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修澤
習近平總書記9月7日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指出,東北資源條件較好,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區位優勢獨特,發展潛力巨大。當前,推動東北全面振興面臨新的重大機遇。
目前東北的狀況如何?困擾東北振興的瓶頸是什麼?東北怎樣實現新的全面振興?本著調查研究的精神,2023年7月8月間,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常修澤進行了“東北轉型系列調查”。在7月完成對遼寧省“沈撫示範區”的考察,並刊出《東北振興可否先在“小塊區”取得突破?》(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8月3日首發,《中國企業報》、學習強國等轉載)的調研報告。本文為“東北轉型系列調查”的第二篇,通過對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的調研考察,引發了《東北轉型以何支撐補上“三化”?》的思考,並提出了五點建議。
今年3月,黨中央決定,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調查研究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常修澤教授這一組系列調研活動及報告成果,堪稱新時代調查研究的楷模,值得企業管理者,特別是中青年智庫研究者學習。

2023年8月初,“東北轉型系列調查”進入第二站:吉林。鑑於2020年8月筆者曾考察過長春市雙陽區(原雙陽縣),有一定基礎,故選定此地作典型調查解剖。雙陽是一個正處在“轉型”中的縣級區。位於長春市中心區東南,面積16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萬。在雙陽期間,筆者分別考察了中國雙陽梅花鹿博物館、鹿鄉鎮及鹿鄉村,民營國信集團、民營中慶文旅公司等10多家單位及企業,對雙陽的改革發展有了新的了解,並引發自己對《東北轉型以何支撐補上“三化”》的新思考。

一、以民營經濟為支撐補上市場化
中國經濟現代化第一位的是啥?是市場化。那麼,轉型中的東北三省市場化究竟怎樣?筆者在《中國東北轉型通論》一書提出,主要問題是:“東北市場化程度低,民營經濟不發達”。另據王小魯等《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21)》顯示,吉林的“政府與市場關係”指數5.35,排第27位;“非國有經濟發展”指數6.51,排第25位,其中“非國有經濟在工業企業營業收入中所佔比例”指數1.59,排第30位。遼、黑兩省數據也不理想。
針對以上癥結,如何補上“市場化”這個短板?就成第一位的問題。解剖雙陽案例,我感到:壯大民營經濟是補上“市場化”的必由之路。


我考察的第一站是鹿鄉鎮。一進鎮區,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鹿產品經銷店映入眼簾。
據長春市雙陽區副區長劉銳介紹,全鎮鹿業相關企業2100餘家,全部是非國有企業,其中少數為非國有的集體企業,多數為非國有非集體的私營(即通常說的“民營企業”)。
先看非國有的集體企業(即第一種“民營企業”),來到鹿鄉鎮所屬的“鹿鄉村”,看了一家由村集體投資的梅花鹿場( 名為“村啟農業有限公司”) 。
在村委會後身,見到這家規模化養殖鹿場,佔地1256平方米(鹿圈2棟),現存欄梅花鹿96頭。
收入情況如何?被告知去年(2022年,疫情之年)銷售額72萬元,村集體增收34萬元(用於村建和福利),村民增收16萬元(分到戶裡)。除村辦之外,還有大量的家庭個人養殖戶(收入歸己),已成為農民致富一門路。
第二種“民營企業”(即通常說的“民營企業”)情況如何?筆者實地考察了兩家有代表性的民企。
先看民營國信集團。在位於雙陽奢嶺的國信南山書院,我參觀了該集團的發展史及情況展示廳。得知,該企業始創於1998年(創業者王岩)。他順應改革開放和東北振興的大潮,經25年的打拼,把企業辦成了一家多元的現代民營企業集團。
集團總部雖在長春中心區,但雙陽是其重要基地。據介紹,該集團在雙陽的子公司達98個,主要分佈在四大板塊。各板塊2022年營業收入如下:現代農業板塊20786萬元;醫養板塊1700萬元;供熱板塊3459萬元;酒店旅遊板塊5690萬元。以此四板塊為基礎,形成了多業態復合型的經營模式,合計營業收入31635萬元。
8月6日,我在雙陽奢嶺一帶實地考察了醫養結合的國信南山書院、有機農業研學基地以及南山溫泉酒店。
不僅如此,該集團還以雙陽為基地,把資本投向吉林省其他地市以及遼寧、北京、山東、浙江等地。近年來,全集團年納稅穩定在3億元以上,多次獲省市級“民營企業50強”和“納稅大戶”等稱號,成為雙陽發展市場經濟的一支生力軍。
另一家民營企業中慶文旅,乃是中慶投資控股集團下屬的核心企業。 8月7日,我在神鹿峰接觸了中慶文旅景區負責人,得知該公司業務範圍涵蓋文旅主要領域,包括項目策劃、景觀建築設計以及文旅產品運營等。
該公司也有四個板塊:神鹿文旅(已打造了“神鹿峰旅遊度假區”第一期)、山河商業、開元酒店、現代農業。 2022年中慶文旅在雙陽的營業額3033萬元,2020年開業至今納稅307萬元,成為雙陽發展市場經濟的又一支生力軍。
除考察上述民營企業外,筆者還再次前往三年前調研過的民辦大學——長春科技學院,在其“教學實訓基地”舊地重遊。
兩家民企及民辦大學,個案具有典型性。那麼,面上情況如何?區政府辦公室崔宏亮提供了最新數據:雙陽區現有各類企業9874戶,其中私營企業9379戶,佔比為95%。除企業形態的市場主體之外,還有個體工商戶6052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294戶,都屬於民營經濟。
雙陽的這一實踐給我深刻啟示:在東北轉型中,只有大力壯大民營經濟,造就浩浩蕩蕩的民營經濟生力軍隊伍,以此為支撐,才能補上“市場化的短板”。下一步,筆者建議不僅要在民企數量和占比上“增量”,更要在質上進一步“提升”,能否再有若干企業進入吉林省乃至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呢?

