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每年相關專業畢業生超過450萬;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人工智能技術採用率持續提高;5G移動通信技術、設備及應用創新全球領先,提供厚實的基礎設施土壤作支撐……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面對撲面而來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如何築牢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優勢、助力人工智能不斷成長?
夯實根基:築牢人工智能發展優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緊抓科技創新的戰略機遇,作出一系列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部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和算力資源日益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根深才能葉茂。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基礎設施、優化政策布局,我國正築牢人工智能發展優勢,不斷厚植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沃土。
在基礎研究層面——
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我國正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在發表論文總量世界前十的機構中,中國占了9家。騰訊、阿里巴巴和華為等公司,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排名進入世界前十的公司。
在基礎設施層面——
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固定網絡逐步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躍升,移動網絡實現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
從城市到廣袤鄉村,從基站到光纖網絡,我國不斷提升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覆蓋深度和廣度,基礎設施鋪設不斷完善。這些成果為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鋪設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使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政策布局層面——
早在2017年,我國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隨後,科技部又公布了《關於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的通知》……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舉措出台,構建了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措施的政策支持體系,探索人工智能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我們在科技領域不斷進步,在應用人工智能和高速寬帶提高企業生產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表示,通過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我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和布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蓬勃發展。
“人工智能新技術是當下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也是我們必須抓住的戰略制高點。”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新技術將有力驅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支撐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快應用:助力中國人工智能不斷成長
“規模效應、超大市場、快速的數據反饋能激勵企業持續投入、高效迭代;豐富的應用場景,讓幾乎所有行業都可找到‘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堅定的政策支持,各部門開放場景、揭榜掛帥,也給人工智能以用武之地。”網易集團高級副總裁胡志鵬分析說。
胡志鵬認為,中國善於採用新技術,以快速商業化的模式解決最緊迫的挑戰。多年來,在移動支付、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有成功經驗。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經濟體,也是全球電子商務零售額最大的經濟體。不僅如此,中國互聯網、無線寬帶、移動終端規模居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了面向全球重點國家的信息高速通道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邁上2000萬輛大關。近年來,各部門先後推出70餘項支持措施,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出台配套政策。從實施產業技術創新工程到組建動力電池等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一系列舉措讓產業發展方向更明確。
當這些領域的成功經驗複製到人工智能領域當中,將深刻影響經濟發展與產業格局。
科大訊飛的“星火”、網易的“伏羲”、百度的“文心一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30多個大模型團隊用充滿詩意的中國名字,表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更將人工智能造福生活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模型可以在方方面面給普通人帶來便利,例如幫助大家學習知識、修改文章、生成方案等。因此,大模型的集中發布可以讓普通人快速接觸、使用和了解大模型。”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秘書長孫樂說。
不僅是大模型,人工智能新技術正加速走進千行、賦能百業,比如:為購物者提供個性化推薦,預測天氣、指導礦山生產,幫程序員“寫代碼”、幫科學家“搞科研”……
海量的應用場景,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優質“試驗田”,一大批新技術、新應用、新突破在這裡“拔節生長”。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余有成認為,要積極搶占大模型技術商業化的創新高地,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湧現,共同防範好風險,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苦練內功:避免人工智能“成長煩惱”
放眼世界,決定人工智能“勝負手”的關鍵就在於芯片、算力等核心領域。必須清楚認識到,我國在這些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仍需苦練內功,避免“成長煩惱”,促進人工智能安全有序發展。
科技創新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如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明確了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方向,就等於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騰飛裝上了“新引擎”。
——政策布局和基礎理論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表示,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需要制定適應新階段新特徵的創新政策。借助場景創新和需求牽引,將與技術研發形成雙向互促的良性循環。
——人才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鄂維南建議,著眼未來,首先要把資源真正配置到做實事的一線科研人員手裡;同時要具備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對於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都有充分了解的人才。
——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算力的優化與創新刻不容緩。戴瓊海認為,當前,人工智能進入了交叉時代,除了向物理要算力,還要向腦科學要算力。在未來,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大場景、多對象的數據平台,充分發揮賦能作用強的“頭雁效應”。
人工智能作為一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取決於人類的規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趙志耘表示,未來,我國還需加強資源和研發力量統籌,加快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促進人工智能有序發展。
來源:新華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3/OCecaH7m1KBs5jaLwLrgWLSb2HISwXltU73.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關註
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每年相關專業畢業生超過450萬;政策支持和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人工智能技術採用率持續提高;5G移動通信技術、設備及應用創新全球領先,提供厚實的基礎設施土壤作支撐……
人工智能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面對撲面而來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如何築牢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優勢、助力人工智能不斷成長?
