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時強調:“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是我非常關注、親自批准的項目。初心宗旨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陝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按照黨中央“一總三分”布局,承擔了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的建設和管理任務。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中,陳列《永樂大典》等精品圖書5萬餘冊,收藏各類版本243萬餘冊(件),並秉持“以藏為主,藏展結合”的思路,策劃數個專題展覽。其外觀也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漢唐氣象、中國精神”為設計主導思想,形成山環水繞、山水相融的園林景觀。
文| 西安 白光亮
恢弘設計
彰顯歷史文化魅力
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西安國家版本館),又稱文濟閣,坐落在陝西境內秦嶺北麓圭峰山下。圭峰山海拔1,528米,因其外形就像漢字“圭”,故得此名,並有“天上一輪月,圭峰十二圓”的美譽。西安分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大師領銜設計,以“山水相融、天人合一、漢唐氣象、中國精神”為設計主導思想。從圭峰山制高點向北引出項目的軸線,單體建築自北向南依地勢逐層抬高,形成中軸對稱,主從有序之勢,與層層山巒唱和相應。文濟閣居中,重樓廡殿,兩側輔閣,重樓攢尖,出檐深遠、飄逸舒展的建築外觀寫意漢唐雄風。整體造型方正典雅,氣勢恢弘,彰顯了陝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了秦嶺中華祖脈的獨特魅力。
西安分館以“雲橫秦嶺”為意向,採用皇家山水園林的群落空間布局,以高台築閣作為主體建築形象,兩側依地形變化逐台錯落,設置各個功能區,在中軸線北部地勢平坦處,利用秦嶺太平峪經流水源,建文濟池,打造“園在山中,景在園中”的美好環境,形成山環水繞、山水相融的園林景觀,實現了園中露閣、閣隱園中的特色空間。遠望文濟閣,與圭峰山連成一線,近看文濟池,與錯落有致的高台建築相融輝映。
西安分館精心設計了室外文化牆,採用淺浮雕來呈現文化主題。《山河頌》表現秦嶺黃河的壯美;《聖地光輝》表現延安精神與照金精神;《文明之光》把黃帝陵、何尊、兵馬俑、張騫出使西域、唐代大明宮等文化符號充分呈現,成為亮麗的風景線。在室內裝修方面,西安分館充分運用竹簡、捲軸和屏風為主要素材並提煉為現代造型表現,塑造宏大、拙樸和富有文化感的空間。讀者服務中心的木板烙畫,這項發軔於先秦時期的非遺技法,以古色古香的手法表現了《盛世長安》與《絲路之光》,讓人充分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文濟閣接待前廳的漆畫《黃河頌》,文濟閣嘉賓接待廳主背景牆的大幅油畫《秦嶺霞蔚》,充分展示中華母親河黃河的恢弘氣勢和大秦嶺綠水青山、雲蒸霞蔚之美。
藏展結合
凸顯時代特色
文濟廳是西安分館最大的單體藏書空間,高20米,東西寬90米,其中打造了一面1,800平米的書牆,陳列精品圖書5萬餘冊,有《永樂大典》200餘冊,仿真捲軸8,000餘捲,《文津閣四庫全書》《文瀾閣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備要》《四部叢刊》以及儒釋道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近萬冊,線裝《中華再造善本》、敦煌遺書、金石畫冊等書籍以及歷代著名藏書樓和著名圖書館館藏方志、地方志類圖書以及民國文獻資料等2.5萬餘冊。同時精心設計了天祿、麒麟兩尊銅鑄瑞獸,置於書牆兩側,守護著典籍版本。
西安分館堅持“以藏為主,藏展結合”的思路,在建設的過程中還策劃了兩個專題展覽。《賡續文脈 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展廳面積約為2,108平方米,展線長728延米,展出中華經典版本約1,743種(以代表性出版物為主),分為“中華文明 民族根脈”“延安精神 紅色血脈”“民族復興 偉大夢想”三大部分,講述了以西部為主的中華經典版本故事。《楮墨遺珍 萬里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展廳面積約為772平方米,展線210延米,展出有關絲綢之路版本約600種,分為“鑿空西域 絲路貫通(兩漢)”“通衢延綿 殊方共享(魏晉南北朝)”“融匯通達 盛世高峰(隋唐)”“中西交匯 文脈綿長(宋元明清)”“譜寫新篇 築夢大同(新時代)”五部分,展現了古往今來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互鑒的故事。兩個主題展覽表現形式多樣,呈現手段新穎,主要以繪畫、圖文展板、圖表、多媒體、雕塑、油畫和場景復原等為輔展展品,調集陝西現藏的文獻古籍以及其它版本資源,利用複製品、影印件、照片等展品,豐富了展覽內容和表現形式,以圖書裝置和新媒體方式呈現創意,並增加了互動式沉浸式體驗,進一步凸顯了展覽主題、版本特性和時代特色。
聚焦主業
推進版本徵集保藏工作
西安分館經過一年半的建設施工,於2022年7月30日開館。一年來,西安分館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圍繞主責主業,凝聚各方力量,穩步推進版本徵集保藏工作。目前,收藏各類版本243萬餘冊(件)。
在普查徵集方面,組織開展版本調研活動,摸清版本家底,尤其是古籍存藏現狀。創新徵集工作機制,做好重點版本、珍貴版本徵集,推進陝西古代珍貴碑刻拓本徵集工作;持續加強紅色文化版本專題庫、絲綢之路版本專題庫建設。同時,與國內外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民間收藏機構等合作,建立版本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建立版本工作大格局。
在典藏管理方面,建立健全編目登錄制度,推進編目系統平台建設,結合版本分類定級與保藏條件,規範保護標準和工作流程,推進實物版本和數字版本科學保藏。籌建古籍版本研究保護中心,啟動典籍版本修復實驗室,實施瀕危版本搶救修復保護工程,把歷經滄桑流傳下來的寶貴典籍版本收集好、保護好。
在研究交流方面,組建西安分館研究諮詢智庫,成立專家委員會,聯合開展版本學科、版本保藏、版本展示等方面的課題研究。建立重大研究課題儲備、申報、攻關、委託等機制,推出一批研究成果。積極打造“文濟論壇”交流平台,形成濃厚學術氛圍。
在文化傳承方面,廣泛開展版本文化普及推廣,組建宣講團,開展版本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逐步建立展覽選題庫,推出具有陝西特點、西部地區特色的專題版本展覽。積極策劃海外展覽活動。充分運用新媒體矩陣,推廣“文濟閣”品牌,通過製作播出專題節目,講好版本故事。
在數字化方面,實施典籍版本數字化工程,打造版本信息化共享數據中心,建設數字資源管理體系,建立版本數字資源開發利用體系,搭建數字版本資源開發應用場景的智慧服務系統,使西安分館成為新型數字化綜合性場館。
(作者係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黨委書記、館長,文中圖片均由西安國家版本館提供,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