二、以“特色實經”為支撐補上產業化
“特色實經”是“有特色的實體經濟”之簡稱。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必須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問題是,現代化產業體係以什麼為支撐?
考察了解到,雙陽以“特色實經”為支撐。具體表現為:重點打造梅花鹿、醫藥健康、文旅、果蔬、汽車輕量化等五個主導產業,受時間限制,重點考察了前四個:
“特色實經”1:梅花鹿產業。
雙陽有300多年的養鹿史,現為國務院命名的“中國梅花鹿之鄉”。到此第一件事,就是參觀“中國雙陽梅花鹿博物館”。這是吉林首座以梅花鹿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博物館前有兩棵連體百年古柳。當地說,這是鹿鄉恩愛夫妻“百年好合”的象徵,真有人情味。該館建築面積5000餘平方米,館內設有百鹿角牆、鹿角椅、鹿角工具,還有鄂溫克人以鹿皮搭建的帳篷等。沒想到,梅花鹿居然有如此豐厚的內涵,引得我在梅花鹿雕像前流連忘返。
正是基於這一特色優勢,吉林省制定了《關於加快梅花鹿產業發展的意見》,在此支持下,梅花鹿產業成為雙陽第一主導產業。目前,全區養鹿戶1.3萬戶,鹿只發展到37萬頭。還有兩個數字令人難忘:“存欄量佔全省的二分之一、佔全國的三分之一”。

鹿業總體生產經營如何?據統計,該區年產鹿茸740餘噸,鹿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20億元。鹿只存欄、鹿茸總量、鹿茸單產、鹿茸優質品率和出口創匯額“五項全國冠軍”(居全國各縣市區首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鹿產品集散中心。
“特色實經”2:康養產業。
8月6日下午,有幸來到“國信南山書院”。遠處見此招牌時,誤以為是一家類似“古代書院”的去處,進門方知,是一座集康養、文娛、健身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健康綜合體”大院。
南山書院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15億元,用地面積8.2萬平方米。主建4棟樂養公寓及8棟公共健康生活服務配套設施,包括健康展覽館、南山大劇院、體育學院、健康管理學院、商業配套服務中心等,周邊還配套有二甲醫院,堪稱初具醫養結合特色的康養體系。
還不只“南山書院”,劉銳副區長告訴我,雙陽作為長春市乃至吉林省首個提出“康養新城” 概念的縣區,率先融入長春“核心圈層”,致力於打造“東北三省微度假首選地”。
我邊看邊想:隨著人口老齡化、氣候變暖和高鐵開通,能否吸引比鄰東北的京津冀中高端人口夏季來此康養旅居,從而形成“首都四小時康養圈”呢?包括長春暨雙陽在內的吉林,大有作為。