夯實根基:築牢人工智能發展優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已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緊抓科技創新的戰略機遇,作出一系列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部署,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和算力資源日益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根深才能葉茂。通過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基礎設施、優化政策布局,我國正築牢人工智能發展優勢,不斷厚植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沃土。
在基礎研究層面——
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我國正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的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擁有全球頂尖的人工智能專家,在發表論文總量世界前十的機構中,中國占了9家。騰訊、阿里巴巴和華為等公司,已經成為人工智能研究領域排名進入世界前十的公司。
在基礎設施層面——
我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全球規模最大的5G獨立組網網絡,固定網絡逐步實現從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躍升,移動網絡實現從“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領”的跨越。
從城市到廣袤鄉村,從基站到光纖網絡,我國不斷提升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覆蓋深度和廣度,基礎設施鋪設不斷完善。這些成果為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鋪設了“信息化的高速公路”,使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步入“快車道”。
在政策布局層面——
早在2017年,我國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2022年8月,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快場景創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應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隨後,科技部又公布了《關於支持建設新一代人工智能示範應用場景的通知》……
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舉措出台,構建了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措施的政策支持體系,探索人工智能發展新模式、新路徑。
“我們在科技領域不斷進步,在應用人工智能和高速寬帶提高企業生產力方面處於領先地位,這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表示,通過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我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和布局,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蓬勃發展。
“人工智能新技術是當下全球科技創新的焦點,也是我們必須抓住的戰略制高點。”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新技術將有力驅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支撐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加快應用:助力中國人工智能不斷成長
“規模效應、超大市場、快速的數據反饋能激勵企業持續投入、高效迭代;豐富的應用場景,讓幾乎所有行業都可找到‘人工智能+’的可能性;堅定的政策支持,各部門開放場景、揭榜掛帥,也給人工智能以用武之地。”網易集團高級副總裁胡志鵬分析說。
胡志鵬認為,中國善於採用新技術,以快速商業化的模式解決最緊迫的挑戰。多年來,在移動支付、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都有成功經驗。
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國是全球最大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經濟體,也是全球電子商務零售額最大的經濟體。不僅如此,中國互聯網、無線寬帶、移動終端規模居世界前列,基本建成了面向全球重點國家的信息高速通道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邁上2000萬輛大關。近年來,各部門先後推出70餘項支持措施,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出台配套政策。從實施產業技術創新工程到組建動力電池等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一系列舉措讓產業發展方向更明確。
當這些領域的成功經驗複製到人工智能領域當中,將深刻影響經濟發展與產業格局。
科大訊飛的“星火”、網易的“伏羲”、百度的“文心一言”……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30多個大模型團隊用充滿詩意的中國名字,表達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意,更將人工智能造福生活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模型可以在方方面面給普通人帶來便利,例如幫助大家學習知識、修改文章、生成方案等。因此,大模型的集中發布可以讓普通人快速接觸、使用和了解大模型。”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秘書長孫樂說。
不僅是大模型,人工智能新技術正加速走進千行、賦能百業,比如:為購物者提供個性化推薦,預測天氣、指導礦山生產,幫程序員“寫代碼”、幫科學家“搞科研”……
海量的應用場景,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優質“試驗田”,一大批新技術、新應用、新突破在這裡“拔節生長”。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秘書長余有成認為,要積極搶占大模型技術商業化的創新高地,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湧現,共同防範好風險,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
苦練內功:避免人工智能“成長煩惱”
放眼世界,決定人工智能“勝負手”的關鍵就在於芯片、算力等核心領域。必須清楚認識到,我國在這些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仍需苦練內功,避免“成長煩惱”,促進人工智能安全有序發展。
科技創新必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如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明確了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方向,就等於為中國人工智能的騰飛裝上了“新引擎”。
——政策布局和基礎理論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科技部戰略規劃司副司長邢懷濱表示,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需要制定適應新階段新特徵的創新政策。借助場景創新和需求牽引,將與技術研發形成雙向互促的良性循環。
——人才資源是創新活動中最為活躍、最為積極的因素。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國際機器學習研究中心主任鄂維南建議,著眼未來,首先要把資源真正配置到做實事的一線科研人員手裡;同時要具備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對於基本原理和實際問題都有充分了解的人才。
——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算力的優化與創新刻不容緩。戴瓊海認為,當前,人工智能進入了交叉時代,除了向物理要算力,還要向腦科學要算力。在未來,新一代人工智能需要大場景、多對象的數據平台,充分發揮賦能作用強的“頭雁效應”。
人工智能作為一把“雙刃劍”,如何利用取決於人類的規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趙志耘表示,未來,我國還需加強資源和研發力量統籌,加快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促進人工智能有序發展。
來源:新華社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3/OCecaH7m1KBs5jaLwLrgWLSb2HISwXltU7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