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興粥麵飯陳日明:賺少一點 只求食客高興
柴灣工廠區一條窄巷裏,有一家半世紀的老牌食店,名叫合興粥麵飯。可它獨沽一味,只賣車仔麵,而且只供應撈麵,非常特別。多年來,東主陳日明兩夫婦胼手胝足,憑魚蛋、豬皮、蘿蔔、大腸及柚皮等經典餸菜,贏得區內一眾常客支持。
合興只供應撈麵,配合秘製辣汁與麻油,相當惹味。當中公司麵包含大部份餸菜,十分大堆頭,也可另加柚皮。陳日明說,旁人以為車仔麵只是簡單地將不同食材放在一起,“但首先你要把每種餸菜煮得好吃才行,否則食材再獨特、裝修再美觀,也不可能支撐這麼多年。”的確,在合興這裏,吃的既是味道,也是回憶。
妻子率先接手經營 丈夫拍住上同打拼
合興粥麵飯由陳日明的母親在五十多年前開始經營,原本在柴灣區內流動擺檔賣車仔麵,後來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政府安排遷往吉勝街熟食市場臨時經營,以待安置,“臨時臨時,就臨到現時。”
合興粥麵飯陳日明。陳日明說:“當時我和我老婆都是做製衣,但廠房先後搬上大陸,我媽便說自己年紀大了,又沒人願意接棒,不如家嫂回來幫忙吧。”就這樣,太太接手經營合興,而陳日明則轉行做過裝修和劏車,惟生意不佳,有時連工資也拿不到。太太見狀,便叫陳日明到檔口幫手。從此兩夫婦拍住上,太太主力負責店前售賣,陳日明則在店後預備食材和烹調。“基本上都是做街坊生意,很少生客。甚至有些在附近居住或上班的人,直行直過十幾年,都沒發現這條橫街有東西吃。所以有時網上的人叫我們作隱世車仔麵,就是說很難找得到。”陳日明笑著說。
平凡食材造出功夫菜 薄利多銷作招徠
看餐牌,魚蛋、豬皮、蘿蔔、冬菇、豬紅、翼尖、齋卜、油菜,以至螺肉、魷魚、豬腸與柚皮,全都是昔日的味道,餸菜的價錢也只是每款四元或六元,時空彷彿停留在過去。
價錢相宜,深受區內街坊與打工仔歡迎。陳日明說,菜式看似都是平價貨,但全都要花心機處理,“例如螺頭,取回來後要煲,煲完要逐粒撕掉那些掩、腸以及沙子,功夫繁多。柚皮以前也是我們自己浸、自己曬,最怕遇著下雨天,毁了一番心血;直至近年有供應商提供已處理的柚皮,才省下不少功夫。”
每日午市,合興門外總見人龍。人工成本也不少,何不賣貴一點,或者改賣方便處理的食材?他說:“一個餸賣幾塊錢,的確沒甚麼利潤;但是,如果因為成本高,便連主打菜式都不賣,那還能賣甚麼?客人來捧場,正是因為你有特色的東西。”所以合興至今仍堅持薄利多銷,“就如我老婆在生時說過,利錢少一點便少一點吧,只求客人高興。”
鶼鰈情深 愛妻離世前勸丈夫放下工作享受人生
憑著價廉物美,合興食客不絕,陳日明兩夫婦單靠經營早午市,已足夠養育一對子女成才。兩夫婦早年更不時偷得浮生,四處旅遊。直至三年多前,兩夫婦往北歐旅遊期間,太太突然身體不適,回港檢查,發現患上了癌症,情況反反覆覆,兩年前終不敵病魔離世。
資深伙計在合興工作多年,效率高,態度好。
陳日明的姪兒在店面打點。“我老婆離世之前,叫我不要再擔大旗。她說:‘老公,現在子女長大了,你又沒有負擔,別再做了,不要那麼辛苦。’ ”就因太太這番話,陳日明近年已把合興交由親戚與伙計打理,自己則退居幕後,減少工作量。
話雖如此,他依然每天下午一時許返舖,一邊打點,一邊與熟客閒聊,到下午兩時左右收檔後,便打發伙計離開,自己獨個留在店內,準備翌日的食材。有時他忙完了,會幫助鄰舖送外賣,閒時則在舖內睡覺,留在這個曾與妻子一同打拼、充滿美好回憶的地方。
來源:《港紙》