“特色實經”3:文旅產業。
區政府辦公室給了我一幅《雙陽區交通旅遊圖》。從圖上看去,雙陽離長春中心只30公里左右;旅游資源豐富;生態優美;加之梅花鹿和古錫伯文化等人文資源,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地獨厚”的條件。最新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區接待遊客超108萬人次,旅遊收入達8.4億元。
調研中,我重點考察了比較有代表性的三個旅遊項目。
第一項,神鹿峰旅遊度假區。神鹿峰為長春第一峰,電子屏幕顯示,此地負氧離子(被譽為“空氣維生素”)為45000(北京城核心地450左右,差100倍)。中慶文旅公司計劃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標準,分六期來打造旅遊綜合體(預算總投資約100億元,現第一期已投9.3億元),開業後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25萬人,營業收入突破2000萬元。
第二項,國信南山溫泉酒店。這是一家集休閒、娛樂、商務、度假為一體的溫泉主題酒店。 2022年完成銷售額1540萬元,實現稅收145萬元。
第三項,鹿嶺春曉生態莊園。去考察時,莊園正在建設中。公司經理帶我看了整個莊園,有青山、綠湖、稻田、牧場(其中,馴養梅花鹿400多頭,供人觀賞),還有“吃住行遊購娛”相應旅遊設施。佔地面積136公頃。目前一期主體建設已完成,計劃2024年可投入運營。
看了神鹿峰、溫泉酒店、鹿嶺春曉三個項目,形成初步印象:雙陽基本做好迎接旅遊高潮的準備。
“特色實經”4:現代果蔬園。
8月6日,參觀了國信現代農業園區。據園區高經理介紹,公司創造了一種追求生態、經濟及社會多種效益的“複合式循環農業模式”。
以國信現代農業園為樣板,雙陽正致力於打造長春果蔬示範城。我問園區生產的蔬果銷路如何?答曰:“採取會員制銷售,目前會員已發展到近萬人,直接送到家中,年均銷售額在2億元以上。”
筆者考察發現,梅花鹿、康養、文旅及現代農業(果蔬)四個有特色的產業已初步支撐起雙陽的產業化。但同時也要看到,結構優化仍有很大空間。下一步,筆者建議雙陽既要“立足比較優勢”,又要“培育競爭優勢”,能否以此“兩優勢”為基本思路,譜寫結構優化和升級的新篇章呢?

