煌。大道至簡,回歸本心,傳奇的本質正是認準了一個目標,只做自己擅長的事,並做到最好的匠人精神。
最後,王正華很有氣勢地再一抱拳,以一種灑脫的態度,結束了採訪。既是傳奇企業家,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和推廣者,這正是王正華的“雙面”人生。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2/1cfSDCpu7YNMXeRmfbYNEeo5aeJLVU08ESX.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