三、以“商貿與人文融合”為支撐補上國際化
國際化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在長春就听說雙陽“很開放”。經查詢得知,2012年1月19日,香港《大公報》主辦的“中國最具海外影響力縣區活動頒獎”中,入選者就有雙陽。調查後知,其影響力源於“商貿與人文融合”。
一是商貿。這些年,雙陽堅持開放戰略,搭接中歐“長(春)—滿(洲里)—歐(洲)”,以及“中韓示範區”等開放通道,推動梅花鹿、綠色大米等特色產品走出國門。目前,雙陽梅花鹿精深加工和研發企業50餘家,產品銷往韓國、新加坡、日本、阿聯酋以及西歐等國,每年出口梅花鹿精深加工產品達百餘種,出口額超5億元,出口量全國縣區第一。
二是人文。 8月7日下午,我到盛世圖騰馬文化產業園考察,了解到他們以“汗血寶馬”為紐帶,密切與土庫曼斯坦交往、“以馬為媒”走向國際的經歷。
這次在馬文化產業園獲悉,此馬本名叫“阿哈爾捷金馬”,產於土庫曼斯坦(在當地被稱為“天馬”)。因此馬奔跑時脖頸部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故漢武帝劉徹把它命名為“汗血寶馬”。此馬在土庫曼被奉為國寶,並將其形象繪製在國徽和貨幣上。
我問起此事緣起。盛世圖騰馬文化公司董事長李讚介紹,他帶團隊到中亞及俄羅斯“尋馬”,在找尋過程中與土庫曼天馬專家(兼總統特使)皮爾里結識。
2019年4月,應土庫曼斯坦總統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邀請,李讚參加了汗血馬大展,並被這位“老總統”接見(現總統是其子)。爾後,長春馬文化公司特邀土庫曼斯坦國家馬戲團前來長春巡演,從而結成更深厚的友誼。
在此基礎上,公司建立了佔地66萬平方米的馬文化產業園和“馬文化博物館”。
這是我第一次與“汗血寶馬”親密接觸,“馬為媒”的故事,引發了我對東北對外開放通道的新思考。
“以馬為媒”走向國際,雖生動但只是一個個案。下一步,建議以馬文化公司為基點,“由點到面”,進一步加強與土庫曼有關地區或部門的合作關係。同時,把視野放開,創造新的平台,深化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經貿聯合,以邁向更加堅實的國際化。
四、啟示與建議
現場調研後,筆者於8月8日返回長春中心區,與在長春的幾位朋友座談,出席者包括:華頓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邵志光,吉林省政府副廳長張元軍,長春市經開區管委會主任李衛國以及企業界劉嘯然總經理等。筆者結合在雙陽考察所見所聞,從體制改革、對外開放和產業結構等方面談了自己的感想與啟迪。會後,經進一步思考梳理,把啟示與建議揉在一起,現提出如下五點意見。
其一,關於體制改革。 1991年3月24日我在《亞太經濟時報》提出《中國:不容忽視的“南北問題”》。 “南北問題”的實質是什麼?是體制差異。東北“三重銹帶”中,第一位的就是“體制銹帶”。在“東北振興”提出20年後的今天,人們期盼東北改革能有 “新突破”。突破點在哪裡?《中國東北轉型通論》提出“十六字”:“國有企業,增強活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強”。而要做大做強民營經濟,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為其提供更為適宜的營商環境。 “如同'人之雙足''鳥之兩翼',我認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也有兩個根本性的支撐:'法治'與'產權'”( 常修澤:《浙江日報》2023年7月31日)。民營經濟“兩個根本性支撐”論,可供參考。
其二,關於對外開放。這些年,吉林(特別是長春)對外開放是有作為的(如舉辦東北亞論壇和博覽會等)。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擺脫體制慣性、改變開放滯後局面?為補上國際化短板,建議緊緊抓住當前全球秩序重構和大國博弈比拼的“難得時間窗口”,盡快找到對外開放的新節點。例如,在海參崴已作為我國內貿轉運港口的背景下,如何打通吉林琿春“圖們江口航道”,使“近海但不靠海”的吉林有一條進入日本海的通道?由此想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海參崴所在的濱海邊疆區可否趁勢建立起更牢固的合作夥伴關係?
再如,在朝鮮半島新形勢下,如何發揮吉林幾個重要口岸(如集安、臨江、長白、三合、圖們、圈河等)的作用?可否疏通龍井市的開山屯口岸直達朝鮮北部主要港口清津的鐵路運輸線等?
其三,關於產業結構。本文第二部分講的幾個產業,只是就雙陽而言的。就吉林省而言,現階段基於資源禀賦進行產業選擇是需要的,下一步要想獲得更為持久的產業化紅利,應有新的構思。例如長春區縣的發展,能不能跳出東北本地市場的局限,而著眼於更廣闊的華北、華東乃至南方市場?特別是,長春作為老工業基地,在推進“高加工度化”和“技術集約化”方面,有待於破題。
其四,關於創新賦能。由“技術集約化”說開去,吉林及長春的經濟發展必須考慮數字經濟的影響。目前,這一浪潮正在以其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公平性和自主性,影響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建議依托長春的科技優勢,努力尋求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融合。
其五,關於文化融通。中央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尋求中外文明包容與交融。搞好文化融通,建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例如,雙陽是“中國鹿鄉”,可不可以編一部《古今中外詠鹿詩選》呢?再如,汗血寶馬文化是“長春中外交往亮點之一”,可不可以著一部《汗血寶馬全傳》呢?諸如此類。
這還是比較具體的、淺層次的。深層次的是,東北從“傳統計劃體制”傳下來的“基因”(如“煩市場,薄民營,淡法治”之類)需要更新。可否借助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日前出台的《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的機會,更新一下不合時宜的“文化基因”呢(例如,改成“挺市場、壯民營、求法治”)?吉林和長春懂文化的同志很多,能不能在東北“帶個頭”?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文章原刊於中國小康網,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3/9/15/jMIUKNkwHp7BwNzDaLmfeFun7iA60ehVenF.jp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